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未来区域发展要靠它们了!中央强调发挥中心城市、城市群作用

第一财经 2019-08-27 21:42:22 听新闻

作者:林小昭    责编:胥会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到转型升级新阶段,中心城市、城市群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8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问题。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会议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要保障民生底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发展中营造平衡。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对第一财经表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大的战略,目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越来越强调中心城市、城市群的作用。按照经济发展规律,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很明显,中心城市具有集聚效应,有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功能。

此间的一大背景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我国城市发展究竟是以大城市为主还是以中小城市或小城镇为主,各界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控制特大城市规模,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一度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选择。

不过,正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所指出的,目前“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城市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不断优化,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跨省区域城市群规划全部出台,省域内城市群规划全部编制完成,“19+2”的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并稳步发展。随着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城市群内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同城化趋势日益明显的都市圈不断涌现。

因应这种变化,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战略也作了相应调整,从去年以来,中央已经多次强调发挥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带动引领作用。

去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未来我国将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意见》提出,要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去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目前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规模经济效应开始显现,基础设施密度和网络化程度全面提升,创新要素快速集聚,新的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要推动这些地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而在更早之前,在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中,包括厦门、南京、哈尔滨、沈阳、大连、济南、青岛这些副省级城市被点名“引领带动作用不够”,措辞中提及“龙头作用不够”、“省会作用不够”、“中心城市作用不够”等。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近两年来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空间布局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的户籍政策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中心城市的带动力更强,可以带动周边城市群和中小城市的发展,通过城市群发展进而带动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提到,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大城市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开。

彭澎说,中心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医疗、交通等各个领域的中心,各种高端要素都集中在中心城市,在当前经济进入到转型升级新阶段后,中心城市的作用更加突出。当前高端制造业、重大新兴产业、大企业一般会出现在中心大城市,这些新兴大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对就业、人口集聚的带动作用很强。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对第一财经表示,现在产业发展要迈向中高端,向高质量发展,只有在中心城市带动下才可能实现。中心城市的科技教育资源丰富,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资金等都在中心城市,“不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产业如何迈向中高端?”

陈耀认为,中心城市通过要素集聚,通过要素集聚,通过整体功能,对城市群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引领城市群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避免了过去主要靠政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方式,更能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

彭澎说,未来我国的“19+2”城市群将是集聚资源能量、人口等要素的重要平台,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发展,可以使产业发展效率最大化、最优化。

此外,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还提出,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

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分析,中心城市的土地指标比较紧张,未来我国的土地指标有望向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倾斜。包括区域内土地指标的互换、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挂钩等政策,将利好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新质生产力对上海和长三角意义非凡

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根本路径,那么新质生产力的聚集就是战略突破口,新质生产力对上海和长三角来说,意义非凡。

03-25 21:29

三大城市群制造业:谁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强,谁创新能力强

三大城市群劳动力均出现从制造业逐渐流向生产性服务业的趋势。2013~2021年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年末从业人员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呈上升趋势。

从数字看发展
01-04 21:08

郑州、青岛都市圈接连获批,还有这些地方等待成“圈”

专家表示,按照国家发改委对都市圈的定义来看,一个要是超大特大城市,另外一个则是有实力、有条件的大城市,那应该是I型大城市,也就是城区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从这两个界定范围来计算,未来都市圈的总数是有限的。

2023-11-12 21:00

最新城市排名出炉,谁快了谁慢了谁晋级谁掉队?

《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最近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全国第10个国家级都市圈的消息引发很多关注。但其实,获批的都市圈数量可能不止10个,而是13个。

2023-11-08 10:58

深度城市化关键:从“单打独斗”走向开放协作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和城市化在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逻辑,需要解决好“业和人”“城和乡”“住和行”“政府和市场”这四组关系的新认知。

2023-10-26 10:2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