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阅读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一财经年度图书 | 走向未来,叩问今天的自己(文末投票)

第一财经 2019-01-25 10:38:13

作者:孙行之 ▪ 彭晓玲    责编:李刚

这是第一财经的第二份图书年度榜单,表彰对于商业和历史最富洞察力和最引人入胜的新作品。无论是以经济、社会或历史为观察对象,这些书都集合了当代的视野、严谨的研究和精彩的写作。

这个冬季,我比以往更加频繁地去到书店。置身于由书填充的宏大空间中,脚步声、细语声和突如其来的哭闹声本身昭示了某种稳定的秩序。这时一切都退后,此刻转变为过去,现在亦化身为未来,就在一本摊开的书里。

不同于我们所处的新闻界,常常以日、小时或者分钟来衡量时效,书展示了另外一种可能的尺度:年、十年甚至百年。两个月来,当我们穿梭于图书的密林,尝试遴选2018年度最好的商业人文图书,我们时常要突破新闻的惯性,走到未来的时空中叩问今天的自己。何为好书?当你年龄渐长、资历愈深,或当你经历人间沧桑、世事惘然,你还乐意捧读这一本,沉浸其中,领会或无需领会某种意义。

今天,我们推出第一财经2018年度商业人文图书,表彰对于商业和历史最富洞察力和最引人入胜的新作品。无论是以经济、社会或历史为观察对象,这些书都集合了当代的视野、严谨的研究和精彩的写作,我们希望也相信它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过去一年中,中文出版界呈现了如此多的好书,现在,轮到读者上场了:用阅读赋予书价值,也赋予自己价值吧!

——杨宇东 第一财经、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商业类十佳-

《崩溃和救援——美国股市百年跌荡启示录》

[美]斯科特·内申斯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7月版

本书讲了美国历史上五次股市大崩溃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从1907年的股灾一直讲到次贷危机后的2010年。通过100年来的股市历史,人们可以看到,变得越来越迅捷和复杂的金融体系,蕴含的风险也是逐步累积的。如何防范风险?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重大金融风险如何改变了历史进程?这是本书希望回答的问题。可能因为作者内申斯也是一位出色的投资人,此书充满大量幕后细节,同时文笔也很不错,把一个个财经故事讲得层次丰富、细节生动。书里既有个人故事,也兼顾了宏大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形势。唯一的阅读障碍,可能是如果你不是很熟悉美国的金融圈,书中大量陌生的公司和人物,会让人有点犯晕。

《原则》

[美] 瑞·达利欧

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1月版

这是一本成功人士总结经验,并以饱满的热情教人如何思考的书——但你显然不能把它归为一般的成功学。一部分原因是作者在以实际经历解说成败感悟,并不是没有现实基础的夸夸其谈;更重要的是,这些“原则”层次分明,从宏观理念到微观规则,逻辑清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说起对冲基金,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总是索罗斯和他的量子基金。不过就近年来的业绩而言,桥水才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管理着超过1500亿美元的资金,盈利超过450亿美元。本书作者瑞·达利欧正是桥水的创始人,书的一部分是自传,回顾了出生于普通家庭的他如何在1975年开创桥水,从零开始逐步做到最大;另一部分是他总结的行动指南,包含21条高原则、139条中原则和365条分原则,涵盖为人处世、公司管理两大方面。

这本书的绝大部分内容是阐释如何过上有意义的人生。达利欧所谓有意义的人生并不单单是赚钱,而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进化”过程。在与国家领导人、顶级企业家以及社会底层广泛接触后,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基本生活水平线之上,幸福水平和常规的成功没有任何联系”。

有趣的是,对冲基金大佬们似乎都同时是很不错的作者,这可能与他们必须始终保持脑筋高速运转、始终对周遭世界高度敏感有关。而且,作为一名有双相心理障碍孩子的父亲以及出色的企业管理者,达利欧还对神经科学和心理学都有过深入钻研。他把这方面的经验和观察也融入了他的“原则”当中。

《打造消费天堂: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

连玲玲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6月版

琳琅满目的百货公司在不断地撑大人们的消费欲望,而大家早就对这种冗余和过度习以为常。“中研院”研究员连玲玲把视角伸向100年前、百货公司刚刚进入中国时的状况,让人们看到在这个从无到有的转折点上,市民社会因百货公司的崛起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这位加州大学历史学博士之所以花了整整25年为这项研究做准备,是因为,在她眼中,这个转折点背后还蕴含着一个更大的历史转折:百货公司的出现是中国消费文化发展中一个大转型——这种转变迥异于明代发达的商品经济,而是嵌入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之中。

这也同时是一本集合了都市史、两性关系史和文化史的著作。以百货公司为线索,通过大量史料,呈现了一幅生动的民国都市景观。

《当世界又老又穷:全球老龄化大冲击》

[美]泰德·菲什曼 著

三联书店 2018年4月版

有专家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0亿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50岁以上人口的数量超过了17岁以下人口。同时,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也将超过日本,成为老龄化国家。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各种问题?本书一下子把好几个国家的老龄化图景端到了读者面前,以此启发大家如何规划退休生活。它的亮点在于,囊括了世界各地、各个阶层的老年生活案例。曾是一名优秀记者的泰德·菲什曼走访了美国、日本、西班牙和中国的几座重要城市,采访了企业员工、雇主、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医疗专业人员和普通家庭成员,通过他们生动的故事,触发人们思考自己的未来。书中勾勒的种种故事,似乎隐含着这样的结论:要过上美满的晚年,你必须有足够的金钱;而与金钱同样重要的,是拥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算法的陷阱: 超级平台、算法垄断与场景欺骗》

[英]阿里尔·扎拉奇、[美]莫里斯·E. 斯图克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5月版

互联网和大数据对人的反噬,这几年一点点凸显出来,比如隐私暴露、价格歧视、营销圈套等。互联网巨头几乎能够洞悉你的一切行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本书戳破了互联网公开透明的童话,以大量案例和细致阐释,展示了新的欺诈和不平等。首当其冲的,危机潜伏于计算机算法的共谋中。虽然法律明令禁止企业开展价格操纵,但由数据驱动的算法却可以做到实时监测市场中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动,并据此调整自身的商品定价。于是,原本看似有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的科技进步,却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伤害。危机之二,则源于商家的价格歧视。企业通过追踪消费者个人数据、设立会员制度,实现合理推测消费者保留价格的目的。互联网超级平台与独立应用程序开发者之间那层“亦敌亦友”的关系还引发了第三重危机:在牢牢掌控住核心平台,如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之后,这些互联网巨头俨然拥有了支配用户个人数据的权力。

作者及时抛出了一些关键问题:在算法与网上机器人不断发挥重要作用的市场中,竞争性定价是否已成假象?现行法律是否还能有效地维护消费者权益?事实上,权力早就被悄无声息地移交到了少数人手中。本书探究的,正是这些风险将给市场竞争、民主理想以及社会福祉带来怎样的影响。

《富豪的心理:财富精英的隐秘知识》

德]雷纳·齐特尔曼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6月版

这本砖头一样厚的书,出自一位爱学术的大富翁雷纳·齐特尔曼之手,脱胎于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其中,他用了近400页的篇幅,记录了对45位超级富豪的访谈,呈现人格特征与成功创造财富之间的关联。在以往的社会学研究中,这个话题几乎是空白。迄今为止,也很少有研究者能与那么多超级富豪做深入访谈。齐特尔曼是媒体主编、双料博士,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投资人。正因为他本人也是一名富豪,他才能够更深入地接触到众多财富人士,挖掘出他们的真心话。

这些访谈的内容涉及性格形成、自主创业动机、销售技巧的重要性、应对危机和挫折等几大方面,光是采访记录就多达1740页。通过这些个人成长史,你会发现富豪们身上有很多一致性特征:他们在学校表现好坏参半,许多人还叛逆或经常顶撞老师;他们都非常善于营销,并认为这是自己取得经济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思维习惯上,他们全都不跟风,并善于逆流而上。

《棉的全球史》

[意]乔吉奥·列略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1月版

这是一本切口小而野心大的书。作者以棉的贸易为切入口,书写了全球经济发展和转型史,时间跨度达1000年。乔吉奥·列略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见解深刻的故事,呈现了棉成为无所不在的原料,以及成为世界上最大产业之一的发展过程。

与其他论述棉的影响力的著作不同的,本书认为,棉的故事并非始于18世纪末期英国产业和工业化,也非始于19世纪美国奴隶种植园的原棉生产。实际上,棉的故事始于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早在其他地方掌握棉的生产技术前,亚洲就占据着生产和贸易的统治地位。1750年之后,随着棉纺织品引领欧洲的工业化进程,在开启全球化经济转型的同时,东西方之间的买卖角色发生逆转,世界经济格局也随之巨变。到19 世纪早期,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世界制造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而且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一直未能摆脱这种地位。直到现在,棉的纺织生产又重回亚洲,重新在中国和印度经济中占领统治地位,作者将其称为亚洲经济的“大合流”。

《奈飞文化手册》

[美]帕蒂·麦考德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湛庐文化 2018年10月版

奈飞(NETFLIX)最近遇到了麻烦,在与传统好莱坞势力的竞争中,试图完全基于大数据算法来制定策略的奈飞团队,有节节败退的趋势。不过,它依旧是大数据时代最成功的公司之一,被无数企业模仿。2009年,它公布了一份PPT,在硅谷被疯转,下载量超过1500万次,被Facebook的CFO谢丽尔·桑德伯格称为“硅谷重要文件”。如今,深度解读这份PPT的《奈飞文化手册》来到了中国,立马成为2018年创投圈的热门书,几乎人手一册。

本书是奈飞前CHO、PPT主创之一帕蒂·麦考德的著作,她归纳出8条“奈飞文化准则”,包括:按照员工带来的价值付薪、高效反馈、只招年轻人、让每个人都理解公司业务等。她从多个角度揭示了奈飞为什么要对传统的企业文化理念发起冲击,以及它在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究竟提出了哪些颠覆性的观点。

《战后日本经济史——从喧嚣到沉寂的70年》

[日]野口悠纪雄 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后浪 2018年4月版

个人生活是如何随国家经济起落变化的?野口悠纪雄是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在这本书里,他从个人经历出发,讲述日本战后70年的经济史。相比一般经济史著作,此书更容易让读者产生代入感。野口的人生最初影像始于1945年东京大空袭中的恐怖经历,亲历和参与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他们曾为高速发展的无限风光而豪情满怀,也曾因经济失速后的衰落萧条而五味杂陈。他们中有很多人因时代变幻饱受命运的捉弄,或者被无情地湮没在洪流之中。

野口是同龄人中少数上了大学的,毕业后进入负责日本金融、财政和税收的大藏省工作。当时的大藏省是内阁要害部门,由后来成为首相的田中角荣任大臣。野口也因为那段经历,直接接触了许多决定日本经济政策的官员。通过讲述本人及好友、同事的经历,他还原出一幅生动、立体的战后日本社会众生相,并对日本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做了冷峻犀利的剖析。

《重新理解创业——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

周航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10月版

这个时代,人人在谈成功,很少有人愿意坦承自己的失败,何况是一位著名创业者,以出书的方式老老实实地拿起手术刀剖析失败。而这就是本书的独特之处。周航是易到用车创始人、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他在书中从战略、品牌、竞争,到流量、领导力,再到团队管理等方方面面,进行了全面复盘。这些思考,用李开复的话说就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经验,值得每一位创业者多读几遍,吸收内化”。

周航不光坦承得失,还给出了很多富有实操性的建议。与诸多企业家鼓吹成功的自传不同,周航的文字真诚朴实,如日记般娓娓道来,一点儿也不端着。对比可以作为行动指南的《原则》,阅读本书,更像是在与好友对话。

 

-人文类十佳-

《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

孙庆伟 著

三联书店 2018年3月版

夏代为什么如此让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迷恋?也许正如河南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宏所说,从司马迁开始,王朝之始就一直是中国人拂不去的梦。

但在中国考古学领域,关于夏代的争论持续多年且分歧巨大,学界主流观点也数次变化甚至反转。夏文化研究的最大困境是,古史文献的描述与考古实物之间,始终无法完全对应——与此相反,正是殷墟甲骨文与传世文献的互证,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商代的存在。

目前学术界对夏代信史地位存在争议,如何从考古学上辨析出夏文化,更是各执一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则是坚定的“信古派”,他的新著《鼏宅禹迹》结合了大量传世文献和考古实物,考察夏代王系、积年、都邑、族氏等问题,对夏文化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考察,力证夏代是可靠的信史。虽然依然存在巨大争议,但在这个辩论了百余年的问题上,本书做出了研究视野和材料的双重开拓,为后来的研究者树立起了醒目的路标。

《物色:金瓶梅读“物”记》

扬之水 著

中华书局 2018年4月版

表面上看,《物色》是对明代小说《金瓶梅》中出现的首饰、衣物、酒器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解读,但实际上这是一本明代市民生活图鉴,以小见大地反映了晚明时期富庶市民的生活场景。

要想了解明代社会生活,《金瓶梅》无疑是最好切入点之一。但由于年代相隔久远,不少人在看小说时对里面出现的各种名目繁复的冠帽、首饰、床、酒器、茶具都不知所云,常常一跳而过。

近年来名物学方面的书出得比较多,也会配大量插图帮助读者理解。但有些书插图比较粗糙,或者图文并不一致,文字方面的解释也比较敷衍。作为首部从名物角度对《金瓶梅》进行专门解读的著作,《物色》配的200多幅图片全部是明代出土文物,是作者花了大量心血从国内外各个展览中收集而来的。扬之水本身也是以名物学研究见长的学者,文字解读很严谨和扎实,读后足以满足我们对600年前古人生活的遥想。

《宋徽宗》

[美]伊沛霞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2018年8月版

著名汉学家伊沛霞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妇女生活和中古历史,力作《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和《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都有了中译本。在这部2018年的新著中,她将目光聚焦于北宋“文艺皇帝”宋徽宗。

作为历史上屈指可数天赋极高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的个人审美趣味在书法、绘画、诗词、茶道、建筑等多个领域都极具影响力,使得宋代的整体艺术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然而谁都没有想到,随着外交、战争、党争、经济等方面的种种错误决策,情势急转直下,竟至亡国。本书是英语世界为这位皇帝撰写的首部完整传记,力图矫正大众对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见,还原了一个繁荣国度的君主不断追求卓越荣耀的雄心——尽管这份雄心以悲剧收场。

《权力之路:林登·约翰逊传》

[美]罗伯特·A.卡洛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年4月版

本书作者研究美国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40余年,耗时10年才写成这本足足有《英汉大辞典》那么厚的传记。但千万别觉得书厚就难读,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两次普利策奖获得者,叙述技巧高超,很会讲故事,因此全书整体阅读感受相当引人入胜。

1963年11月23日,美国总统肯尼迪遭遇枪击身亡后,副总统约翰逊接任总统,任期到1969年结束。本书详细记载了他的一生,也侧面反映了20世纪美国政治史。《权力之路》是传记的第一部分,内容截至1941年。

作者之所以关注约翰逊,是因为他在美国历任总统中是经历相当独特的一位。这个出生于美国最偏僻落后地区的穷小子,所受的教育也平凡无奇,但32岁就登上国家权力舞台,不仅在国会占据一席之地,影响力甚至超越了自己的选区。

传记除了展现约翰逊熠熠生辉的人生经历,还用同样的笔墨揭示了他性格中黑暗阴晦的一面,比如对权力赤裸裸渴求、控制,以金钱为杠杆撬动政界,进而探讨总统个性形成的原因,以及这种个性对国家历史的深远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书影响巨大,经典美剧《纸牌屋》就是根据书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总统一角。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

[英]彼得·沃森 著

译林出版社 2018年1月版

你不得不佩服彼得·沃森的勇气,就像尤瓦尔·赫拉利,他总想仅凭一己之力,去整理和总结一部无比浩繁的历史,比赫拉利更甚的是,他的对象是人类史中最复杂的部分——思想史。沃森的《20世纪思想史》多年前甫一出版,就让人惊叹这部译成中文达100多万字的巨著,最大限度地容纳和梳理了上世纪风起云涌的各种学科、各派思潮。而这部《思想史》更是远远超出了20世纪的范围,囊括亚非欧美,从人类鼻祖露西一直讲到弗洛伊德。这种全景式的知识浏览起码有一大好处,就是充分开拓眼界,为你的头脑打开无数扇门窗。读书读了也白读,在我们这里很常见,人文通识教育缺失、知识背景准备极其不足,是个很关键的因素。沃森的书,至少能让你有一个好的知识背景储备。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土耳其帝国的兴衰》

[英]帕特里克·贝尔福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10月版

土耳其政局一直是国际热点,由此带动西方学者对土耳其历史研究的兴趣。这几年国内引进出版的土耳其历史作品不少,但基本都集中在简史、早期史和晚期史几个局部领域。而正如本书书名所示,作者将目光拉到更长远的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历史沉浮,进而探讨其兴衰的过程和原因。

奥斯曼帝国史是我们了解世界近现代变迁必不可少又常常被忽略的一块拼图。在其最强盛的时代,也就是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这一两百年,它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多元帝国,对各种宗教包容,经济文明发达,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甚至将其称为“罗马帝国的第五次复兴”。

然而随着衰亡导致它在近代的退场,也为当今世界的各种冲突埋下种子。最近几十年冲突迭起的近东、巴尔干,战火绵延的叙利亚、利比亚,让俄罗斯剑拔弩张的克里米亚、格鲁吉亚,以及希望再次强大的土耳其……100多年前都还是帝国的组成部分。

本书作者帕特里克·贝尔福是第三任金洛斯男爵,长年在中东游历,是英国政府中东事务专家。本书写于1977年,是写作生涯最后,也是付出心血最多的一本书,遗憾的是他生前没能看到这本书出版。

《重写晚明史》之《朝迁与党争》《新政与盛世》

樊树志 著

中华书局 2018年8月版

2003年,著名明史专家樊树志完成上下两册的《晚明史(1573-1644年)》。该书出版后广受好评,但作为一位严谨的史学家,他自感还有大量可以完善的地方,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于2016年完成《晚明大变局》,从全球视角看晚明经济、社会变化。再加上2018年出版的《朝迁与党争》《新政与盛世》,以及将于2019年初出版的《内忧与外患》《王朝的末路》,年过八旬的老学者终于能够完成《重写晚明史》“五部曲”的宏愿。

之所以叫“重写”而不是“修订”“增订”,是因为这些年樊树志在广泛涉猎史料之后重新提笔,无论在内容和写作形式上,较之当年那部《晚明史》,都有很大程度的拓展、更新,全书篇幅也足足扩展了一倍。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第一部《晚明大变局》里面引用了不少经济数据,写法相对学术和中规中矩之外,后面四部从不同角度剖析明朝灭亡的原因时,笔法通俗,增加了故事性和大量历史细节,人物形象也很生动。尤其是《王朝的末路》,最后以孔尚任《桃花扇》中那段著名的“哀江南”收尾,更让人对71年的晚明历史以悲剧谢幕深感遗憾。

《巴尔干两千年:穿越历史的幽灵》

[美]罗伯特·D.卡普兰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9月版

现代史上,总人口只有5500万的巴尔干半岛却是相当重要的存在。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刺杀,随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拉开了一战帷幕,“巴尔干火药桶”的称谓开始扬名世界。冷战结束后,巴尔干半岛上又爆发了前南斯拉夫内战以及后来的科索沃战争。

小小的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被称为“火药桶”、成为欧洲最动荡的地区?地缘学家罗伯特·D.卡普兰在游历巴尔干诸国的旅行过程中,回顾了巴尔干地区的漫长历史,以深刻的洞察力、冷静犀利的纪实笔触,呈现了这一地区复杂的历史变迁、民族关系以及背后各大国势力的竞相角力。

《两个世界的战争:2500年来东方与西方的竞逐》

[美]安东尼·帕戈登 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后浪 2018年9月版

“恐怖主义”怎么来的?东方与西方为何会重重宿怨?“9·11事件”之后,劫难幸存者、纽约市长、美国军方和总统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安东尼·帕戈登也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解答。通过梳理欧洲与亚洲2500年来的战争史,他认为冲突的根源在于宗教和观念。

全书从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开始,直至“9·11”之后的伊拉克战争。在帕戈登看来,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的冲突有着深远的背景,远比伊斯兰教出现的时间——公元7世纪久远得多。并且,东方与西方之间这场人类历史上耗时最长、代价最高的战争,至今依然在塑造现代世界。

帕戈登在书中并不掩饰自己作为一名西方人和全球化支持者的立场,但也努力进行了换位思考,试图带领西方读者站在伊斯兰世界的角度看待东西方矛盾是如何一步步激化的,为东西方冲突提供了一个解释的维度,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正因其切中时弊的现实关怀,本书荣获2008年美国近东政策研究所图书奖。

《国王的两个身体》

[德]恩斯特·康托洛维茨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版

要理解现代国家的起源,必须从中世纪着手。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国王的两个身体》就可以帮助读者弥补在现代早期国家建构方面的知识欠缺。

1963年去世的康托洛维茨是中世纪史大家,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初版于1957年,中译本去年才首次在中国出版,引发学术界高度关注。

所谓“国王的两个身体”,是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法学家创制的概念:国王有一个“自然之体”,他个体的肉身,可生病、会疲弱、可朽坏;同时,国王还有一个“政治之体”,永远存续、不可朽坏。康托洛维茨耗时十年,深入探索了“两个身体”的中世纪渊源,从浩瀚的史料中揭示出基督宗教与世俗国家纠缠不清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高度复杂的面相。

 

-第一财经年度图书评选委员会-

杨宇东 第一财经、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陈思劼 第一财经总经理

姚剑 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

应民吾 第一财经编委、新闻中心总监

杨小刚 第一财经政经部主任

马俊 第一财经产品部主任

罗敏 资深媒体人

黄宾 第一财经政经部副主任

许云峰 第一财经社论评论员

后歆桐 第一财经国际部编辑

李刚 第一财经特稿部副主任

吴志超 第一财经阅读周刊特约编辑

彭晓玲 第一财经阅读周刊记者

孙行之 第一财经阅读周刊记者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投票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