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德经济关系稳步提升,科技合作前景广阔

第一财经 2019-12-30 19:21:59 听新闻

作者:石建勋    责编:任绍敏

中德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助于为当前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进程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开放还是“筑墙”、合作还是“脱钩”、人类社会共同利益优先还是个别国家利益优先、是继续推进全球化还是走逆全球化,各种思潮和利益博弈加剧激荡。中德作为两个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深化双边合作、深化两国在国际事务合作,不仅有助于两国经济发展,也有助于引领在十字路口徘徊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两国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不同,但利益契合点多,合作空间和潜力大。中德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助于为当前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

中德建交47年来,中德关系虽然有过起伏和低谷,但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引领和稳定锚的作用,是名副其实、互利双赢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两国互为在欧洲和亚洲最大贸易伙伴。德国累计对华实际投资在欧盟国家中居首位。1979年,两国政府签署经济合作协定,成立部长级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1985年,两国建立经济政策磋商机制。2014年,两国建立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机制,就世界经济形势及走势、各自宏观经济政策及形势、双向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成果丰硕。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发展良好,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德贸易仍实现增长,体现了双方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同时,中德经济关系稳定发展也为推进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应对全球性挑战,注入了积极活力和健康力量。

中德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经济合作硕果累累

中德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高层交往日益密切,双边关系稳步提升。双方领导人互访从几年一次到一年数次,每次访问都为中德关系带来了实质性的推动。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中德将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是高层财金对话合作机制从无到有,互利合作不断拓展深化。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于2014年建立,2015年3月举行第一次对话。2019年1月,中德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高级别财金对话,共达成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34项互利共赢成果,签署3项中德合作文件,对外发出中德双方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规则,坚定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通过相互开放和务实合作的实际举措,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积极信号。10个多月来,双方积极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围绕各项对话成果,稳步推动落实工作,取得多项积极进展,为两国双边和经济关系发展做出了有益贡献。

三是双方投资贸易合作不断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中德经贸合作保持了稳定发展势头,双边贸易、双向投资都实现了增长。今年1~7月,中德双边贸易额达到1069.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德国对华新增投资11.7亿美元,同比增长62.7%。中国对德国新增投资10.1亿美元,同比增长27.6%。中国已经连续3年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德国企业最为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之一。据统计,300万家德企平均7%的销售额、30家德国DAX指数企业平均15%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在汽车、化工、机械等行业,中国甚至超过德国本土,成为德企在全球最重要的销售市场。按照双方经济界的估算,中德双向投资规模已超过1000亿美元,目前有5000多家德国企业在华投资了超过8000个项目;同时,超过2000家中国企业也已经在德投资、经营,涉及贸易、金融、汽车、机械、航空、电信等诸多领域。

四是中德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积极进展。西门子、福伊特等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在第三方市场开展了密切合作,德国企业对参与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有很高的热情,有超过200家德国企业参展,企业数量和参展面积均居欧洲国家首位。

中德经济技术合作优势互补、前景广阔

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正处于提速升级的新阶段。两国经济技术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

首先,从政治上看,中德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没有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这是中德友好合作的重要基础。中德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消除贫困等全球性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德都主张世界多极化,支持经济全球化及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坚持《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维护文明多样性,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力量。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和动力所在。中德友好合作不仅有益于双方,也有益于世界和平发展。

其次,从经济技术上看,双方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互补性很强。中国内需市场大,工业体系完备,资金和劳动力充足。德国科技创新能力强,高端制造业发达,职业教育和中小企业闻名世界。中德同为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有着相似处境和立场。德国可以为中国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优质产品,中国可以为德国的资本、商品、技术、专利提供广阔市场。中德之间有竞争,但合作的前景更广阔。德国看好中国市场发展潜力和经济增长前景。中方也重视引进德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三,双方均主张通过建设性对话与磋商解决两国间的贸易摩擦等问题。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规模大、领域宽,出现一些问题和摩擦在所难免。但从近几年来看,每当遇到考验两国经贸合作的问题和困难,中德双方都能够采取协商对话的立场,充分照顾各自利益关切,妥善化解纠纷,积极释放合作的正能量,为两国经济合作排除各种干扰,为世界经济发展释放积极信号,互相成为对方的真诚伙伴。

新时代深化中德经济技术合作的着力点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局势和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深化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应重点着眼于:

一是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改革开放之初,大众汽车、西门子、巴斯夫等德国公司率先进入中国,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多年来不断追加投资。如今他们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市场地位和发展优势也证明且回报了这些“先行者”的战略眼光。进入新时代,中德两国以及世界都与40年前完全不同,新的合作机遇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只要双方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互利共赢的精神,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德双方政府和企业应继续依托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等重要机制,以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积极寻求和扩大双方利益汇合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认清合作态势,共同续写中德经济技术合作的“辉煌篇章”。

二是要旗帜鲜明,携手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中德都是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支持者、受益者,在贸易保护主义“寒风”面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中德、中欧唯一正确的选择是求同存异,寻求合作,高举开放、互利合作旗帜,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和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世界发展潮流需要中德两国增强互信,携手合作,继续加强对话,巩固和深化双边财金务实合作,引领和推动国际经济治理方向,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德加强合作的意义超越双边范畴,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三是要深挖贸易潜力、进一步扩大科技经贸合作。当前中国居民消费正在升级、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德方企业扩大优势商品、高端装备、优质服务对华出口可以大有作为。中方愿意增加对德国优势产品的进口,希望德方进一步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提升高技术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中国将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创新贸易方式,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双边贸易规模迈上新台阶,争取未来5年双边贸易额再翻一番。目前双方服务贸易规模不到300亿美元,要进一步扩大旅游、留学、运输等服务贸易,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技术贸易、专业服务、维修维护、远程医疗、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贸易。

四是要继续扩大双向投资。中德双向投资虽然持续活跃,但目前德国对华投资占德国对外投资规模的比重不到7%,中国对德投资存量规模也较小,扩大双向投资潜力巨大。现在中国市场更加开放,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德国企业在华投资有新的更大机遇。一方面希望德国企业继续扩大对华投资,特别是增加对发展潜力大的中国中西部、东北等地区投资,共办产业合作园区;另一方面,希望德方为中国企业赴德投资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在安全审查、金融监管等方面给予公正待遇。尽早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是业界的期盼,中方愿同德方一道推动协定谈判取得进展。

五是要积极推动制造业的创新合作。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酝酿新的突破,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加速融合和创新应用,将给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变革,并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这为中德两国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契机。德国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高端研发等领域全球领先,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人力资源丰富、产业体系齐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在应用创新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两国在全球创新链、价值链中处于不同位置,在创新发展中的合作面远大于竞争面,特别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的合作空间更广,双方互利共赢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双方利益交汇点更多、相互依存度更高。双方要加强创新发展战略对接,发挥好电动汽车、智能制造等合作平台的作用,加强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新兴产业领域合作,共同做大产业、做大市场。2018年,中德双方签署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联合意向声明,成为两国创新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

六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更多务实合作。“一带一路”与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一百多年前,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最早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倡议提出以来,德国是最早表示欢迎的欧洲国家之一,企业界也十分关注其中蕴含的商机,在亚投行、中欧班列等部分领域已经有了显著的合作成效。德国物流巨头敦豪集团借助“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推出打通铁路、海路和公路的运输线路,中欧班列预计2020年将达到10万个集装箱的运载量,推动了中德经济发展和贸易流通。

三方合作是发挥中德各自优势、实现多赢共赢的重要途径。接下来,中德双方应继续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新路径,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联手开拓第三方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多方共赢。双方不少企业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比如西门子公司与中国100多家企业携手,合作项目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大量德国设备、技术和服务出口。中方愿与德方一道,引导双方企业在互联互通、工业建设、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领域开展三方合作,探讨在中东欧、拉美、非洲等地区先行先试。我们期待中德双方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共建“一带一路”的合力,为两国企业携手开拓第三方市场提供坚强后盾,为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教授)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国务院总理李强同德国总理会谈

双方一致同意落实好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成果,继续深化经贸、投资、科技等领域合作。

04-16 20:01

聚焦两会|西门子、强生等外企热议:“绿色发展”、“创新药”领域迎机遇

包括西门子、强生在内的跨国公司多名中国市场高层都对第一财经记者,外资充分感受到中国打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的力度,这些承诺为外企的在华发展提供信心。

03-07 15:02

大布局下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何以“出海”

西部陆海新通道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货物出海出边的主通道,RCEP框架下连接中国与东盟地区最快速、最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在宏大的国家叙事语境中,就其深远意义不妨从纵向、横向两个层面的梳理来加以阐释。

2023-12-19 16:06

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展望发布,明确六大重点领域

2013年至2023年10月,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

2023-11-24 14:38

国家发改委:十年来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21万亿美元

2013年至2023年10月,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

2023-11-24 11:1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