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月社融、贷款创天量,央行称新增贷款合理不是“大水漫灌”

第一财经 2019-02-15 21:03:05

作者:杜川    责编:林洁琛

1月份M2增速回升,应该说是前期货币政策效果的集中体现。

2月15日,央行发布2019年1月金融数据,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有明显增加,扭转了2018年社融增速整体持续下滑的态势。

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5.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

广义货币(M2)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在上年低速增长的情况下,出现进一步回落,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个和14.6个百分点。

此前,多方市场人士预期,1月信贷投放超过去年同期新增贷款2.9万亿元的水平,至3万亿元左右。其中,光大固收预计,1月新增信贷3万亿元以上,社会融资规模4万亿元左右。从已公布数据来看,1月社融增速已超预期。

2月15日下午,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较多,增速明显回升,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是货币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的结果。”

社融大幅多增,“宽信用”显效

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5.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对于社融规模的增加,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超过市场预期主要是由于季节性规律以及与去年10月份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在发挥作用。”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1月社融同比大幅多增,主要因为当月人民币贷款和企业债券融资显著放量,表外融资增量转正。“在央行降准等‘宽信用’政策推动下,今年年初银行贷款投放高峰表现比往年更为明显,而且企业中长期贷款也转向同比多增。这表明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效果在总量上已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春节是在2月份,1月份无论是新增人民币贷款还是整个社融增量往往都非常高,并且是一年中增加最多的一个月份。历史数据最高贷款达到过2.97万亿,今年1月份是3.23万,还是符合规律的。”赵庆明称。

阮健弘表示,从1月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构成情况来看,占比较大的项目都出现了回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贷款增速加快,同比多增较多。“去年下半年开始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增速由小幅回落转为平稳增长。今年1月份一方面延续了这一态势,另一方面也叠加了年初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贷款增速加快,同比多增较多。”

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8.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5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8818亿元。

二是债券融资大幅增加。债券融资也是自去年二季度开始增长有所加快。今年1月份企业债券增速明显回升,1月末余额为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2个和7.3个百分点,是2017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月企业债券净融资499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768亿元。1月份,地方债发行力度也有所加大,当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08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088亿元。

三是委托贷款降幅缩小,信托贷款由负转正。“这是今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出现的新特征,”阮健弘表示,1月份委托贷款减少699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减1511亿元和10亿元,下降势头明显放缓;信托贷款增加345亿元,是连续10个月减少后的首次增加,比上月多增833亿元。

四是商业银行对企业商业信用的支持力度加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票据融资显著增加516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813亿元,这部分已经在当月人民币贷款中体现;另一方面,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增加378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349亿元。

光大固收预计,政策的传导效果已经明显改善,预计社融将于一季度企稳,由此带动广义货币增长企稳。

M1回落至历史最低点,M2反弹超预期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6.59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延续反弹走势;狭义货币(M1)余额54.56万亿元,同比增长0.4%,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低值,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个和14.6个百分点。

赵庆明对记者表示:“M2回升超预期,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应该说还是非常充裕的。”王青认为,1月财政支出强度加大,推动当月M2增速延续反弹。“从存款数据来看,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180.8万亿元,同比增速为7.6%,较上月末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该月财政存款较上年同期少增约4500亿元,成为拉动M2增速上行的主要原因,这或与年初稳增长需求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增强有关。”

“1月份M2增速回升,应该说是前期货币政策效果的集中体现。”阮健弘表示。

2018年以来,央行多次宣布降准。2019年新年伊始,央行便开启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模式,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展开实施,推动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等。

阮健弘认为,M2增速回升应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央行适度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在2018年多次出台政策释放流动性的基础上,今年1月份再次降准释放流动性1.5万亿元,开展TMLF操作,完成2018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商业银行加大资金运用,表内信贷、债券投资和股权及其他投资增加较多,推动M2增速提升。

数据显示,1月份,表内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债券投资增加4062亿元,同比多增3583亿元;股权及其他投资增加8465亿元,同比多增3066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M1增速的回落,仍引起市场广泛关注。“M1增速回落确实是有些出乎意外。”赵庆明认为,主要原因包括财政存款增加较多、因投资形势趋弱,企业转向定期存款等原因。“今年1月份是在春节前,还存在大量发奖金的情况。”

“我们也看到春节因素推动M1增速再次回落。我们曾提到M1回落主要反映全社会流动性的结构变化,不代表流动性总量规模的变化,1月份这一情况表现得更为突出。”阮健弘也表示,1月底临近春节,是企业发放薪资、奖金的高峰期,当月单位活期存款大幅减少2.03万亿元。这一点从个人存款和M0(流通中的现金)的大幅增长也能得到印证。1月份,个人存款大幅增加3.87万亿元,同比增长15.5%;M0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应该来说,今年春节老百姓持有资金较以往更多,手头更宽裕。

王青认为,M1增速创历史新低表明,城投和房地产依然受到政策调控制约,当前稳增长政策并未“大水漫灌”。短期内伴随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加大,金融数据有望延续回暖势头。

新增贷款创单月历史新高,不是“大水漫灌”

在多种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加持”下,政策效果已于1月份的金融数据中得以显现。

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9.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认为,1月份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是由于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传导出现边际改善和一些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他表示,2018年尤其是四季度以来,人民银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银行信贷供给存在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推动银行发行永续债,以此为突破口,改善资本对银行投放信贷的实质性约束;综合运用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创设TMLF,在缓解部分银行面临的流动性约束的同时,设计激励相容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研究推动利率逐步“两轨合一轨”,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缓解利率约束。

“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显现,货币政策传导也出现了边际改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孙国峰称。

由于银行存在年初早放贷早收益和季末冲量的行为,社融口径下的新增人民币贷款有很强的季节性规律。一般情况下,1月份新增信贷规模可以说是全年最高点。

“2018年1月新增贷款为2.9万亿元,是当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贷款情况与去年同期情况类似,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属于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孙国峰认为,考虑到春节因素,应把1、2月份甚至一季度的数据统筹考察,不宜对单月数据过度关注。

他同时表示,货币条件要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松,也不能紧。要根据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要求,实现总量适度,优化信贷结构,同时还要兼顾外部均衡,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