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资讯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疫苗最后一道关:终结过期疫苗

第一财经 2019-03-31 21:49:39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乐琰

从生产到终端接种,疫苗的安全性问题已经危及各个环节,作为疫苗最后一公里的终端接种,其所面对的风险已经不容忽视。

在长春长生疫苗对公众所带来的阵痛尚未消失殆尽时,1月7日,江苏金湖县黎城卫生院再发生一起口服过期疫苗事件,全县多名儿童接种了过期脊灰疫苗。如果说长春长生事件是生产环节所出现的问题,那么接种门诊就是疫苗使用者最后一道关口,而这道关口的薄弱现状已经彰显,如何保障这道关口的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疫苗防线的重点。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意见》的通知,建设疫苗电子追溯体系,国家制定统一的疫苗追溯标准和规范,建立全国疫苗电子追溯协同平台,整合疫苗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追溯信息,监控产品流通,实现所有上市产品全过程可追溯。

从生产到终端接种,疫苗的安全性问题已经危及各个环节,作为疫苗最后一公里的终端接种,其所面对的风险已经不容忽视。

薄弱的最后一关

疫苗从生产到接种,这个链条极长,不仅涉及质量还涉及运输存储的温度,在上游工作都达标之后,最末节的接种这道接种关,风险依然存在。

“就我所知,近年来,类似金湖疫苗事件的情况,疫苗流通是从厂家到各级疾控中心,再到各接种单位,厂家不可能犯这种错误,疾控中心也不会,接种门诊是疫苗的使用者,是最后一棒,也是管理较薄弱的环节,可能出问题。”“疫苗与科学”的专家陶黎纳表示。

而这一切缘于全国疾控接种信息系统的很多工作依然要靠人工、手动完成。

“一边要手写记录,核实信息,同时要回答家长的各种咨询,疫苗生产厂家信息、生产日期、批号、不良反应等等,一个脑子真的忙不过来,总是担心出错。疫苗接种出现失误,最终的责任是我们要承担的,所以压力特别大。”一位负责接种的医务人员表示。

每天类似这位工作人员工作状态的人,在全国有5万多名的疾控中心和接种单位的疫苗管理人员,他们每天面对的是接种家长三不知:疫苗来源不清楚(厂家出处不知道)、疫苗安全不清楚(冷链是否安全不知道)、疫苗接种准确性不确定(是否接种正确不知道);无预约,家长排队候诊、留观区混杂;接种点环境差:接种管理靠笔(手工统计繁琐错误率高),接种工作靠人(全部人工无设备辅助),仓储管理靠贴条(无系统可追溯);环境差,记录、核对全靠人……

“谁都不想出错,毕竟是为孩子服务,可是这样的环境,出错也无法避免,我有一个梦,像雨后彩虹,全国联网,接种信息化,家长只需出示手机二维码,就能同步查询子女接种信息,告别纸质时代。”上述接种工作人员表示。

事实上,中国内地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hood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IIMS)自2004年6月开始建设以来,经过需求分析与论证,应用系统软件开发,于2005年8月~2006年6月在江苏、浙江、河北、湖北、云南、甘肃6个省完成了试点建设。并于2006年12月卫生部印发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10年,全国省级CIIMS 实施率为90.32%(28/31),以县(区、市、旗,下同)为单位实施率为85.12%(2506/2944),以乡(镇、街道,下同)为单位实施率为78.47%(33741/42998)。其中县实施率≥90%的省有19个(10个省100%覆盖),乡实施率≥80%的省有17个。

“但是,目前不联网无法实现接种记录共享,很可能导致孩子被重复接种疫苗;不扫药监码,无法准确高效地核对疫苗的种类、厂家和有效期,无法将疫苗信息与个人接种记录紧密捆绑,也就无法彻底实现药品追溯。如果这些底层细节的管理问题不解决,将来都是要出事的。”陶黎纳表示。

陶黎纳建议,接种过程一定要扫药品电子监管码来进行核对和确认,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人为错误,还有就是要实现全国性的联网,避免因为不联网而导致重复接种,主要就是这两条,如果实现了,主要矛盾就解决了。

为了解决目前这个问题,国家也即将启动全国疫苗追溯体系。

“总结药品管理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实施经验,汲取问题疫苗案件教训,举一反三,堵塞漏洞,系统规定疫苗研制、生产、流通、预防接种管理制度,强化全过程、全链条监管。”2018年12月23日下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草案)》议案的说明时表示。

据消息人士透露,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追溯信息,这项工作将在2020年3月底前完成。

走在前端的大王庄

接种信息系统的升级,在天津市的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在一年前开始启动。

“过去接种人员需要手工记录,同时还需要面对家长的咨询,然后再进行疫苗的核对和接种,接种场面比较混乱,极容易出现错误,导致接种人员的神经每天都是高度集中。即便如此,偶尔还是会出现接种差错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海尔生物医疗的物联网智慧疫苗接种方案,家长从取号、叫号、预检登记、一对一预防接种服务、接种后规范留观到最后扫码离开,实现全程信息化引导。这样对于过期疫苗、打错疫苗,系统直接就把了一道关,而且家长通过系统也可以了解到孩子接种的疫苗的全部信息,就不用再去咨询医务人员,这样为接种人员节省了很多了精力,同时保障我们接种这道关口的安全性。”天津市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院长邱鸿春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一套三式的海尔物联网智慧疫苗全场景在大王庄已经展开。

一个大的物联网疫苗存储箱,三个物联网接种箱放在医护接种桌子的旁边,只要一扫描接种本,显示屏上就出现了应接种哪种疫苗、生产厂家、生产批次、生产日期,家长一览无余。

“这一扫的瞬间,家长就可以获得关于自己孩子接种疫苗的所有信息,在家长仔细阅读大屏幕上的信息时,我们把节省的解释时间用在人工再次核对一下疫苗信息和接种部位上,力求100%无误。原来我们每天的服务能力在70人左右,现在每天是上百人,反而不感到疲惫。”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

海尔智慧疫苗网(海乐苗)是全球首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疫苗接种方案,依托物联网疫苗箱,将疫苗、冷链、疫苗生产企业、接种人员等信息互联,追溯到最小单支包装,与疾控中心进行数据对接,可追溯、可召回。精准取苗不出错、问题疫苗秒冻结、追溯接种全过程,打造儿童接种全程最佳体验。

“每个冰箱标配7层共21个分隔;每个分隔支持前后区分不同批次;有效做到先入先出;可以实现多种类疫苗分区存储,有效减少疫苗存、取差错;疫苗的取用和出入库都通过电子监管码进行验证操作。对疫苗进行全面数据化、自动化管理。可以有效保证仓储疫苗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效性;冷链室可通过接种管理服务器与接种台端及疾控中心服务器端及时进行数据对接,疾控中心可对接种站仓储疫苗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大王庄街社区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表示。

邱鸿春表示,这套系统较大地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减轻医务人员盘点、记录等工作量,规避医务人员接种出错,接种环节疫苗自动弹出、二次扫码核对验证,实现精准取苗,确保接种安全。

“疫苗网通过取号、登记、接种、留观四个环节的信息化、数据化、系统化,保障疫苗接种最后一环不出错。接种前,接种点的取号叫号系统会提醒及显示要接种的疫苗名称、厂家信息、接种位置。护士手持“预防接种手册”在物联网疫苗接种箱上扫描,接种箱屏幕显示注射疫苗的名称等详细信息,随后一一对应的注射针剂自动弹出。如果疫苗已过期或不匹配,注射针剂则实时冻结,弹不出,打不上。为确保精准无差错,护士会手持针剂在冰箱上再一次扫码,二次核对信息,并确认接种方式、部位。”邱鸿春表示。

一位正在为孩子接种疫苗的家长表示,家长通过移动端实现疫苗接种预约登记,接种前后注意事项智能提醒;接种全流程看得很清楚,信息透明,护士错不了,家长错不了,儿童错不了。让我们放心很多。

海尔疫苗网,不仅提升疫苗接种监管力度,接种环节,疫苗、冷链、疫苗生产企业、接种人员等信息可追溯到最小单支包装保障群众疫苗接种安全:人不错、苗不错,可追溯,守住接种安全底线,提高政府公信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海尔生物医疗疫苗网小微主巩燚说:疫苗网通过物联网科技创新,应用于疫苗安全接种领域。创造性地颠覆只具备单向存储功能的传统疫苗冰箱,创造性重组诞生新一代物联网疫苗接种箱,并通过疫苗接种信息化软件系统,构建疫苗网全场景生态方案,做到儿童、疫苗和接种人员信息一对一匹配,真正实现精准取苗无差错、问题疫苗秒冻结、最后一公里可追溯。

截至目前疫苗网已在天津、广东、内蒙古、四川、湖北、吉林等全国十余个省份建成100余家社区服务中心示范应用,目前已为100万儿童提供智慧的安全疫苗接种服务。这套物联网新技术应用,实现疫苗全流程可追溯、全覆盖,或将真正让全国十余万接种服务人员从繁重接种服务中解放出来,并让家长放心。

据了解,创新疫苗网解决方案的海尔生物医疗,拥有生物医疗低温存储核心科技实力,并率先进行物联网技术融合创新,创建了业内领先的物联网生物科技综合解决方案,应用于血液安全、疫苗安全、生物样本库、药品及试剂安全等多个应用场景领域,解决医疗科研及大健康领域的用户痛点,为每个人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安全、便捷的健康服务。

(此文不代表第一财经观点,系出于传递商业资讯目的刊登。)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