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进文化产业法制先行,鼓励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

第一财经 2019-07-11 11:09:12 听新闻

作者:陈汉辞    责编:李刚

近期,《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意味着金融财税扶持方面将释放政策红利。

2018年8月,全球授权展·中国站的影视娱乐展区。  视觉中国图

“当八卦信息占据热搜主要位置,不免有些悲哀。我们这个时代还是要留下一些精品。”小学生母亲纪雅琼时常为孩子上网深感焦虑,她期待这种现象有所转变。

近期,《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发布,文件提出,国家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文化大数据服务体系,鼓励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开发利用,将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融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以及城乡规划建设等建设中。

“这也是创作者比较期待的一个方向。”电影制片人郁笑沣认为,让创作者回到创作初衷状态很有必要。

一个问题是,任何项目都需要一定成本的投入,而资本最关心的是“轻资产”评估问题。《意见稿》虽有提出“国家建立和完善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登记、托管、流转体系”,但对于这个体系具体意见并未展开。

在一些投资人看来,“轻资产”的评估体系建立依旧很残酷,精品战略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之路需要更多相关法律法规去推动。

法制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郁笑沣认为,对于《意见稿》要给予更多的肯定,“毕竟这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有了法制的保障。”

去年年底,一位已离休的新闻出版领域的负责人撰文表示,经过经营性改革的努力,已有530多家出版社转企改制,30多家出版集团成了上市公司,市场融资达到2900多亿元。

而戏剧、音乐、演艺等产业的发展也使得张火丁、杨丽萍、王潮歌等艺术家成为IP明星。

所有细分领域的发展终将文化产业纳入到了国家战略性产业体系中。2009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之后,文化产业相关的文件陆续推出,2009年后文化产业方面的政策已有20多个,这些政策激发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但在政策红利被资本裹挟后,消费市场开始促使各个细分市场下沉,也就是内容生产质量的提升。

郁笑沣认为,创作者真诚地回归土壤才会有精品,才会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编剧、策划已抛却工作室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IP的商业化改编,开始前往一线采风。很多地区有国家级非遗项目,这种匠人与匠心故事的挖掘,需要创作者接触第一手资料,从中找到有灵魂的人与事,由此形成原创基础。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

一些投资人的项目计划中,对于原创项目的投入开始加大,但比例不会太高,而且多控制在中小成本投入范畴之内。

在他们看来,文化产业的风险还在于轻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2014年,相关部门曾组织开展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调研工作,形成《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调研报告》。

两年后,《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发布,明确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业务分类。比如单项资产评估业务中的无形资产评估所涉及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质押、出资、转让、许可使用、财务报告、涉税和诉讼等。

但这个文件还是象征意义更强一些,金融机构虽有一些尝试,但文化企业的信贷还是以资产抵押居多,去年的影视行业税收整顿事件爆发后,一些资本更是选择远离文化产业。

而在轻资产评估体系构建过程中,一些投资人认为,中小文化项目融资问题还需要解决。《意见稿》指出,国家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这意味着金融财税扶持方面将释放政策红利。

“金融财税扶持方面,既有国家层面鼓励的间接融资,也有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中央财经学院文化经济研究院魏鹏举认为,每一个项目只要做到极致专业,精品会更多,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会是问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