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一基难求”到打折认购,爆款炒作可休矣

第一财经 2019-06-25 17:32:26 听新闻

作者:文峰    责编:黄向东

谁在制造“爆款”?

6月25日,爆款基金睿远成长价值打开申赎。截至目前,睿远成长价值A的净值为0.9784,这也就是说,与认购时相比,目前可以以约2.1%的折价买到。

而在3个月前,睿远成长价值“一基难求”,一日售罄启动末日配售,最后配售比例约为1:7。

“睿远成长价值是公认的好产品,这一点我也赞同。但并不代表一定要在封闭期认购。很多时候这种热销现象也是渠道制造出来的,睿远能卖那么多肯定也少不了代销行的作用。”一位基金行业第三方人士称。

在第二批科创板基金销售过程中,各大渠道提前预热等人为制造紧俏氛围、使用微信等媒体渠道扩大宣传的行为也引来监管注意。

“银行的理财经理是按照卖了多少规模、提多少点来考核和激励的,他不会考虑投资者的实际投资体验。如果你说可以放开申购再通过场内购买,提成也到不了他的头上,毕竟不是以投顾的思路来销售。”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直言。

爆款制造背后

睿远成长价值成立于3月26日,有3个月的封闭期,3个月后也就是在6月25日打开申购、赎回。不过其表示,“为了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限制1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

Wind显示,截至目前,睿远成长价值A最新的净值为0.9784,这也就是说,与认购时相比,目前能以约2.1%的折价买到。

3月21日,睿远成长价值开始募集并于当天完成募集,其中A类份额有效认购710.8亿,因为超过50亿的限额采用“末日比例确认”,最后配售比例为7.03%。

“回头来看,那个时候刚好是今年市场最热的时候,也就买在了市场的高点。睿远的火爆热销,固然与明星团队分不开,但市场也很重要,如果放在眼下,募集效果肯定不会那么好。”北京一位险资基金研究人士表示。

比如睿远成长价值募集当日,从上午10点开始,就不断有各种渠道曝光睿远成长价值A的募集成绩,同时渠道端的客户经理,也会向客户做第一时间的传达。

“很多投资者可能没计划去买,但是看到其他人都在抢。上午的配售比例还是3:1,中午就到了5:1,再不买甚至都买不到的氛围越来越重。”该第三方人士称,银行代销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制造热销氛围的作用。

事实上,不仅睿远成长价值,很多爆款都伴随着基金公司力推、各大渠道提前预热、使用微信等媒体渠道扩大宣传等情形。

近来,监管层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发售第二批科创板主题基金时,监管便就科创主题基金的销售下发了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大致是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应合规稳健开展基金销售业务,不得人为制造紧俏氛围,不得在募集期间对外披露销售数据,不得使用微信等媒体渠道扩大宣传,严禁虚假宣传、严禁制造炒作热点等。

权益配置偏好提升

“不少客户是90后,大家接受权益类资产的倾向更明显,也愿意承受一定的风险。”上海一位银行理财经理表示。

小牛资本首席经济学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邱思甥也发现,相比起“创一代”倾向于购置不动产,互联网发展所带动的“新富人群”更乐于配置权益类资产。

第一财经记者拿到的睿远路演材料显示,睿远的投资逻辑是“确定性的层层递减,首重估值,次重好公司,最后是应对而非预测市场周期”,谈到长期投资时,其也表示“不能因为短期的波动,忽视权益市场长期向上的动力。短期持有,波动可能很高;长期持有,波动趋于稳定。”

“在科创板设立、资本市场回暖等因素的提振下,私募股权等权益类资产在整体资产配置中的比例将有所回升,高净值客户在大类配置上,将逐步提升权益类资产占比,同时由于权益类资产的波动特征更为明显,机构需要进行更为妥善的风险控制和波动性管理。”邱思甥则表示。

“放长时间来看,睿远的问题不大,只是可能还要承受些波动,还是要从个人的投资偏好、风险承受等综合考虑来看。”上述北京险资基金研究人士称。

多位机构人士认为,目前A股利好因素并不少:尽管6月25日A股较上周有所调整,但市场即将跨过6月这个流动性紧张的关口,迎来7月这个传统的流动性偏宽裕月份;同时A股市场经过1个半月的窄幅缩量震荡,积蓄了一定的资金动能,在上周市场破局后有望得以惯性释放,与之同时,科创板临近推出,部分“打新基金”的底仓配置也为市场带来一定资金。

“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等还是按照价值投资、股息率等角度考量配置大票,小票就没有增量资金。这样大家只能靠存量的板块流动,但是存量的板块资金对大市值蓝筹的抱团力度比较紧。另外现在科创板打新有底仓市值的要求,还是会倾向于这些蓝筹板块。”北京一位券商策略分析人士则表示。

“所以目前来看我认为更大概率还是价值股或者说是蓝筹股行情,成长股行情切换的动能不足。”该策略人士进一步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