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医药新政为万亿级药品市场带来新风口,药企如何应对冲击

第一财经 2019-07-07 22:05:08 听新闻

作者:邹臻杰    责编:杨小刚

2018年,我国药品市场(包括医院、零售端和第三终端)规模超过1.3万亿元。2015年至2018年,药品市场以约6.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递增。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下称《目录》),包括20个品种的辅助用药。

尽管未使用“辅助用药”一词,但该《目录》也被业内称为国家辅助用药目录。辅助用药被冠以“万能药”等字眼,这类非治疗性药品长期占用医保资金。自2015年起,云南、安徽、河北等省份就已相继出台了辅助用药目录清单。

“以国内1万多亿的药品市场规模来计算,这批重点监控药品的体量约为500亿元,四环制药、扬子江药业、步长制药等会受到一定影响。” IQVIA艾昆纬商务运营副总裁王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也看到,如齐鲁、石药等本土药企也在积极转型,并寻求一些生物制剂方面的合作。多家国内企业也已建立了上百人的研发团队。”

无论是《目录》的发布,还是已在持续推进的带量采购,都是医疗改革进程下的“腾笼换鸟”,目的都是要严控医疗支出。在此背景下,药企原有的生存空间虽然受到一定冲击,但他们也在尝试创新模式,来开拓新的市场。

药企如何应对政策冲击

根据IQVIA艾昆纬的研究报告,2018年,我国药品市场(包括医院、零售端和第三终端)规模超过1.3万亿元。2015年至2018年,药品市场以约6.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递增。

虽然有庞大的市场,但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药企来说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以带量采购为例,在4月召开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公开的数据显示,通过发挥以量换价优势,“4+7”带量采购试点地区中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2%;同时,一些非试点地区也实行价格联动,部分未中选品种企业也主动降价,争取试点以外的市场,药品价格整体呈明显降低趋势。

此外,IQVIA艾昆纬医院渠道数据显示,以治疗冠心病的药品为例,2019年3~4月和2019年1~2月相比,带量采购中标品规的销量增长超过1500%,同时销售额增长超过500%;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同类未中标仿制药的销量下降约30%的同时,销售额降低了约40%。

王玲也对记者表示,预计即将启动的第二轮带量采购将遵循与第一轮带量采购同样的原则,一是选择在市场中销量较大的,二是优先考虑原研药和国内仿制药价差较大的,三是国内已有多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第一轮侧重降压类药物,第二轮可能会侧重糖尿病药物。

上述影响下,IQVIA艾昆纬的研究报告分析,中国本土药企将进一步分化,产品线齐全的大企业需开拓创新领域,而对于某些只有单品种、产品线较短的小型制药企业来说,则应制定更长期的发展策略,否则将会面临生存危机。

事实上,注重研发的本土企业仍将受到市场欢迎。7月2日晚间,新三板公司仁会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该公司曾耗时17年研发出了国内糖尿病领域的第一个原创新药“谊生泰”,其市值在新三板一度达到80亿元。

“没有药物研发的成功,企业发展无从说起。”仁会生物董事长桑会庆向记者透露,“公司2017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01%,占总投入比重为40%;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29%,占总投入比重为19%;根据2019年预算,预计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为111%,占总投入比重为30%。”

中国本土药企降价已成必然,跨国药企也无法做到“冷静”。IQVIA艾昆纬的研究报告提出,跨国企业应根据产品的竞争形态、市场份额、价格差来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市场份额较小的原研药,应保持原来的价格水平,通过保价来确保利润。市场份额高的原研药,需要降价保量,或者保价保利润的策略。

辉瑞普强中国区总裁吴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的患者也在追求更高质量的药物,所以辉瑞旗下的降脂药立普妥虽然没有中标带量采购,但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我们也主动降价30%,使产品的可及性、准入性变的更好。”

现阶段,我国药品市场仍处于调整中。业内人士表示,下一阶段我国创新药、特药的准入速度会加快,药企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上维持住成熟药品的份额。对于过了专利的原研药,未来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市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量价下跌后,预计经过2~3年会逐步企稳并维持在25%~30%左右的份额,随着中国老龄化需求的上升,每年再以约10%的速度持续稳定增长。

直面患者售药

医保控费、带量采购、药占比等政策的多管齐下,药费降了,医院用药也受到一定限制。但在国家发文支持处方外流的背景下,如何为患者配备充足药源、并免去其折返各个地点取药的成本,成为当下不少药企的新着力点,药企直面患者售药或成未来趋势。

“互联网+处方药新零售将成为趋势所在。”上海医药大健康云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介绍,公司旗下的DTP(Direct to Patient)一体化平台,一方面将国外先进疗法新特药引入中国,全方位满足患者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处方,与等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互联网医院等实现直连,提升患者用药的可及性与安全性。此外,平台实现智能化配送11点以前下单当天到货,16点以前下单第二天到货。

药企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互联网零售药店会在患者对药品的需求下崛起。比如DTP模式就是一种多赢模式。对药企来说,可以掌握患者需求并为其解决问题,对医生来说,也并未占据其原有指标份额。

DTP(Direct to Patient)即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药品营销模式,其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处方、药品、物流、支付。最早的DTP药房模式起源于美国,由阿斯利康和辉瑞创造,以解决当时制药行业利润下降问题。

针对DTP模式面临的一些痛点,信达生物战略规划高级总监邓孟卿对此表示,“DTP在近几年发展中不断增值,解决了新产品在上市之初在患者端的准入问题;而信达会在下一步拓宽DTP的其他后续服务,比如帮助缓解例如产品注射、不良反应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患者带来更多便利与帮助。

此外,线下药品零售市场更是早已受到资本关注。《2018年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公立医院、零售药店、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乡镇)三大终端药品销售总额为17131亿元,分别占比67.4%、22.9%和9.7%。

根据光大证券研报,2014~2018年,益丰药房、老百姓、一心堂、大参林四大上市药店的年均营收增速都在19%~31%之间。再从《中国药店》统计的数据来看,近年来药店百强连锁的新开店率(新开店总数/门店总数)在15%上下。无论是药店的开店扩张还是并购整合都存在较大空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