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G开启超8K清视频风口,关键技术仍待破局

第一财经 2019-11-15 20:54:27 听新闻

作者:李娜     责编:宁佳彦

8K产业的普及将拉动前端的影视装备、视频工业和网络传输行业快速发展,但在影视装备、视频装备等领域,我国在关键技术上仍需要加大追赶力度。

8K产业的普及将拉动前端的影视装备、视频工业和网络传输行业快速发展,但在影视装备、视频装备等领域,我国在关键技术上仍需要加大追赶力度。

在11月15日举行的2019深圳国际8K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表示,8K在前端制作上,摄像机已经有商用产品,整体处于加速研制阶段,国际厂商方面,索尼、夏普等厂商已经发布了相关产品,国内处于立项开展8K摄像机研究(的阶段)。而终端(收视)方面,关键芯片仅仅是刚刚开始。

“当前日本对8K技术的关注度较高,发展速度相对较成熟,而2020年东京奥运会将以8K标准进行竞赛转播,或将成为8K电视产品发展的绝佳契机。但从市场角度看,未来中国无疑会是全球最大的8K市场,这意味着国内8K技术及产业需要在2025年前抓住发展的机遇期。”丁文华说。

2019 年 3 月 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并提出到 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 4 万亿元。

超高清是指国际电信联盟最新批准的信息显示“4K 分辨率(3840×2160 像素)”的正式名称,被定为“超高清 Ultra HD(Ultra High-Definition)”。同时这个名称也适用于“8K 分辨率 (7680×4320 像素)”,目前技术上的全高清电视分辨率为 1920*1080 的物理分辨率。

而5G时代的到来更是让超高清产业迎来了“风口期”。

安信证券在近日发布的一份研报中表示,5G 为超高清视频要在全国范围的广泛传输提供了带宽支撑,超高清视频源容量巨大,当前低带宽传输下,画质损失较严重。一般来说,4K 视频直播需要 50M 左右的码率,而 8K 的传输,则需要 80M 以上,5G 的理论带宽大约是 4G 的 100 倍,可以作为超高清视频很好的载体。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网络传输能力上,我国38.9%的固网用户已实现百兆以上接入宽带,5G技术研发和试验走在了世界前列。而在显示终端普及上,我国超高清电视占彩电总销量的67%,高于35%的全球平均水平。

“从一些方面来说,国内在8K上的技术是领先的,在编码的角度也在和国际上同步去做,应该说处于并跑阶段。”中国电子标准院装备中心主任、深圳8k超高清视频产业协作联盟秘书长范科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从4K到8K的技术升级,从产业上看仍面临一系列技术难点,同时还涉及到内容制作、终端匹配等问题。

具体来看,从超高清产业主要涵盖了内容生产、网络传输以及终端收视等多个环节。其中内容生产又包括了摄像机、编辑工作站、存储设备以及播出设备,而终端收视则包括关键芯片、显示面板以及电视整机等多个层面。

“8K超高清时代,显示终端是引领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要素,我国在显示终端环节综合实力国际领先,但8K的传输适合采用内容分发为主,直播为辅的方式,内容生产技术尚需不断完善。”丁文华在上述会议中为目前超高清产业的成熟度评分,从现场的分数来看,播出设备、编辑工作站以及关键芯片等都是评分较低的选项。

丁文华表示,关键芯片的(突破)刚刚开始。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则在演讲中表示,8K技术基础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包括核心关键技术研究,8K编解码、8K传输接口、高动态范围HDR和三维声。

他重点提到了四点挑战。首先是核心技术标准亟需突破,端到端的超高清视频产业标准体系规划初步形成,但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亟需HDR、音视频接口、8K编码等核心标准的研制与生态建设。其次是产业发展缺乏统筹,目前产业链各个环节步调不一致,不平衡。面向整个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缺失,难以集中优势资源,解决研发和产业化中的共性问题。

“第三是关键技术和产业环节存在短板。适用于超高清8K视频的采集,制作设备集中在少数厂商、成本较高、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闭环尚未形成。第四是内容与应用供给能力不足。消费级领域、互联网8K视频内容暂时没有,行业应用领域,超高清视频与行业需求痛点结合不足,应用场景有待深入挖掘。”赵波说。

此外,在标准体系建设中,赵波认为需要布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

他表示,目前正在联合广电编制《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工作目标是希望在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超高清视频产业标准体系,制定继续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20项,重点研制关键技术标准以及测试标准。而到2022年,制定标准50项以上,重点研制行业应用标准。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