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供暖季来临,天然气价格暴涨难再现

第一财经 2018-11-23 08:23:18

作者:高歌    责编:陈姗姗

所谓紧平衡就是相对紧张的平衡状态,供需会出现缺口,但总体而言在可控范围之内。

又到一年供暖季。

不同于去年的来势汹汹,就2018年整体情况来看,尽管区域性、季节性供不应求的状况犹存,但天然气供应总体处于紧平衡状态。

“所谓紧平衡就是相对紧张的平衡状态,供需会出现缺口,但总体而言在可控范围之内。”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国建对第一财经表示:“从数据层面来看,10月份发改委公布消息称全年已落实天然气供应量为2635亿立方米,这与市场机构普遍预测的全年2700亿立方米左右的消费需求相差无几,供需缺口并不大。”

为了全额保障民用气,国家发改委启动日调度日报告机制,“三桶油”为冬季保供在产供销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响应。2018年—2019年,中海油采暖季计划供应天然气同比增加20%至246亿方,其中计划向北方七省市供应天然气61亿方,同比增加63.5%。中石化则计划今冬明春供应天然气181.7亿方,在LNG长协采购的情况下,加大现货采购力度,并与中石油进行互联互通。

供需状况改善

为了应对今年的天然气冬供市场,多方面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第一财经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虽然短时局部地区仍有可能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但大规模的气荒重现的概率较低。

“我国天然气资源有限,产量增速相对平稳,近几年一直维持在10%以内。因此增供的重点是进口领域,特别是LNG进口领域。年内进口总量的增速达到35.47%,其中LNG进口增速达到43.23%。”国建指出,除了供应层面的改善,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加强、优化管道互联互通和储备设施存储能力,使国内天然气资源分配更为合理则是另外一个手段。

自2018年4月以来,包括“三桶油”在内的国内上游供应企业就着手准备冬季保供工作,加大了互联管道及储气库的建设力度、创新天然气交易和运输模式等。年内新开工储气项目近100个,进行了液来气走拍卖、LNG罐箱南气北调等项目的尝试。

而在需求层面,国建表示,今年国内天然气下游市场的推广更加灵活,在继续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的前提下强调“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综合考虑下游用户的承受能力、当地的资源分布格局及天然气市场供需平衡等因素。

随着开始北方地区正式进入采暖季,受“煤改气”及冬季用气量激增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气进价上涨,多地对天然气价格进行了调整。

浙江省发改委出台政策调高非居民管道气门站价,涨幅达30%。北京市发改委决定,2018年11月1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将本市非民用天然气价格上浮0.23元/立方米。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此前曾表示,要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包括价格改革,当前工商用气和民用气之间还有较大差异,要选择比较恰当的时机稳步向前推进,包括压实地方责任。如果出现极端情况下,还是要“压非保民”。

“压非”就是非民用气要逐渐的压缩,确保民用气不受任何包括极端天气和极端情况下的影响,包括建立2亿方左右的调峰机制,其中1亿方调峰能力建设主要通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主要供气企业来完成,1亿方左右压实到地方的责任,来确保能够在特别需要的突发或者是极端情况下保证供应不出问题。

“中海油的天然气价格是遵从市场原则的,是跟油价以及用户的产品价格联动挂钩的,同时在定价的过程中根据发改委的价格政策进行调整。”中海油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等媒体,在天然气销售价格方面,中海油考虑在今年的冬季跟部分非民用气用户进行谈判。据了解,中海油天然气用户中七成是工业用户,有着规模大、价格承受能力高,调峰要求低的特点。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从中海油方面了解到,为保证居民用气,中海油原油与天然气销售部已与所有外部用户签订了可中断合同,以应对局部地区极端状况。

天然气消费迎“风口”

中海油供应的天然气主要为自采的海气。

第一财经记者在中海油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的高栏终端了解到,自采的海上来天然气经预处理,凝析油稳定、脱水、脱碳、制冷、分增单元后,主要生产出干气、丙烷、丁烷等产品,其中干气经管道外输,液态产品则由管道、装车、装船等方式外输。

高栏终端的天然气主要来自荔湾3—1气田,这是中海油和哈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在中国南海海域发现的深水气田,通过亚洲目前最大的深海油气平台——荔湾3—1天然气综合处理平台,由水下井口、东、西及中心管汇等设施组成的水下生产系统,经过2条海底管道输送给潜水平台,经处理后和番禺34—1/35—1/35—2气田来的干气经增压后通过油气混输海底管道输送至高栏终端。

“海气在成本上的竞争力相对于国内的任何一个气田都是有优势的,不同于一些贸易企业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成本,中海油可以根据市场的情况,在公司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调整气价,在拓展华南市场的过程中,增加竞争力。”中海油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等媒体表示,而从目前天然气市场的供需状况来看,未来国产气是不缺市场的。

上述观点的立足点,是国家对于发展天然气消费的目标和实际供应状态之间的差距。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力争达到10%左右。而至2030年,力争将这一比例提升至15%。

“2018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或达2600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中占比不到8%,如果到2020年要提高到10%,则意味着届时天然气的消费量达4000亿立方米,占比若要达到15%,对应的消费量将到7000亿立方米。”上述人士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资源是很大的问题。”

从供给方面看,今年前三季度,天然气产量11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3%;天然气进口量为88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6%2017年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已经达到40%,预计2018年天然气进口管道气及LNG的进口依存度将达到44%甚至46%。

这为石油生产商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中海油包括中海油气电集团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这一区域的价格相对较高,同时竞争也较为激烈。

“目前对于华南沿海未来天然气的需求的预测较为乐观,我们认为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区未来的天然气市场规模较为可观。特别是广西未来的工业用气或者是粤西地区的煤改气的推进,都能为天然气消费带来很大贡献。”上述人士表示。

而未来如若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将进一步利好中海油天然气的生产及市场开拓。“从市场范围来看,届时可以从仅局限于东南沿海扩展到全国,只要跟管网公司签订合理的输配协议,保证中海油生产的天然气可以进入管网即可。”中海油相关人士称。

“从短期看,对于占据管网资源80%的中石油而言有些‘肉疼’,不仅要资源共享,还要跟别家分市场。”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从长远看,管网独立不管对谁都是好事,因为会促进天然气消费、利用以及推广。”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