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红霞
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竞争力综合排名中位列第28位,名次与去年持平,但综合得分稳中有升,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等指标得分靠前。这一评价彰显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与后劲。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大引擎……这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稳固基础。《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在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稳定性、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等指标上得分靠前,在基础设施等指标上也表现突出。从中显见中国经济的底盘日趋扎实,动力日趋强劲。
我们看到,近年来,中国创新能力日新月异,在一些领域逐渐实现从跟跑、并跑,到赶超、领跑。“神威·太湖之光”浮点运算速度达到每秒9.3亿亿次,使用的正是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伶仃洋上起“巨龙”,港珠澳大桥让外国人口中的“不可能”变成了“中国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技术,中国已经走在世界领先行列……
中国靠什么?靠的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办好自己的事。当前,以“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为着力点,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持续推进,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稳步提高。几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一系列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的政策措施接续落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伟力,也让中国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不断夯实中国经济勇攀“高峰”的底气。
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任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说,由于贸易争端等原因,全球经济陷入“同步放缓”境地。世界银行10日发布名为《应对日益增大的风险》报告也指出,贸易争端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多。
越是形势复杂,越要站稳脚跟。从夯实基础中要韧性、从锐意创新中找后劲、从扩大开放中拓空间,中国经济不仅有基础、有条件,更有信心、有能力。
2004年,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建议在投资分析框架里面,应该把对社会的贡献,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公司治理的提升,作为基金经理的工作目标之一。他们发现如果用ESG的分析方法去选择投资标的,得到的收益会更高。慢慢的,投资界开始比较重视可持续发展,ESG这样的概念,把它作为一个分析的新维度纳入到投资决策中。2019年中国基金业协会进行调查时发现,只有1%的资产管理公司釆用ESG作为投资中的分析因子。但是到了2020年的5月份,已经有16%的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开始重视 ESG和可持续投资。
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出台了一揽子对冲政策,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稳定恢复。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是中国经济实现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增长的关键一跃,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含金量更高、发展活力更足。
尽管最终一切都会尘埃落定,但对很多人来说,这次美国权力交接中的很多变量都值得思考,对于未来的政局走向,也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近五年来,二手房涨幅最多的前五个城市分别是深圳、合肥、无锡、广州和杭州,涨幅最低的城市分别是牡丹江、锦州、湛江、岳阳和常德。其中牡丹江的房价更是低于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