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G时代加持,华为发力VR,相关产业链环节将充分受益丨牛熊眼

第一财经 2019-09-27 10:39:09 听新闻

作者:一财资讯    责编:李燕华

华为选择在2019年尾发布全新的VR眼镜,实际上在对外释放一种信号,随着5G的逐步落地,虚拟现实产业势必将迎来一轮新的爆发。
消费者业务高速增长 华为要搭建产品的全场景生态

9月27日,两市早盘微幅高开,虚拟现实板块表现活跃,截至发稿,弘高创意、全志科技、恒信东方、佳创视讯涨停,歌尔股份、联创光电等跟涨。

华为昨日发布了名为HUAWEI VR Glass的新型虚拟现实(VR)眼镜,这是华为在2016年和2017年推出的第三代VR眼镜。与之前的两种较重的型号相比,新型号的厚度仅为26.6厘米,重166克,具有两个独立的Fast LCD屏幕,分辨率为3K。针对近视人群进行专门调整,华为VR Glass支持700°的屈光度调节,左右眼可以独立修改;镜腿部分内置双扬声器,双Smart PA;内置华为VR视频平台,包含3万小时高清内容;支持手机模式和电脑模式,方便用户与其他产品互联。

华为选择在2019年尾发布全新的VR眼镜,实际上在对外释放一种信号,随着5G的逐步落地,虚拟现实产业势必将迎来一轮新的爆发。

东吴证券表示,5G具备高速度、大流量、低延迟、多连接等诸多革新,在5G时代,高速率和低延时的传输特性有望显著提升VR/AR产品的用户体验;5G+云渲染大幅提升应用显示效果,降低硬件成本,助力VR/AR普及。国际巨头加速布局,产业生态正逐步建设完善,VR/AR在科技、视频、游戏等众多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在VR/AR领域占据全球重要席位。

►VR市场步入高速发展期,相关产业链环节充分受益:非球面光学透镜、LCOS微显示技术、VR专用芯片、惯性传感器、眼动追踪传感器和整机代工等细分领域增量显著,VR光学透镜、显示面板及模组、主控芯片、传感器及整机制造等相关产业链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建议关注:歌尔股份、欣旺达、利亚德等。

►AR产业发展主要由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驱动,正处于市场启动期到高速发展期的过渡阶段,随着AR技术体系的成熟、产业链构建的完善以及产品形态和内容平台的丰富,AR有望在更多场景实现落地。建议关注韦尔股份、水晶光电、联创电子、苏大维格、福晶科技等。

►随着VR/AR应用的逐步落地,VR/AR作为工具的实用性逐渐凸显,并在视频、营销、音乐和游戏市场展现出相当大应用潜力,有望推动下一代互动娱乐产业的革命性变革。建议关注易尚展示、恒信东方等。

安信证券指出,5G技术一方面通过云计算做大量数据处理减少用户GPU/CPU的功耗,另一方面具备高网速、低延迟的传输特性,有望打破VR终端高算力小型化不足、低定位精度带来“眩晕感”、有线传输造成的可不便携性等的应用瓶颈。5G商用落地在内容产业,有望带来包括影视、游戏,VR/AR技术带动影视游戏等内容升级。VR/AR对内容产业的升级,除了传统的线性推移还有3个特点:VR/AR内容体验感更突出,故对周边衍生的拉动作用更强。VR产生一个三维虚拟空间,使得参与者可以和虚拟世界产生交互,增强内容消费的参与度与趣味性,虚拟场景与高参与度有望催生内容消费者对周边衍生品的更高需求;VR/AR内容制作的壁垒比预期高,需要兼备游戏、影视的双要求。相关公司恒信东方、易尚展示、完美世界、三七互娱、吉比特、顺网科技、盛天网络等。

天风证券此前的研报也指出,5G+超高清解放大屏社交生态,便携式超高清显示拉动VR需求。2019年VR硬件进入迭代周期,新品发布叠加大厂发力有望带动出货渗透。业界巨头微软、苹果、谷歌参与布局产业链多环节,以Microsoft为例,其布局覆盖终端硬件、组件、分发、SDK、3D工具、下游内容。AR厂商19年进入新品发布期,19年全年国内外厂商预计发布10余款AR新品,新品性能大幅提升:分辨率可高达2.5K、FOV最大达到90°、重量可低至40g,苹果、三星亦蓄能储备预计于2019底-2020发布AR眼镜。此外,其他内容厂商、手机终端、电视厂商也进军VR板块。

产业链方面,AR微显示、光学、感知交互板块技术更新突破。5G商用落地,云VR持续释放行业活力。5G定义下的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mMTC(大连接物联网)以及URLLC(高可靠低延时通信)性能突破VR/AR发展瓶颈,VR/AR有望成为5G首批落地场景之一。5G商用牌照提前发布,叠加我国5G产业链加速成熟,国内5G部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三大运营商5G规划清晰,预计于2019年合计建设9万个5G基站,同时运营商也积极布局5G+云,拓展5G新运营、盈利模式,预计5G+云将打开VR/AR场景,持续释放行业活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