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总理座谈会专家热议:四季度政策重在对逆周期调节有效落实

第一财经 2019-11-13 11:16:29 听新闻

作者:祝嫣然    责编:秦新安

与会专家:历史上每一轮看似经济最困难、最低迷的时候,往往也是新产业、新经济的起点

1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会上,蔡昉、刘俏、陆挺等专家和美的集团、温氏食品、安馨养老产业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发了言。大家反映,今年外部风险挑战大、内部困难多,但国家减税降费、促进就业、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动能和民生领域有不少新亮点。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三季度中国经济整体增速有所回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阵痛阶段。而历史上每一轮看似经济最困难、最低迷的时候,往往也是新产业、新经济的起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

李克强说,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城镇新增就业提前实现全年目标,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在高基数上中高速平稳增长,本身就是进,成绩来之不易。但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猪肉等一些产品价格上涨较快、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等矛盾交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实干精神。

由于猪肉价格的上涨,10月CPI同比上涨3.8%,创下逾七年以来的新高。但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5%,涨幅与上月相同。如扣除猪肉价格上涨因素,CPI环比上涨约0.1%,同比上涨约1.3%,总体稳定。

李克强指出,要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更有效运用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具。完善财政、货币、就业、区域等政策,适时适度调控,完善政策协同、传导和落实机制,增强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支持,提振市场信心。

随着今年第三季度申报“大征期”结束,税务总局日前公布了前三季度减税降费“成绩单”。今年1-9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9644亿元,占新增减税总额的64%,受益最大。

此外,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受益对象大多是民营经济,前三季度,民营经济享受该政策新增减税1619亿元,占比为88.61%。

税务总局减税办常务副主任、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表示,减税降费对稳定经济发展、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减税降费政策充分发挥了逆周期调节作用,更直接更有效地惠及广大纳税人、缴费人,稳定了经济发展预期。

李克强还指出,要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按照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要求,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更大突破,破除企业投资兴业的隐性门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企业抓住我国开放举措不断出台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达成共识的契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

当前,新一轮改革开放为外贸发展注入新活力,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简政放权深入推进,政策红利逐步释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企业政策获得感增强。商务部称,70%以上的企业对稳外贸政策落实情况总体满意。

进出口数据显示外贸发展稳中提质,1-10月,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增长4.9%,进口微降0.4%。从国际比较看,根据WTO最新数据,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增速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平均增速。

外贸结构在持续优化。从国际市场布局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4%,占比较2013年提升4.1个百分点至29.1%。从国内区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长13.8%,高于整体出口8.9个百分点,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至18.1%。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近期中美贸易谈判呈现缓和迹象,全球PMI新订单从上月的48.5回升至本月的48.6,已出现改善迹象,我国出口增速有望受此提振。宏观政策调控层面基于前瞻性的考虑,应该保持国内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章俊认为,在就业问题缓和的基础上,政策层对于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内的可控波动容忍度有所抬升,三季度略低市场预期的GDP增速暂不会对政策形成较大影响,货币财政政策的灵活性和操作空间也因此得以提高,四季度的政策重心不在于“加码”新政而在于“发力”落实既有政策,充分释放前期政策红利,把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