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经济放缓、政策宽松,人民币1月竟暴涨1500点:扒一扒背后的逻辑

第一财经 2019-01-28 16:34:57

作者:周艾琳    责编:林洁琛

1月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大涨近1500点,目前美元/人民币逼近6.73,与此前的“破7恐慌”呈现天壤之别。

经济放缓、政策宽松预期持续,按照教科书上的逻辑,人民币似乎应该走贬。然而,从去年12月初开始,美元/人民币的50天均线被有效击破,随后人民币一路升值,2019年1月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大涨近1500点,目前美元/人民币逼近6.73,与此前的“破7恐慌”呈现天壤之别。

1月28日,人民币中间价上调469点,升幅创近两个月新高。周一早盘,人民币对美元即期大涨逾400点,最高升至6.7225元,创2018年7月19日以来新高。交易员普遍反映,因美元指数下挫,引发多头疯狂止损,反过来助推人民币走升,也有交易盘逢低吸纳美元,整体盘面仍呈区间震荡。

“技术上而言,破了50天线后,市场不太会过度看空人民币;此外,市场认为美国经济存在下行风险,对美元是利空;更关键的是,早前对贸易谈判的预期近期生变,此前做空人民币的头寸被迫平仓。”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师周浩对第一财经记者称。

“短期看,预计美元/人民币将在6.74附近重新测试近期区间底部,甚至可能跌下6.70,年底目标位在6.65左右。”渣打全球宏观策略主管罗伯逊(Eric Robertsen)对记者表示。

此外,机构预计,在持续的政策预期下,中国经济有望在一季度后触底,有助带动风险情绪,强劲的北上资金流入也佐证了这点,过去两周北向资金的日均净流入量为31.57亿元,较前两月有较大幅度提升。

同时,记者也发现,2019年各大机构的“最高确信度预测”就是“美元见顶”,尽管欧元区经济不振、政治风险频发,但欧元的疲软似乎已计入价格。本周四美联储将举行议息会议,市场预计美联储将释放放缓加息的鸽派言论,今年的首度加息或等到下半年再重启。

人民币逆势走强

汇率从来都是相对的。拿美元和人民币来说,并非美国经济强于中国,美元就必然强于人民币,各界关注的是经济的相对强度变化,同时交易仓位也颇有讲究。

早前,美国的经济扩张周期在财政刺激下大幅延长,新兴市场又因贸易不确定性而巨震不断,导致全球资金疯狂回流美元资产以寻求确定性,这也导致做多美元的仓位过度拥挤。如今,美国经济依旧强势,但却高位见顶,早前强硬的美联储也松口,几位鹰派官员甚至表态称“在通胀压力受到抑制的环境下,美联储可以在进一步货币紧缩方面更加有耐心”,于是,美元多头的信心开始瓦解,随后发生的一切就是人民币从濒临“破7”一路暴涨至6.7附近。

仓位变化的确是驱动外汇波动的主因。上述外资行交易员对记者表示:“在贸易谈判前夕,市场对于美元/离岸人民币的仓位相对较轻,而后续的任何小幅进展都可能使人民币继续上涨。”

反观中国经济,机构认为经济最终将会触底,但最艰难的时候尚未过去。近期公布的2018年12月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出口2212.5亿美元,下降4.4%。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记者表示,数据显示抢出口的效应已经收尾,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也使中国出口承压,制造业PMI指数中的新订单指数最近几个月出现下滑,预示着未来中国出口增速会明显放缓。

同时,经济学家也普遍预计,此次政策效应的显现可能慢于以往。“目前政府不会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这使得几乎所有的重担都落到了基建身上。”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记者称,2月初的春节前后天气寒冷,一季度很难出现新项目的大面积开工或既存项目加速启动。

尽管如此,市场共识在于,中国经济增长有望企稳并在二季度以后反弹;美联储停止加息后,中美利差应能企稳;股指和债指纳入全球主流指数也有望吸引投资组合资金流入大幅增加。预期政策效应也会对汇率产生一定作用。

尽管经常账户承压,但资本账户开始被寄予厚望。A股国际化仍是重要的年度主题。机构估算,如果MSCI将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从5%增加到20%,将有560亿美元净流入A股,而纳入中盘A股将带来额外140亿美元的净流入;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有望在未来18个月中为A股带来1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此外,中国债市今年被纳入国际债券指数后,也有望迎来持续的资金流入。

政策宽松人民币应该走弱?

此外,市场也存在一种担心:中国推出宽松政策,是否会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

去年四季度以来,货币、财政双宽松的基调形成,此后支持政策不断祭出。今年1月初,央行宣布降准,各界预计年内至少还存在2%的降准空间;1月23日,央行实施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以结构性降息支持民企;1月24日,央行决定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通过“以券换券”的方式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

政策宽松对于汇率的影响显现在中美利差的收窄,从而引发资本外流的风险。去年10月,美债收益率飙升至3.25%,中美利差一度仅差40bp。但事实上,由于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利差的效应并不显著。“央行未来仍然会以国内情况为主要考量,即使利差到了40个基点以下,也不会作为决策的最主要因素,即使中美利差倒挂,也不会对国内利率产生太大影响。”施罗德亚洲区债券基金经理单坤此前对记者表示。

央行仍有丰富的工具来平抑利差给汇率造成的扰动,例如,去年8月央行重启逆周期调节因子,同年11月7日,离岸央票正式投标,央行加强了对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的管理。多位交易员表示,随着央票出海,人民币的投机、做空难度增大。

中美利差

随着美联储转为鸽派,目前中美利差收窄的风险开始下降。目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从去年10月的最高点(3.25%)暴跌到2.7%附近,美股巨震、避险情绪升温都导致大型资管机构疯狂涌入美债,引发一波资产再配置浪潮。罗伯逊对记者表示:“预计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将在2.6%~2.8%的水平波动,但如果市场确信美联储的加息周期走到了尽头,那么收益率将可能下探至2.5%。”

相比之下,尽管近期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在大幅下行,但记者发现,机构近期获利了结的行动不在少数,并认为随着债券供给量的加大,未来收益率的波动将加剧,这从近期非银机构、银行等大幅加仓利率更具优势的地方债中可见一斑。

新兴市场或再迎资金流入

记者采访多家海内外资管机构后发现,各界普遍认为,今年随着美联储转为鸽派,且美国经济维持温和增速,估值极度便宜且盈利情况尚可的新兴市场将迎来资金流入,这也可能带动整体中国交易情绪。

管理1450亿美元资产的澳大利亚澳洲安保资本(AMP Capital)基金经理纳埃米(Nader Naeimi)对记者表示,目前正在加仓新兴市场,仓位配比为14%,希望寻求在合适的时机加仓至20%,A股也是目前关注的重点。他称:“目前的情况与2018年初时已有天壤之别,当时机构对新兴市场寄予厚望、仓位尤其拥挤,随着通胀攀升、央行紧缩、贸易摩擦,新兴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导致机构大规模抛售。如今各大机构的新兴市场仓位极轻,且央行开始宽松迹象,新兴市场的估值已较美股呈现较大吸引力。”

“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股继续重挫,机构更可能的是持有美元、日元等避险货币,”罗伯逊对记者表示,目前多个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受到抑制,新兴市场央行今年或重新开启降息,宽松的重启将打开投资周期,外资将大幅流入新兴市场债市,股市则需要看各国的盈利情况。而当资金开始流入新兴市场,其货币也将重新反弹。

目前,通胀减速已经是一种全球现象。中国通胀回落至2.0%附近,PPI降至两年低点;在印度,通胀率回落至4.0%以下;此外,印尼的CPI也表现出稳定在两年区间的底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