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17处提到保险,保险股应声集体飘红

第一财经 2019-02-19 20:17:28

作者:杨倩雯    责编:石尚惠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大湾区蕴含的发展机遇无疑对保险业是一大利好,期待其中提到的内容相关落地方案尽快出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甫一发布,2月19日,保险股应声集体飘红。截至收盘时,Wind保险板块全天涨幅在所有板块中居第三。

“保险股被追捧也体现出市场资金对于保险业在大湾区未来规划中的机遇颇为肯定。”一名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从纲要来看,据第一财经统计,其中17处提到“保险”,贯穿于大湾区建设的多个方面。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大湾区蕴含的发展机遇无疑对保险业是一大利好,期待相关落地方案尽快出台。

大湾区规划中的保险红利

2月19日的A股市场上,保险股可谓一抹亮色。截至收盘时,Wind保险板块全天涨幅为2.12%,在所有板块中涨幅居第三,所有保险股均实现飘红,其中西水股份(600291.SH)以涨停收盘;中国人保(601319.SH)盘中一度触及涨停,以8.01%的涨幅收盘。其他几家保险股也实现0.6%~5.86%的涨幅。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保险股的集体上涨与2月18日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中涉及的保险红利有关。

在纲要中,共17处提到“保险”,包括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探索建设国际航运保险等创新型保险要素交易平台;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发展海上保险、再保险及船舶金融等特色金融业;支持澳门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等等。

天风证券表示,大湾区规划涉及跨境保险创新产品、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内容,有望促进保险业务创新,拓展内地保险业发展空间;提出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则有望丰富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渠道。

亚洲保险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香港金融发展局成员黄子逊也在去年7月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保险论坛上表示,对大湾区保险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目前,越来越多香港人到大湾区工作、定居,政府还鼓励香港人到大湾区退休,保险业可以给他们提供在大湾区医、食、住、行最基本的保障,比如健康险、意外险、旅游险等。同时,大湾区居民的保险需求也很大,随着人流、物流、社区、民生和产业链的融合,香港和大湾区保险公司的机遇会增加,合作的空间也大大提升。” 黄子逊表示。

除此之外,对大湾区建设的支持,保险业也蕴藏着很多机会。

广东银保监局官网显示,截至2017年底,保险资金在广东累计投资超过8000亿元,重点投向大湾区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和重大项目。保险公司可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高、安全性要求高的优势,通过债权、股权、股债结合、资产支持计划和私募基金等方式,主动参与大湾区重大投资项目。

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还表示,包括保险科技在内的金融科技未来在大湾区的建设中也将成为一大引擎,能让保险业更有效地服务大湾区的发展和建设。

利好区内保险公司

和上海、北京相比,总部注册在大湾区内广东珠三角九市的数量略少,但也不乏国内金融科技顶尖公司中国平安、总部设在香港的央企太平保险集团旗下的产险旗舰太平财险,还有像珠江人寿、横琴人寿等中小型公司。另外,广东银保监局表示,为推动粤港澳保险合作稳步发展,更多保险法人机构落户大湾区,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公司、粤电财产自保公司已获准正式开业。

纲要在支持金融创新方面明确提出,将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深澳特色金融合作,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加强金融科技载体建设。这无疑让总部在深圳的上市保险股中国平安成为了大湾区“概念股”之一。

在不少保险业内人士看来,起步于深圳、以保险业务起家,在国内屈指可数的拥有金融全牌照的金融机构之一——平安集团在支持深圳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面的先发优势不言而喻。

在传统保险业之外,中国平安借助金融科技,不但打造了国内首个金融后援中心,在实现理赔流程化规范化的同时,让大量数据能以统一化、标准化的形式积淀下来。平安集团还引入最新的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代理人培训、精细化管理、风险控制、智慧客服、智慧营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应用,已成为国内保险创新业务的“试验场”。在业内人士看来,平安集团基于科技驱动的各项保险业务创新,为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与大湾区跨境保险服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而太平保险集团作为唯一总部在香港的保险央企,也具有其独特优势。据了解,借助其在粤港澳地区的布局,太平保险目前是唯一一家在大湾区三地都开展了车险业务的综合金融集团。据太平财险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泽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保险论坛上介绍称,公司主动配合保险监管和港珠澳大桥管理部门为跨境车辆提供完善的风险保障服务,并积极研究跨境车辆保险三地通保通赔等便利措施,创新性推出“港珠澳大桥跨境车辆保险方案”,实现了跨境承保和三地通赔的“一小步”突破。Wind资讯显示,中国太平在港股市场上2月19日收获3.75%的涨幅。

“早在2015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概念首次被正式提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它被写入国家和广东省十三五规划,整体战略轮廓越加清晰整体战略轮廓愈发清晰。2017年逐步进入落实阶段,在这个时代发展机遇的驱动下,中国平安集团很早就开始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脉络,引入大量人才与尖端技术,打造智慧城市、跨境金融科技等新业务板块,持续提升跨境金融业务、保险等金融业务创新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准,为粤港澳大湾区众多城市提供卓越的服务同时,推动自身业务取得强劲增长成绩。未来随着《纲要》相关政策的相继落实,中国平安集团的“金融+科技+生态”战略,还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多位投资机构分析师指出。

《纲要》在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指出,建成智慧城市群。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和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统一标准,开放数据端口,建设互通的公共应用平台,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以及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

其实,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中国平安早已开展广泛布局。去年8月,平安智慧城市在业内亮相 "“1+N" ”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先后与深圳、珠海就智慧城市建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标杆。

“作为一家寿险公司,我最看好的是纲要中涉及跨境保险产品、跨境客户服务的相关内容。有很多现实需求,未来会有很多的商业机会,也会引发很多新的业务合作。同时,对于我们这种区内险企来说,如果未来允许区内保险企业可以和港澳地区的保险公司进行跨境合作,无疑是一大优势。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纲要中提到的支持港澳险企来区内部分地区设立机构,也会给我们带来竞争,可以说是优势和压力并存。”另一名总部在大湾区内的保险公司董事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天风证券表示,纲要中提出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为香港保险在内地开展业务提供便利,一定程度上将加剧内地保险市场竞争。总体而言,大湾区建设为内地保险业长期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蕴含挑战;但中短期来看,对内地保险业务不会带来冲击。

期待落地方案

“大湾区规划在方向上对保险业肯定是重大利好。接下来我们比较期待如何将这些提到的项目加以落地。因为其中涉及的一些内容可能会与目前的法律法规或政策相矛盾,需要政府和监管机构进一步研究细则和落地方案。”上述保险公司董事长表示。

于泽也举例称,尽管太平财险创新性推出“港珠澳大桥跨境车辆保险方案”,但由于内地、香港和澳门法律体系各异,目前内地和港澳地区对于保险责任类和损失类的费率厘定、承保理赔流程、客户投保习惯、损失补偿标准等均存在地域性差异,当前阶段的工作重点仍然停留在推进跨境车辆保险三地通保通赔等便民服务措施落地。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内地和港澳保险业融合发展,为粤港澳湾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必须从顶层设计、政策环境、行业合作方面出台更多创新举措,寻求更大突破。

他建议,内地和港澳保险监管部门应共同成立大湾区保险发展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为内地和港澳保险合作打开更大的空间。同时建立行业交易保险服务平台、科技产业的保险服务平台、国际贸易综合保险服务平台等,为湾区大开放、大建设提供保险支撑。另外应当加强保险公司信息跨境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信息交流机制。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海外机构积极通过沪港通等渠道积极布局A股,令一直处于低估值优业绩的保险股备受青睐。截至2月18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流入额达到973.95亿元。有券商人士分析,这些新增的海外资金目前青睐的,是股价相对低估且业绩保持较快平稳增长的白马股,其中包括中国平安等股票则是该类的典型代表。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平安股价今年以来涨幅接近18%。

有境外投资机构负责人透露,其实海外资金对这类白马股之所以青睐有加,也是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将给当地金融机构带来更高的业绩增长“红利”,尤其是擅于将“金融+科技+生态”战略进行融合,创造更强业务核心竞争力与更广阔新业务发展空间的企业。这类企业也,更容易赢得政策扶持红利的“更多红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