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业绩看耐克阿迪脸色 滔搏国际开关店数相当

第一财经 2019-10-10 21:26:10 听新闻

作者:陈慧    责编:胡军华

中国运动服市场的价值将从2018年的40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580亿美元,众品牌都在摩拳擦掌,滔博国际则扮演了其中最大的“中间商”角色。

运动市场在不断升温,众品牌都在摩拳擦掌,百丽国际旗下的运动业务板块子公司滔搏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滔搏国际”)则扮演了其中最大的“中间商”角色。

10月10日,滔搏国际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盘发行价为8.5港元,全球发行约9.3亿股,随后股价一路攀升,涨幅最高接近12%,市值超过580亿港元,当日报收9.25港元。

据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的数据,以2018年零售额计算,滔搏国际目前是国内运动鞋服零售市场的行业龙头,市场份额达到15.9%,比第二名宝胜国际的市占率高出4.3个百分点。

滔搏国际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国内最大的经销商,滔搏直营的8000多家门店中,有6383家都是阿迪达斯和耐克的单一品牌店。而最大的亮点有时候也可能是最大的软肋。

此外,近年来滔搏国际关店数量与开店数量基本持平,品牌合作商也有可能逐渐转向自身电商平台或实际门店销售。

重度依赖耐克、阿迪达斯 毛利率偏低

遍布全国的直营门店网络,是滔搏国际不可或缺的资产,截至2019年2月28日,滔搏国际拥有8343家直营门店,其中98.8%为单一品牌门店,如耐克、阿迪达斯。除了单品牌店之外,该公司还通过“Topsports”和“Foss”等自有名称经营多品牌店铺。

对上述两大主力品牌的重度依赖,体现在滔搏国际的业绩中,2017~2019财年,以及截至2019年5月31日的3个月里,耐克和阿迪达斯两大品牌的销售额分别占滔搏国际总销售额的90.0%、89.4%、87.4%和88.8%。这也被业界公认为滔搏国际可能变成的最大“软肋”,这两家国际运动品牌在国内的销售情况,将直接决定公司的业绩。

滔搏国际在招股书中也提到,其零售协议的期限通常为1~5年,若未能与品牌合作伙伴保持良好关系或未能续签零售协议,滔搏国际自身的盈利能力及业务前景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对此,国盛证券认为,滔搏国际与耐克合作长达20年,是其全球第二大零售经销商;与阿迪达斯合作长达15年,是其全球最大的零售合作商,两大国际品牌的中国业务版图在滔搏零售渠道的协助下得以快速扩张,两者的合作在短期内并不会发生大的改变,至少短期内这会是滔搏国际的优势。

2018、2019财年,滔搏国际年度总收入分别增长22.4%及22.7%,增速均领先行业增速近10%。

但2017年~2019年的毛利率分别为43.2%、41.6%和41.8%,相较于行业同类企业偏低。

滔搏国际的解释是,由于当时运动鞋服零售行业存货水平较平时紧张,故在销售产品时对生产商建议零售价使用了低于平常水平的折扣。这也意味着,其库存受制于上游品牌商和下游客户的影响,作为赚差价的“中间商”,滔搏国际在整个产业链环节中话语权有限,从而压低了整体的毛利率。

若品牌合作商逐渐转向通过自身的电商平台或实际门店销售产品,也会削弱滔搏国际的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2月28日,滔搏国际新设门店1415家,关店数量则达到1374家。

涉足电竞 发力增值服务与会员经济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涉足运动产品经营的滔搏国际,2006年成为百丽国际旗下的子公司。

2017年4月,百丽国际接受来自高瓴资本和鼎晖投资等收购人的要约,以总价453亿港元的金额完成港股私有化退市。百丽私有化之后,高瓴资本就与管理层一起开启了数字化、年轻化转型,为了将百丽其他业务与运动业务划清界限,滔搏国际在2018年进行了重组,股权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目前百丽国际、高瓴资本、鼎晖投资等都是其背后的重要股东。

招股书称,滔搏国际的数字化转型计划专注于三大主要方面:赋能前线员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以最高的效率开展业务经营;以数字化方式增强门店业务,改进产品组合、门店陈列及销售策略;优化商品管理,以维持最佳的零售价格和库存水平。

如2016年滔博国际推出“TopFans”会员计划,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其已经拥有约2200万名注册会员。截至2019年5月31日,滔搏国际的会员消费贡献了店内销售总额(包含增值税)的70.8%。

为与国内迅速扩大的电子竞技玩家群体建立联系,滔搏国际还在2017年成立了电子竞技俱乐部,并分别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8月获得了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和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的永久席位。

研究机构欧睿早前预计,中国运动服市场的价值将从2018年的40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580亿美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