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题文章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圆桌论坛 智慧城市建设——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交通丨2018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

第一财经 2018-12-28 12:37:34

责编:王艺

交通工具变得更加环保、节能、轻便,做到这几点肯定会涉及到在动能的选择,材料的创新以及相关的设计方面,到底还有没有一些新的突破?
圆桌论坛:智慧城市建设——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交通

主持人:

第一财经总编辑、第一财经日报社总编辑 杨宇东

对话嘉宾:

巴斯夫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特性材料业务管理,亚太区特性材料交通运输业务管理 郑惟成

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孙亭

比亚迪汽车智慧生态研究院院长 舒酉星

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王瑀

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肖勇

文字实录:

杨宇东:看了前面的圆桌讨论,以后我们财经做圆桌应该邀请更多的业界人士,又专业,大家的主持能力也都非常强,讲到智慧城市,第二部分就讲智慧交通,可持续的发展交通,这个问题我相信每个人都很关注,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个段子讲智能汽车,段子可能比较夸张,但是说明了问题,新能源新不新,续航能力强不强,所以在整个可持续的交通里面,我们发现肯定不只是大家理解的简单新能源车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我问在座的专家,首先怎么使得交通工具变得更加环保、节能、轻便,做到这几点肯定会涉及到在动能的选择,材料的创新以及相关的设计方面,到底还有没有一些新的突破?接下来请巴斯夫郑总讲一讲,因为您是做上游,我认为是交通的上游,这方面肯定最有发言权了,请您先讲一下。

郑惟成:我先从现有的材料已经有成功的案例先开始,本身巴斯夫在汽车有许多很丰富的这些解决方案的原材料,比方说我们有涂料、催化剂、添加剂等,我们先从外饰表达一下,我们从涂料中,巴斯夫有一个工艺,可以从审阅涂装的过程中的一部分的工艺,可以帮我们的节省了烘干的工序,这个烘干的工序也可以导致将把我们的二氧化碳减少20%,这是涂料的部分,从催化剂的另外部分我们有三维催化剂和四维催化剂,这两个工艺也是我们面对国五国六的标准。第三方面我们有电池原材料的突破,我们有低气味的原材料,有时候我跟客户交流的时候,这两个是两回事情,所以我们在研发中心,我们要很小心去面对这个问题,第二方面,我们谈到的现在新能源轿车跟现在的汽油汽车,整个结构也不一样,结构方面导致比方说我们的汽车发动机是在汽车的前面,电动车中心点是在中间所以对于噪音的研发的考虑,也是两回事情,所以在研发的讨论中,我们做研发的过程中,必须一定要从全面的去考虑这个话题。

杨宇东:最近是广汽新能源的肖总,在动能选择、相关创新、材料选择方面有哪些最新的突破和进展?

肖勇:很高兴有机会跟各位专家做分享,虽然我们起步看起来晚一点,今年才进行了正式新能源市场的加入,但实际上作为整个广汽集团来说,在5年前已经开始了新能源第一代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只不过就是说我们一直相信市场需要一款更加成熟更加高档的产品,换句话说我们做新能源汽车里面的走品牌高端化和领先路线的,今年我们觉得我们的产品相对来说准备比较成熟的时候,我们正式加入新能源市场上面来,可以看到在上个星期我们在广州车展发布了纯电动首款车型,我们这款车型是可以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车型,我们应该说主要指标都跟Model 3相当,我们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设计感,等等这些我想跟各位分享两个很简单的数据或者说是例子,都知道现在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车其实有一个非常有优势的地方,就是说在整个车型的设计方面,因为它没有发动机排气管这些,原来在设计方面是比较大的技术革命之后,作为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尤其在风阻方面可以挑战更高的高度,我们的这款车型在传统的燃油车或者传统汽车很难实现的,除了我们说的超跑以外,我们现在纯电动轿车的风阻系数就能达到0.25。

我们提高一个产品的续航里程的时候,除了不断加电池以外,我们认为这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方法以外,其实还有减少电耗,减少你的风阻,其实是减少电耗有利的办法,第二就是轻量化,我们先从风阻谈起,我们既然能做到0.25的风阻,每增加0.01的时候,你的续航里程可以增加4公里或者5公里的。除了增加电池成本以外的做法,是设计科技改变我们的产品竞争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第二个想说的就是,关于我们未来的一个汽车产品里面,其实大量的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你会发觉,随着这些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之后我们产品的轻量化和安全都会得到很大提高。通俗一点讲,大家都知道都在朝着铝合金车身这样材料的运用,你会发现现阶段铝合金应用成本会面临很大挑战,所以有没有过渡性的设计呢?现在提出钢铝的结合,两种是完全不一样的资料,巴斯夫应该很有经验,现在真正能够掌握钢铝结合制造技术的公司应该说没有几个,要么做全铝,要么做全钢,实际上我们在目前阶段又要轻量化又要兼顾成本,钢铝结合在一定时间段里面会成为有竞争的加工手段,基于让我们的车有更大的竞争力,想先从这两方面谈我们的观点,其实还有一个就是未来我们认为会进入一种大批量定制化时代,大家听起来很矛盾,定制化就是个性,为什么进行这种设计呢?其实我们想说的是定制化将是今后不管是汽车还是其他的行业应该说是非常进入细分市场非常必要的趋势,不仅仅是汽车,其他产品也会面临这个问题,定制化必然带来的是一个应对的复杂和成本的增加,而我们想着未来的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可能会让定制化成为批量化的需求,第一个是物联网的革命,第二就是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我们目前很多定制化的东西会受到一定的局限,比如说模具的加工等等,3D打印技术的成熟和进一步成本的降低,你会发觉所有之前要开模应对的东西,最后通过3D打印技术能够相对接受的成本满足大家定制化的需求,所以说我们认为未来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将会产品从设计到产品的满足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宇东:接下来请王总,我们也是上游了,我们涉及能源动力电池等等,您能不能告诉一下我们的最新进展,您从实际的公司和实际的商业层面帮我们再介绍一下这个情况。

王瑀:我们是专门做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左边两位,一位是材料供应商,一个是客户,我们团队从1997年从事汽车电池的开发,大家都知道我们出行的相当于交通工具出行化也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决于它的能源的可持续,我们大部分交通工具都使用交通能源,汽油、柴油等,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这个一直困扰着各个国家和各个公司,能源是否可持续化,一是否能够摆脱是用化学能源,如果不能摆脱,是否能提高化学能源的使用效率,最终找到可再生的能源或者技术。我们最开始是解决如何提高我们汽油车的燃油效率,同时缩小消耗量,最早开发混动车,后来从事插电混动力开发,然后进行纯电动车的开发,纯电动车的普及化使我们彻底摆脱出行工具对化学能源的依赖。

在电厂发电过程当中,能源利用率的提高,现在是比较成熟的技术,非常高兴的看到了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到了普及阶段,但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从1997年开始从做电池循环寿命的增加,一致性的提高,对电池相当于安全的控制,等等一系列的技术开发,一直到产业化阶段,目前这个技术目前能够使新能源汽车进入到规模化生产,但是到普及还有距离,关键的障碍就在于大家知道的成本,第二就是续航里程,第三就是从充电的速度,未来新能源汽车,我们努力的目标是希望充一次电至少可以跑600-800公里,充电时间不要多于10分钟,成本当然的话是越低越好,首先要跟目前的传统汽车,有这样的竞争的成本优势,所以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需要创新点,我们还是觉得一个是主材,需要有更新更高能量密度的新的材料诞生,我们2007年开始和巴斯夫公司合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其他的材料,包括像前面院士讲到未来不同体系的电池开发,这些电池的话进行开发的宗旨都是为了提高能量密度来增加续航里程,同时减少体积和重量,达到降成本的目的。至于充电方面来说,我们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充电数量也是目前这一代锂电池未来发展的很大的瓶颈,目前虽然说我们可以做到5分钟充电甚至更快的充电,但是目前做到这样的充电水平的话,要牺牲很多能量的密度,那就意味着续航里程将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未来我们在这几个方面上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希望未来5年之后,大家会到纯电动车无论在性能方面还是在续航里程方面还是在充电时间方面还是在成本方面,都会跟传统汽车有一个非常好的竞争的地位,加上新能源汽车独特的优越性,使新能源汽车在其他方面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比如说在体验感方面,在智能化方面,在充电方面,会给其他几个新兴的行业带来很多商业的机会。谢谢大家。

杨宇东:王总,我临时问个问题,关于电池方面,还是存在一些至少在网络上有一些争议的,包括陈院士也讲了不同电池的路线,现在用的电池技术,背后的能源还是用传统能源发电,然后我们充电,包括无论是火电还是水电,当然风电会更轻便一些,今天的话题是可持续发展交通,您是电池专家,可能氢动力是不是能解决这个问题?

王瑀:这种途径,大家在过去都在开发与争论,包括氢能源、电池,两种不同的能量产生方式,一种是储能,一种是化学能,目前运用氢能源作为驱动燃料电池车目前处于研发阶段,没有进入产业化,未来有希望产业化,时间我们的估计可能在2030年以后的事情。刚才讲到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最终相当于能源的来源一定是可再生的,然后是环保的,目前的话我们能看到的可再生能源这个渠道是不多的,包括比如说是太阳能、风能、生物发电,但是这些能源不足以支撑全人类对出行的需求,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我是否能够延长化学能源的使用周期,延长这个使用周期的前提就是要提高效率或者是我们首先解决我们出行工具对化学能源唯一依赖的状况,电就作为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至少用电的时候可以有多种渠道代替化学能源的多种渠道,另外内燃机的效率很低,大部分能量都通过热量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浪费掉了,如果在电厂利用化学能源发电的话,效率会非常高,可以达到3-4倍汽车用化学能源的效率,如果我们所有车都用电,所有电都是通过大型发电厂进行发电的话,至少按照现在这样的水平,我们化学能源能够延长4倍的生命周期,我希望在这个生命周期当中,我们的科学家,我们大型的巴斯夫公司,能够找到可再生能源的技术。

杨宇东:我觉得要为王总鼓个掌,确实是非常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关注整个新能源特别是电池有非常大的争议,王总解释了能源只是简单的切换,现在的电动车只是概念上的一种转移等等,所以我也建议我们的记者真的是针对王总刚才说的话好好分析,写一篇有质量的文章在网络上传播。

接下来舒院长,您也是专家,在动能、材料、相关设计方面,您也给一个观点出来。

舒酉星:我觉得主办方这个问题,第一个讲究可持续发展,我觉得问的眼光很长远,就是我们要看到未来,今天大家谈了很多新能源汽车,其实我从在深圳机场乘坐出租车的体验和在上海机场承租出租车的体验完全不一样,如果在深圳机场乘坐出租车会看到很多出租车在那里排队过来,而且没有尾气排放,都是比亚迪纯电动车。所以大家一看到包括深圳市的电动公交车也基本上实现了全球第一个公交车的电动化,无论电从哪里来,但至少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人能呼吸的地方,没有因为交通而感到空气混浊。如果大家有兴趣查一查到今天我们的西北方面的弃风弃光的电,这些电足够几个深圳使用的量,比亚迪是以新能源技术为技术的公司,我们的理念其实和今天的大会的主题特别像,我们的理念八个字,技术为王,创新为本,所以我想讲的是这个场合我们谈可持续发展交通,除了汽车以外,比亚迪正好已经进展的我们推出的中小领域的有轨巴士,这个我们叫云巴,这个技术已经开发成熟,这个技术带给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哪里呢?不可能说地面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说卖很多车,当然我们可以采用说不采用直接的化学能源,直接采用纯电动或者电动能源,减少污染,但没有办法解决拥堵问题,拥堵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交通里面非常大的问题,在这个体系里面我们经常看到在大城市往往会修很多地铁,地铁的建造成本很高,现在在中国的大城市建立1公里的地铁要5个亿的投入,而且修建周期特别长。然后就是空中,我们采用云巴的技术,从绿化带上进行建设,特别是从社区到学校,以前要送小孩得开一个车,但是那边又没法停,或者早到了一会,整个学校门口全部交通堵塞,我们比亚迪用技术和创新的产品理念和设计来给我们城市带来可持续发展的不单是清洁的交通方案,而且是一种极大的利用城市空间资源的技术方案,为所有城市服务,这是我们的正在践行的一些事情。

杨宇东:这点也是比亚迪给大家印象很深刻的,不仅单单是一个汽车厂商了,其实也是一个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了,也是角色的转换。

肖勇:我们在城市交通里面是这样,但是对于个人消费者,我们也非常的重视消费者的诉求,在广州车展前两天我们正式发布的新车型,续航里程可以高达600公里,这是目前全球发布的最长大批量生产的这样的汽车,这个电量已经比八年前生产的老型号车缩减了,整个效率提升了,这里面用了巴斯夫提供的解决方案。这款车也引来了德国的CEO试驾,一不小心还超速了。

杨宇东:我们一直在说可持续发展,您说了交通体系的问题,我们说到除了车本身的智能也好环保也好,其实还需要很多的配套,我们还需要聪明的路,需要对道路的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的升级,以后我们的充电站要在高速上都有,大家才敢安心的把电动车开到高速去,未来车和路的协协同落地和运营方面也是非常重要可以关注的领域,我想接来请中电科的孙总,关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见解?

孙亭:谢谢主持人,今天在座的几位只有我是搞IT的,谈到主持人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首先跟大家汇报一下车路协同,可能在座的很多嘉宾和听众对车路协同这个词很陌生,在今年9月中旬,阿里刚刚跟英特尔、大唐电信签署战略协议,共同推进车路协同计划,还有百度在推进无人车的同时大力发展车路协同,什么是车路协同呢?我们大家都知道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顶尖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同时我们也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高速公路里程,我们有这么好的路,为什么我们的交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呢?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在路或者交通资源使用方面做的还不够,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车和路的彼此协同就成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车路协同就是用新一代的技术和辅助的智能技术将车和路有效连接起来,实现车与路的信息互通,在前不久我组织的一个团队的成果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进行了发布,我们的这个产品叫车内信号灯,我们的团队把驾驶在路上的信号灯搬到车里面,只要在车里面下一个小的终端或者下载我们APP,只要一开始,你就知道前面的路口的红绿灯的状态是怎样的,而且显示出来现在红灯还是多少秒,绿灯还是多少秒,简单来说是把信号灯搬到车里面,背后是我们把日常路上所有的信号机控制器数据进行了互联互通,在政府大数据进行打通处理以后及时发布到驾驶者车里面来。

我们经常跟着大车走,前面是个公交车,过路口的时候,他过去了,我一抬头,是红灯,我没有看见,因为它太大了,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到了一个新的城市,我不知道前面的路口五个车道哪几个是左拐还是右拐,如果通过我们这个小的产品,就可以把这些问题全部的解决掉,在刚刚回归到主持人提的这个实践的过程当中以及关键的点,要实现真正的车路协同有几个主要问题要解决,第一个是快速无线通讯技术,车路协同要实现车与车之间车和路边的电杆系统进行交互,车是移动的物体,在移动的过程中,在前一个点发射信息的时候,它的位置已经变化了,这个需要快速通讯的保障。第二需要精确的定位,现在我们大家经常车里面用的车载定位装置,比如说典型的GPS,这个定位没有解决的话,如果我这个信号发出去,我的车已经拐出去了,那个定位误差如果超过10米,这个是反应不过来了。第三个问题是智能化的车载终端,我们在座的四位嘉宾生产了很多车子,我们在车路协同领域的时候,更多的是缺少互动的设备,我们的车载导航算是一款互动设备,但是在更复杂的信息交互方面可能很多工作还要再提升一下,第四个方面就是路测系统,我们要实现车与路的协同,比方说在路上加一些感应器,我们的十字路口信号机,我们的横杆上加摄像头,在关键路上加一些实时的监测机站,这几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可能对我们车路协同会有很大影响,后续要实现智能化的交通,在车路协同领域可能还有这几个方面的工作要重点开展一下。

杨宇东:您这个问题也直接切入到我们下一个问题,我可以合并起来,我们也会谈到汽车智能化的问题,请肖总,一方面正好是孙总谈到智能化的问题,一方面是车和路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

孙亭:我们在谈汽车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经常说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其中说的最多的就是电动化和智能化,怎么说呢?你可以看到未来能够引导整个社会和发展和大家消费的一个方向其实就是科技和成本,一定要在科技加一个支撑的话,就是技术,成本后面可能就是资本,你可以成本很高,但是你很有钱,你把别人都烧死了,你的对手已经没有了,但是你的产品没有优势了。我们提了这么多,想说的还是科技是未来的法宝。现在我们的智能手机应该非常普及了,如果说诺基亚摩托罗拉出100-200的老人机,谁会买?可能有人买,但买的人有限,你认为它很LOW,再便宜都不要,这就是科技的魅力。现在的智能手机少则1000块,也有大牌的华为、苹果都几千块,大家为什么要去购买呢,那就是科技的魅力。前几天双十一,戴森的吹风机几千块,双十一可能便宜一点,据我们家夫人说平时是4999,哪一天是3999,不是说买不起,这个值不值得呢,但是她觉得很值得,从吹风机角度说3000块钱的吹风机有人买,还有一个日系品牌松下200块钱的吹风机,也很好,但没人买,美的的几十块钱的吹风机也没人买。同样的,200块的手机没人买,几千块的手机抢着买,这就是科技的魅力。我想说未来的智能也好,发展的方向也好,我们的动力系统是纯电化了,进行纯电的驱动,这是大事所向,这个趋势应该是没有人去反对的,只不过大家争论的是10年还是20年还是30年的问题,哪个时间点能够取代燃油车,这就是科技的魅力所在。我们除了纯电动化以外,接下来就是智能化,没有智能化新能源汽车或者纯电动汽车,我们认为它是不完整的,换句话说是没有科技含量的纯电动汽车,加上智能化翅膀之后,电动和智能化结合,将会是非常有魅力和竞争的产品,刚才已经说了科技的力量和科技的魅力是无处不在的。传统燃油车也能智能化,现阶段也行,但未来5-10年可能就不如智能化汽车的。唯一能够跟光速相比拟的速度就是电磁波,都是每秒30万公里,物理的东西跑出光速来目前看不出希望,纯电动汽车是智能化最好的载体,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电动化的一个趋势的响应速度是毫秒级的,机械的相应是秒级的。

所以说纯电动车天然的机械在传统方面是不如电子的,电动汽车的魅力在于未来更加容易的智能化,我们想说的是这样的一个观点,关于成本,这里很简单了,就是说目前我们电动汽车最大的成本就是电池了,我们开玩笑说卖电动车卖电池,我相信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革命性的变化的话,电池的性能续航里程会越来越高,低成本会越来低,这个时候天然使用成本低,跟燃油车比的话,肯定会体现它的优势,我们大家都知道,AI技术,在前面一个论题里面也谈到了AI、人工智能未来将是无处不在,所以未来智能汽车里面,AI也是一个很好的助手或者是不可回避的应用,我们认为未来AI在汽车方面的应用首先是人机交互方面,另外就是以无人驾驶为导向的自动驾驶,这两块实际上都是AI在汽车上面具体应用的发展的非常好的前景或者方向,一提起无人驾驶智能驾驶,最终无人驾驶大家容易理解,这是AI很好的应用,AI还有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就是人机交互,就算是无人驾驶的汽车,你走在上面会很无聊,就算无人驾驶,那你干什么呢?那就是AI的第二个应用就是人机交互,你会享受你在车上想干的任何事情,语音交互、对外终端联系的等于,一个是人机交互,一个就是无人驾驶,这里面可能也有一个小插曲,就是我们现在我们都说了时间的流速和人的感觉是相关的,你跟你暗恋或者初恋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时间过的很快,但是你面临工作压力的时候,你会觉得度日如年,这就是时间流速感知的问题,同样的道理,我想说未来智能交通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A点到B点的问题,而是要解决的是A点到B点的过程当中你是否很享受,否则不管2个小时还是3个小时你会觉得很枯燥,就算有无人驾驶也会觉得很不爽,但是如果说我们的AI智能系统在我们移动终端上,智能驾驶上面得到应用之后,你会觉得我不再追求A点到B点的快速到达,而是追寻在这个过程中很享受。

杨宇东:谢谢,我想听过很多论坛,我们经常把人工智能、智能、新能源混合在一起,您讲了很多怎么样把车的人工智能不仅应用于驾驶,包括很多体验也有很多观点,这个问题也请舒院长也回答一下,一个是智能驾驶,一个就是说车和路的关系,您刚才说到很多储能的问题,都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的问题,想听听您在这方面的观点。

舒酉星:刚才肖总讲的已经很不错了,这是业内大家的共识,所以在今天这个场合下面多数都是做新能源车的,我们在投身于新能源车的滚滚大潮中,今天我们的队伍壮大了,我们也看到市场在火速的发展,今年有可能突破100万台,仍然是供不应求,包括王总的电池也是很抢手的,整个市场新能源的发展还是非常的迅猛,另外智能化在最近两年已经充满了整个汽车大大小小各个角落,每一个汽车人都在思考或者在探索汽车智能化的未来,汽车我们曾经提出就是汽车是最像人的工业产品,就是说人对洗车能够产生的这种感觉,比其他任何一个工业产品都要更加丰富的,经常会有人说我的车就是我的房子,我的车就是我的老婆,这样的一种感觉,这样的一种感情,因为它的体量、质感、功能,可能就决定了人对车的依赖和感情的产生。

手机是跟随品的工具,即使在器官工具里面很难找到把手机当成一个人来看待的感觉,我发现自从在我们车里面装了微软小冰以后,这还是研发的项目,我们的开放平台可以装上所有最先进的应用,而且最快的速度就是红绿灯感知系统,我们比亚迪推出的这套开放平台我们不是封闭式的开发,我们是开放式的开发,能找到最容易实现甚至是最容易开发未来最容易量产化的平台,就是我们比亚迪这套系统,直接以安卓程序的形式在上面安装,对于开发工作人来讲特别简单,不用特别提供复杂的编程环境,就可以把信号直接推送过来,所以这种平台的搭建,我一看小冰不错,后来我发现小冰在车里面跟人一聊以后,你会觉得人开车的时候多一个陪伴,小冰很俏皮,它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微软的小冰,很快我想所有的技术的在不断的会加载到车上,我们现在开放以后,我可以让全球200多万个应用立刻就安装在我们的比亚迪的这套系统上,可以享受,任何人都可以有不同的需求。这些应用都可以立刻安装上来,除此以外,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开发车路协同甚至和人工智能相关的,甚至和汽车马上要开一个保险,就是保险公司根据根据你的使用情况再来买保险,你不使用可以不用买保险或者买低保险费用的保险,这样缩小了大众的报销费用,这个数据要非常可信,确定你是不是在用,这样的平台一上来以后,我们这套系统第一个就可以接入上去,立马让我们的用户在第一时间享受新的商业模式的变革或者技术变革给用户带来的好处,所以我们比亚迪未来还会坚持以开放式的系统进入汽车开发,因为未来是怎样,我们无法预料,就像十年前苹果手机发明,当时设想在手机上面的应用,和当时已经有巨大的区别,最近大家用的最多的包括微信、淘宝、头条、滴滴、快手,这些应用在当初是没有发现,想都没有想到的,在智能化开放以后,才会产生,我们构建这套开放系统也希望汽车逐步智能化发展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新的应用爆发出来。

中国人均用电量还很低,所以在峰值的装机容量还需要扩装,如果我们的电动车都能对应一个电网的放电工具,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大的模式的变化,我们国家最近在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电便宜的时候可以把电买进去,这种情况下有利于整个社会也有利于个人收益,未来的梦想无穷无尽。

杨宇东:最后一个问题是偏宏观一些,因为我们今天很有意思请来的是一条产业链,而且最近一段时间我也在关注非常火热的行业,我们主题是叫可持续的交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玩家非常多,最初是零配件加汽车厂,但是现在孙总做IT的也加入了,前不久我参观华为,华为也在做智慧城市和交通,他们也是专家,包括做软件的、系统集成的,最后的一个问题,在整个产业链当中,上下游的关系会出现哪些变化,尤其在传统的车里面,包括原来不是传统车企,突然冒出来做汽车了,很受资本的关注,包括互联网的大公司还有科技的企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包括巴斯夫这样的上游企业,这种多方力量在汇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从产业的角度来讲,想听听各位专家的意见,未来的格局是什么样的新的格局?依据哪种力量组合方式更有利?

孙亭:感谢主持人,杨总刚才说说了我是IT行业的从业者,但是进入到与在座的四位嘉宾讨论汽车产业,我们的出发点是以交通出发,可持续的交通,我们在整个可持续交通的命题的解题的时候是从三个方面考虑的,可持续的交通可能不仅仅是我们产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到政府、企业和市民,首先从政府单端来说,整个城市的交通是否可持续发展,是否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很多时候跟这个城市的规划有关,比方说我们在座的各位生活在一个小区里面,周围环境很好,突然政府规划在小区旁边建一个产业园,可想而知,每天早上一出,出不去,因为每天来产业园上班的人太多了,我们想出都出不去。

您说产业搭建和影响方面,从上游的原材料到中间的汽车的生产制造到下游的智能化,到我们再下游的智慧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这块,我个人的理解在横向上需要我们产业链每个环节有今天主题所提到的创新意识,就是说不能再把自己仅仅定位在这个产业的这一个环节,其实从今天这个论坛的时候我收获很大,在座的四位嘉宾分分提到了传统行业向信息化融合,这就是产业的节点,在横向上的扩大,这是一个方面,我认为是一个趋势,另外一个趋势可能是不同的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彼此的糅合,像咱们汽车生产厂家巨大的优势是平台优势,车载的平台是我们做的,而作为我们比方说阿里或者是百度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信息化,智能化方面,他们的技术能力比较强,如果二者能够很好的沟通协调,共同的合作的话,那对于我们整个产业链后续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双方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

郑惟成:轻量化肯定要持续研发,但是当中我们可能要有一个理解的过程,可能要通过设计的导向结合起来,比方说塑料的性能跟金属的性能完全不一样,怎么把塑料的性能的案例用在比方说电池,这个也要通过一些设计理念,所以我们四年前在巴斯夫也建立一个设计的团队,就在上海的外交桥的办公室,通过他们设计师对原材料的理念跟客户互动,两周前跟广西研究院研究也做出了三款电动小型车的概念车的理念。

第二部分,没有一个材料是能够满足全部客户的要求,所以这是未来10-15年最大的挑战,包括成本的优势,所以总结起来,我是觉得我们必须还要跟客户不断的去研发,更接近市场,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我们的资源我们的人员也要提高他们的水平,因为你能做出很好的创新的材料,你也要有很强大的工程师、设计师或者资源跟客户解答他们的问题。

杨宇东:我发现是不是未来会形成这么一种趋势,原来上游的原材料企业接下来会跟下游企业和你的客户联合研发联合设计,这种模式,原来的简单的上下游分工会逐步融为一体,更多的往前走。

郑惟成:我们第一个就是跟客户密切的互动,但是你刚才也问了整个供应链,所以巴斯夫是一个一体化的供应链,所以哪怕你下一步往下,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业要帮客户考虑,我们整个研发的战略包括销售的战略一定要从上下游一起去考虑。

杨宇东:接下来问王总,整个产业链整个主体可以单独的发育成完整的能力,比如说有做电池的企业,未来有可能做汽车,,包括一些互联网公司在做汽车,从您做电池的角度来看,这个产业的格局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王瑀:目前发展进步,科学进步到这种程度,一个公司想把全部的产业链做下,这是不可能的现象或者说能力,这个需要各行各业全世界的人来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解决,如果单个产业的去做肯定会失败。

对于我们来说未来能够成功的唯一模式,现在汽车不是开始阶段,如果开始阶段,新能源汽车是新鲜事物,尤其是巴斯夫这样的公司的配合,那个时候可能什么都要自己做,把车开发,这个竞争就极其激烈,尤其汽车市场,在目前状况来说,只能是强强联合,比如我们和巴斯夫是联合的,就要共同面对汽车面临的问题,我们要共同把双方的技术力量、资金加到一起,开发一种符合市场需求的材料定制产品,满足我们客户像广汽这样的需求。

肖勇:前面大家都谈到很多了未来这样的产业格局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创新融合等等这些都是未来的趋势,换句话说,越来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是天然就能成为领导者,在这样的平台上面,就像一个锁链一样,一环扣一环。既然提到创新和融合,我个人认为作为我们角色来说,第一是危机感,第二是要创新,建立平台,所以作为广汽新能源来说,我们现在是新能源的智能网联的制造公司,未来的方向我们是希望成为绿色智慧移动出行的科技公司,我们想成为一个这样的科技公司,就是我说的危机感,我担心平台生态建立之后,我被边缘化了,当滴滴、百度、腾讯、华为这些企业强大起来之后,客户更多知道我在这个平台上面,我在出行上面能解决我的问题,我不关心服务的车是谁,我只关心服务商是谁。现在大家可能还关心滴滴打车打到的是什么车,打到宝马可能比较开心,再过10-15年,可能你会发觉只要这个平台提供的车辆或者提供的出行服务,能满足你的需求你就很关心,你根本不关心这个车是谁制造的,这是我们接下来担心的事情。

第二个是融合,我们意识到这个危机,我们主动参与进去,不能只是硬件的提供者或者硬件的制造商,我们也要融合,也要做科技,不管材料供应商还是电池核心技术供应商,都要思考这个问题,你在这个生态里面你要干什么,做好自己的一个有竞争力的角色,要有危机感,否则你会被淘汰,怎么打破危机感,就要融合和参与。

舒酉星:刚才其实借用肖总讲的,他卖新能源汽车,更卖电池,里面影射了很重要的变革,随着大数据甚至区块链技术数字化以后,整个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分工已经完全重构了,甚至是未来我想王总一块电池可以放在车里面,你用了以后我再收钱,不用有库存,这样的平台就更加直接到消费者,以前没有这样的统计手段,但是现在完全可以做到。随着汽车新能源的发展,重构整个生态和产业和游戏规则,我觉得现在是即将正在发生的事情,未来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创新在我们的面前。

杨宇东:感谢在座的五位嘉宾很精彩的分享,也让我们对未来的智慧交通充满期待。谢谢。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