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多渠道促房地产长效机制形成

2019-09-17 21:37:11

作者:社论    责编:许云峰

通过政策配合,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长效机制形成。

每逢经济下行,往往都会采取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应对,而流动性充裕,又常常会带来楼市的繁荣。在当前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之际,房价表现如何备受关注。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了今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数据,总体上看,在“房住不炒”主基调和“一城一策”调控思路的作用下,70城房价平稳运行,房价上涨城市环比上月有所减少,房价偏高的一线和二线热点城市,则继续维持低幅波动。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看,在控制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等政策影响下,同样维持平稳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4589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1~7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62187亿元,增长14.9%,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

这两组数据意味着,综合施策之下,房地产市场已趋于平稳,长效机制渐次形成。

众所周知,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于中国经济过去20年快速发展功不可没,但随着高房价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需要重新定位。此前,决策层定调“房住不炒”,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是明确“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的确,一直以来房地产调控“工具化”特征明显,甚至被戏称是需时则用、不需则弃的“夜壶”。因为缺乏长效管理机制,楼市过热时,各种抑制政策迭出,一旦经济增速放缓投资乏力,则放松乃至取消各种限制措施。一些地方视之为屡试不爽的灵丹妙药,由此导致对房价刚性上涨的“信仰”,让大量社会资源涌入房地产。

现如今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一些地方又希望仰仗房地产扭转局面,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一则房价已经畸高,尤其是一二线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加深了阶层固化,对于城市新住民十分不公平,还抑制了其他领域的消费。而对于三四线城市,因为人口流入较缓甚至净流出,房地产已经过剩,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平方米,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中小城市人均数据更高。

因此,必须摆脱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近年来,建立房地产市场发展长效机制,可以说一直在践行中。

今年5月,银保监会印发涉及房地产领域融资乱象通知,整治包括表内外资金直接或变相用于土地出让金融资等。7月初,银保监会针对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开展了约谈警示,约谈信托公司效果立竿见影,7月份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发行规模大幅下降。

对于至关重要的房贷利率,也将在市场化机制下形成。根据规划,今年10月8日起,新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将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LPR(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根据目前数据,全国范围内新发放的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4.85%,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即5.45%。

值得一提的是,在部分一线城市,目前首套房利率仍有优惠,如上海部分银行执行九五折。但新LPR正式执行后,首套房贷利率的打折价将退出市场。这点稍显苛刻,在一线城市,如果是“刚需”的首套住房,若银行愿意给予一定的折扣,不必过多干预。

房地产兹事体大,长效机制建立非一朝一夕,未来应在“房住不炒”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的原则下,通过政策配合,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长效机制形成。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