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独家丨“外来者”司睿博要重塑英特尔:掘金3000亿美元市场

第一财经 2019-05-07 21:06:03

作者:来莎莎    责编:胡军华

2016年才加入英特尔的“外来者“司睿博3个多月前从临时CEO“转正”,开始掌舵英特尔这艘51岁的科技巨轮。

4月末的北京天气微凉。北京环球贸易中心的英特尔办公室,像往常任何一个普通工作日,电梯口处还摆放着一则招聘海报。一身蓝色西服的司睿博(Bob Swan)走出电梯,进入办公室,开起了一个小型的工作会。

没有任何欢迎仪式,这位新任英特尔CEO的中国行低调而紧凑。两天的时间里,他拜访了多位政府官员、商业客户,在中国开了一场员工大会,然后飞往下一个国家。

“执掌英特尔,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充分激发英特尔内部的潜力。”司睿博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说。

2016年才加入英特尔的“外来者“司睿博3个多月前从临时CEO“转正”,开始掌舵英特尔这艘51岁的科技巨轮。

退出5G手机基带芯片、立下有关产能的“军令状”,司睿博给外界呈现出财务人员的务实态度。

在“移动为先,云为先”战略下,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将微软重新送上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作为主导全球PC市场的“Wintel”联盟成员之一,英特尔董事会是否也期待司睿博能带领这家企业走出中年危机?

听到这个问题,司睿博咧嘴笑了。“微软和纳德拉实现了非常棒的转型。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痛失移动互联网后的英特尔曾有过迷茫,并通过一系列收购在多个赛道布局。接过前任CEO科再奇的交接棒,司睿博更聚焦,延续“以PC为中心转型到以数据为中心”的核心战略,更关注如何执行这一战略。

重塑英特尔,掘金3000亿美元市场

这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厂商偏好从内部选拔具有数十年技术背景的工程师担任CEO,因此,司睿博(Bob Swan)的上任令不少人感到意外。

一位在英特尔工作多年的员工这样评价两任CEO:“前任”科再奇技术出身,在英特尔工作36年,特点是非常有凝聚力;新任CEO司睿博是CFO出身,在财务管理和投资战略上有想法,特点是一直强调要倾听客户的声音,以客户为中心。

爱听口号的人或许会失望:司睿博没有提出新口号,而是延续前任CEO科再奇的核心战略,即“以PC为中心转型到以数据为中心”。

那么,2016年才加入英特尔、非技术出身的司睿博能给这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带来什么?司睿博更注重战略执行,不过他野心也不小:重塑英特尔的角色,改变“英特尔就是卖CPU”的印象。

他给英特尔重新定义了一个远超以往的目标:3000亿美元的市场,不仅包括CPU,还涵盖了GPU、FPGA、人工智能、5G和自动驾驶等各种技术。

在传统PC和服务器CPU市场,英特尔占据全球霸主地位,特别是服务器领域,英特尔的占有率高达九成以上,而去年英特尔营收708亿美元。“708亿美元的业务,究竟市场多大?PC、服务器就这么一点。NO,未来我们面临的市场是3000亿美元的规模,所以还有2300亿美元的空间需要发展。”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在2019英特尔中国媒体纷享会上慷慨激昂。

司睿博说,“整个半导体行业处于一个令人振奋的时间点。我们看到一些非常关键的技术转折点不断涌现,正在创造大量新机遇。其中,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是三大核心的转折性技术,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机遇,推动计算、分析、存储和检索方面的需求。”

船大难掉头。作为英特尔这艘巨轮的掌舵手,司睿博坦言,其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充分激发英特尔内部的潜力”。通过设立3000亿美元这一目标,他希望能激发公司内部的员工,提升他们的渴望和创造力。

司睿博描绘这样的场景,“几乎所有的设备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计算机。不仅仅是PC、数据中心,不仅仅是汽车、工厂、零售商店,与日具增的所有设备都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计算机。”

而随着数据的指数级爆炸性增长和数据形态的多样化,任何单一的技术或技术指标都不足以满足未来无处不在和多元化的计算需求,英特尔认为,超异构时代将到来。为应对这一变化,英特尔提出了六大技术支柱战略,包括制程和封装、架构、内存和存储、互连、安全和软件。

不过,在这3000亿美元的市场中,英特尔目前只占20%到25%的份额,目标是多少? 司睿博答:“(比原来)更多。”他不掩饰自己的雄心,但也并未给出明确的指标,只表示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为股东带来更大的价值。

执行力、执行力、执行力

认清形势只是一方面,对于拥有数万员工的英特尔而言,贯彻执行才显得更重要。

被视为英特尔传奇CEO的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指出,当企业出现战略转折点时,大多数情况下总是由“空降兵”接任其职务,他们未必比原来的领导精明能干,他们只有一点优势,但却至关重要:和那些一生为公司效力、对公司的点点滴滴都牵肠挂肚的人相比,这些新经理不存在情感上的难题,因而更能不偏不倚地做出决策。

一个内部流传的说法是:前任CEO科再奇离开后,英特尔内部不少高管申请CEO职位,一开始,司睿博并没有主动申请。但在考察了许多优秀的高管后,董事会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司睿博是最佳人选。

“兴奋、荣幸、激动、受宠若惊。”司睿博这样描述自己在得知出任CEO后的感受。

司睿博上任后多次强调执行力。在一季度财报会议上,他指出,英特尔需要改进执行力的特定领域包括满足客户需求(解决14nm产品供应短缺问题),以及交付10nm产品线。

现阶段的英特尔面临诸多挑战,最紧迫的便是确保今年10nm工艺产品量产,不再继续跳票。Moor Insights & Strategy 首席分析师Patrick Moorhead表示,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摩尔定律的现状要求英特尔必须进行技术战略变革,需要从传统的“Tick-Tock”战略模式走向更成熟、更适应未来的新模式。

2007年,英特尔推出了“Tick-Tock”(“嘀嗒”)战略,每两年为一个周期。Tick年升级工艺,Tock年升级处理器架构。但在14nm工艺阶段,这一战略逐渐失效。

按照最初规划,英特尔10nm工艺产品应在四年前推出,但一再延期,而台积电、三星等竞争对手已经量产7nm产品。

另一方面,去年苹果4G手机基带芯片采用英特尔14nm制程挤压了英特尔其他产品的产能,又恰逢PC和服务器CPU需求上升,结果英特尔14nm产品供应紧缺。在英特尔将精力放到利润更高的高端服务器和PC芯片时,AMD趁机抢夺中低端处理器份额。

司睿博很清楚这一点,并下了“军令状”:“我们产品的供应短缺对客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破坏性影响。我们承诺,不会再成为客户增长的制约因素。”

挑战还有不少。比如,在经历了2018年创历史纪录的营收后,他上任CEO后的第一份财报并不算完美:今年第一季度,英特尔营收与去年同期持平,净利润同比有所下滑,被视作业绩增长引擎的数据中心业务表现不佳。英特尔调低了2019年全年收入至690亿美元。

及时止损,扩张后再聚焦

2014年到2018年五年期间,英特尔开启“买买买”模式,共进行了48笔收购,最大手笔的无疑是以167亿美元收购第二大FPGA厂商Altera和153亿美元收购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

具有财务背景的司睿博上台后,英特尔是否会更注重财务数字,而减少在产品研发及投资方面的支出?

“不会调整英特尔的投资战略”,司睿博告诉记者。不过,他也提到,会将资源集中在对客户有重要影响和能产生回报的少数几个重大项目上,而非大量的琐碎项目。

“我们会非常关注新兴技术以及那些能够让英特尔在行业内发挥更大作用的技术,有时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这些技术,有时通过收购获得一些非常关键的、重要的技术能力。”

他分享了英特尔在扩张业务版图和寻找新机会时的三大标准:是否在这一市场中具备差异化的技术,以确保英特尔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英特尔是否能帮助客户取得成功方面发挥更大、更关键的作用;英特尔是否可以盈利。

在司睿博眼里,Mobileye算是一项成功的投资,“我们要将计算机视觉的技术部署到汽车当中,所以收购了Mobileye,Mobileye是无人驾驶领域内技术最先进的企业。借此英特尔得以在业界扮演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自动驾驶是我们可以去引领的一项转折性技术。”由于增加了产品组合和客户群,Mobileye今年一季度的收入增长了38%。

有得必有舍,在大手笔收购一些重大项目的同时,英特尔近年也陆续退出了一些业务,包括安全业务McAfee和可穿戴设备业务,并剥离了嵌入式软件部门Wind River等。

近期最受关注的无疑是退出5G手机基带芯片。北京时间4月17日,在高通和苹果宣布和解协议的几小时之后,英特尔正式宣布退出5G智能手机市场,称将聚焦在网络基础设施和其他数据为中心业务的机会。

与高性能的服务器CPU相比,手机芯片的利润有限。司睿博称,看不到英特尔可以盈利的机会。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估计,英特尔在2011年至2018年期间在移动设备上损失了约160亿美元。相比之下,手机芯片市场领导者高通在其无线芯片组业务中的营业利润率为20%。

有报道称英特尔考虑出售这一业务,潜在买家包括苹果、三星、博通,甚至包括中国的紫光展锐。对此,司睿博并未正面回应,只表示英特尔正评估各种可能性,寻找最有效利用这一IP和专利的方式,包括如何在非智能手机中采用5G调制解调器,以及在边缘的物联网设备中应用。

描绘了3000亿美元的商业版图,也布局整合了多个赛道,“外来者”司睿博是否能重新激发英特尔人的潜能,完成又一次转型?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