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上海市徐汇区区长方世忠:打造千亿级AI产业需要初心、耐心和雄心

第一财经 2019-09-03 21:43:50 听新闻

作者:邹臻杰    责编:杨小刚

作为人工智能的先行者与探索者,徐汇要下好先手棋,也要做强后续力,并为产业带来更大的溢出价值。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圆满落幕,象征着上海向更高能级产业的人工智能不断推进。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上海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顺应大趋势、抢抓大机遇,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拥抱人工智能,以更富创新的探索激活人工智能,以更具包容的生态滋养人工智能,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人才集聚高地进军。

作为上海最早举起人工智能发展大旗的区之一,徐汇启动了上海首个人工智能发展集聚区建设。近年来,徐汇一方面吸引了诸多全球科技巨头、独角兽企业纷纷在辖区内落地,一方面也为该领域企业、人才提供了高效精准的政策制度等配套措施。一幅具有徐汇特色的人工智能生态版图正逐步形成。

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围绕徐汇在人工智能生态版图中的布局,如何加强国内外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建设人工智能高地的“徐汇样本”该如何重点发力等话题,第一财经专访了上海市徐汇区区长方世忠。

方世忠表示,作为人工智能的先行者与探索者,徐汇要下好先手棋,也要做强后续力,并为产业带来更大的溢出价值;根据相关规划,在2025年“十四五”末,徐汇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级。

上海市徐汇区区长方世忠

第一财经:自2017年起,徐汇就发起并举办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2018年,又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全新姿态展现。今年的大会则以更加精彩的对话、更具活力的现场受到全球关注。那么徐汇为何选择AI产业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

方世忠:应该说,徐汇与人工智能的交会,既是我们顺应发展浪潮、抢占产业潮头的必由之路,也是对接国家战略、构筑特色优势的主动之举。

发展人工智能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基于全球科技竞争之变。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正在对全球经济、社会进步、国际政治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谁掌握了人工智能,谁就把握住了未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主攻方向,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

二是基于国家战略布局之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占据全球人工智能制高点。上海围绕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先后发布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22条”,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和上海提升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先战略选择。

三是基于徐汇创新转型之需。当前,徐汇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意识到,人工智能是徐汇科技与产业厚积薄发的新风口。作为中西文化交汇地、海派文化发源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徐汇在底蕴和传承上,有与人工智能高度契合的内在基因;在资源和生态上,有促进人工智能更新迭代的要素禀赋;在产业和功能上,有承接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基础实力。我们理应承担起向AI高地进军的先锋使命。

正是基于这些因素,我们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市发展战略,第一时间布局人工智能发展,在全市率先举起人工智能大旗,提出打造上海建设国家人工智能高地新地标和核心区的目标愿景,启动上海首个人工智能发展集聚区建设,抢得了人工智能发展的风口和先机。

第一财经:基于上述全球趋势、国家战略、城市转型的背景与需求,目前,徐汇在人工智能生态版图中的布局体现了怎样的战略价值?

方世忠:蓝图绘就后,关键在落实。围绕目标愿景,两年来我们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锐气和闯劲,前瞻思考、系统谋划、迅速行动,人工智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具体来说,主要做了“五个新”:

一是发布了AI新战略。在全市率先制定区级层面的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意见以及徐汇AI新高地建设“T计划”,启动实施“智能徐汇(AI@XH)”行动,明确了创新策源地、产业磁力场、应用试验田的功能定位,着力构筑“一核一极一带”空间格局(即徐家汇—枫林创新核、徐汇滨江创新极、轨道交通15号线串联的漕河泾到紫竹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带)。徐汇已成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地图“人型”布局的交汇点。

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 效果图

二是推出了双T新载体。一个T是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AI Tower),作为建筑体量120万平方米的西岸智慧谷的核心项目,正在聚力打造集总部办公、国际交流、应用展示、研发转化为一体的综合型地标,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阿里、华为(鲲鹏产业生态创新中心)、联影、明略等标杆企业机构将正式入驻;其中顶层将建设“AI之窗”,构筑企业服务、交流互动和观景体验的新空间。另一个T是北杨人工智能小镇(AI Town),位于徐汇南部的华泾镇,总建筑容量约100万平方米,将与漕开发总公司联手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集聚区、全域应用示范区和国际产城融合区。

三是搭建了峰会新平台。我们把高端会展论坛作为投资环境的“放大器”、优质资源的“引力场”,接连举办了三次全球性峰会。2017年,市区联手举办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首次向世界展示了上海和徐汇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与愿景。2018年,成功承办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刘鹤副总理、李强书记到会致辞。我们遵循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办会理念,突出科技峰会与水岸生态、艺术人文、智能体验相结合的特色,吸引了40余个国家的4万余名嘉宾、17万人次参会观展,极大提升了徐汇和西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知晓度和影响力。今年,浦江两岸东西联动举办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聚焦“最专业的论坛、最酷炫的赛事、最艺术的生态、最亲民的体验”,努力打造最具活力的AI现场,做大西岸的AI朋友圈。

四是形成了产业新集群。大力引进培育AI核心企业,初步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目前上海千余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中,徐汇占了1/5,既有以微软、亚马逊AWS、安谋等为代表的国际领军企业,以阿里、华为、腾讯、网易、小米等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也有以商汤、澜起、依图、联影等为代表的本土标杆企业。2018年,全区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10亿元,占全市1/3;今年上半年达到158亿元,同比增长30.5%。

五是构筑了应用新场景。秉持AI赋能智慧城市、赋能品质生活的理念,聚焦“AI+垂直细分领域”,每年推出一批应用场景项目,推动更多人工智能最新成果、最新技术在徐汇率先“试水”。区域内的肿瘤医院、斜土街道、世外学校成功入选上海市首批12个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8家单位入选第二批场景需求名单。

第一财经:上海正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您认为,在这样的目标之下,徐汇应如何加强国内外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

方世忠:在徐汇建设人工智能高地的过程中,重点是要打造一个创新、开放的生态平台。其中有几项关键性内容,一是人工智能的创新策源,二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三是人工智能的人才集聚,四是人工智能的产业政策。我们依托区域内科技、产业、人才等资源集聚优势,从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技术等三个环节入手,有效整合技术资源、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以核心研发和服务能力提升赋能区域人工智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与区域内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加强区校合作,支持人工智能、脑与类脑等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科学家特别是青年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研究的“无人区”。同时,引进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亚马逊AWS实验室、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青年AI科学家联盟等,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努力站在国际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前沿。

二是坚持应用牵引和技术推动相结合。目前,上海有商汤科技、依图科技、明略科技等3家企业分别承担智能视觉、视觉计算和营销智能领域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任务,全部落在徐汇。我们开放教育医疗、城市安防、水岸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等这些企业擅长的应用场景,支持企业赢得市场先机,快速成长壮大。此外,依托落户徐汇的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联盟、上海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创新联盟等,引导区内企业共建产业生态、共享发展成果。

三是坚持企业培育与行业赋能相结合。构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链条式创新载体,建好国家级大学产业园,让小企业能“拎包入驻”,享受创新孵化、专利保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综合服务。同时,与阿里、腾讯、华为等龙头企业合作,围绕算力、算法、数据等人工智能创新要素,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比如,我们与华为共建鲲鹏产业生态创新中心,鼓励更多人工智能企业开展基于鲲鹏芯片技术的软硬件支撑体系与产品应用开发,力争在徐汇形成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生态圈。

第一财经:下一阶段,要持续建设人工智能高地的徐汇样本、扩大徐汇的头雁效应,应在哪几方面进行重点发力?

方世忠AI高地打造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聚焦上海建设国家人工智能高地总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大方向、大逻辑、大趋势,拿出“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保持“永远比别人快半步”的冲劲,放飞想象力,勇闯无人区,巩固先发优势,再展打造AI高地的徐汇雄心,让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更加凸显、充分释放。面向未来,我们将着力打造“四个最”:

一是打造最精准高效的AI生态。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深入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对标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制定实施靶向度、精准度更高的专业政策,持续做优营商服务,打造最适合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加速集聚的制度供给试验田。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吸引集聚海内外一流人才,联动国际创新机构、知名高校、科学家联盟等积极培育AI未来新势力,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打造最开放创新的AI平台。围绕增强人工智能创新的源头供给,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支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夯实原始创新和基础应用创新支撑。依托区域科技服务功能优势,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支持重大基础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影像、智能视觉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发展,持续输出AI核心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抢占AI发展“制高点”。

三是打造最高端集聚的AI产业。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催生更多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力争到2022年,再集聚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AI骨干企业和数字驱动型企业,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到“十四五”期末(2025年)产业规模再翻一番,达到1000亿元。

四是打造最智慧共享的AI城区。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管理”目标,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化AI应用,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12个重点领域,分类推动数据开放,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示范性深度应用场景,营造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智能化环境,让政府治理、城市管理和民生保障更精准、更高效、更有温度,让市民实实在在享受到安全、便捷、有品质的智能生活。

智联世界、无限可能,人工智能时代大门已经敞开。徐汇将以更加开放、创新、包容的姿态,与AI一起奔跑,积极主动地拥抱AI、融合AI,坚守初心、保持耐心、展现雄心,服从服务于国家和上海战略,集聚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科研成果、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标准治理,为上海建设国家人工智能高地贡献徐汇智慧、徐汇力量和徐汇样本。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