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集体土地入市宜放开

2019-01-02 21:00:41

作者:社论    责编:许云峰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不易导致的弊端,越来越多于“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带来的益处。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之际,改革不断推进,一些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相继被扫除,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土地二元所有制就是其例。

去年底,《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进行初次审议,删去了从事非农业建设必须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征为国有的原集体土地的规定,为破解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扫除法律障碍;同一时间,北京市推出了7宗共有产权房用地,其中大兴区瀛海镇3宗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集中出让,为北京首次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共有产权房。

在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和城镇国有土地属性大有不同,与户籍制度类似,这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根据1999年开始实施的《土地管理法》,从事非农业建设必须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征为国有的原集体土地。所以,除兴办乡镇企业等少数情形外,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通道基本被封堵完毕,利用集体建设土地搞房地产开发的行为更是被禁之列。

但在现实中,受经济发展与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集体土地流转现象却时有发生。如在城市化影响下,农民不断涌入城市,无论是定居还是务工,农村闲置的耕地往往集中流转。这类集体土地的流转也很难禁绝,因为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土地的生产力相对而言大幅下降,禁绝流转的结果就是更多的农地抛荒。

既然集体建设用地私下流转难以禁绝,且有诸多不可控因素,将其纳入合规、可监管的渠道就逐渐成为决策层的一个选项。因此到2015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全国33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根据自然资源部信息,截至目前,33个试点县(市、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已入市地块1万余宗,面积9万余亩,总价款约257亿元,收取调节金28.6亿元,办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228宗、38.6亿元。

不过,集体土地入市改革并没有大规模推进,原因在于反对声音始终存在,认为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会引起农民利益受损、建设用地失控和加大征收集体土地的难度。更有甚者从中国历史演进的角度认为,放开集体土地入市、打破当前城乡土地二元制,会导致新一轮的“土地兼并”,届时失地农民增加将影响社会稳定。所以目前集体土地入市、农村宅基地抵押限制非常之多。

有些顾虑不无道理,但更多的是杞人忧天,因为当前经济社会运行模式早已不同往日,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不易导致的弊端,越来越多于“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带来的益处。因为土地已经很难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将产生诸多积极效应,包括增加产业用地,可用于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原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归国有,征收补偿较低,以后有望以入股等形式改变,带来增量效应。

可以说,对于土地的拥有者村集体而言,入市的集体建设用地,不再单单是一种资源,更具备了资产、资本的属性。对于国家发展而言,拓展了用地供应渠道,如集体土地供应共有产权住房,相比过去只有国有土地通过招拍挂,有利于盘活闲置土地,快速形成共有产权住房的供应。因此,只要时机合适,集体土地入市应不断放开。

当然,集体土地入市也要防止寻租或“集体资产流失”。因此在立法通过之后,即便集体土地可以直接入市,也要符合国家利用土地的总体规划,土地指标的审批权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同时,对于出让价格或形式,也应该符合市场规律,防止农民利益受损。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90后农村敬老院院长:带老人拍短视频,苦恼招不到年轻人

在格西王姆看来,养老护理人员是老人们看世界的一扇窗户,年轻人学东西干活快,更重要的是能带给老人更多新鲜的东西。

03-21 22:08

县域消费升级,蕴含哪些“新机遇”?

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立下,县域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县域消费升级,缘于电商渠道下沉打破供给约束、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

03-21 02:32

农村养老:亟待补上的短板

人社部明确,2024年社会保障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推动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缴费,增加个人账户积累。

02-26 22:26

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丨微研报

一号文件继续聚焦“农业农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调粮食安全。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文件对耕地重要性再强调,农业基建有望受益,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

02-07 11:27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新华社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3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02-05 12:34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