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疫情发布,透明是最好的稳定剂

第一财经 2020-01-21 12:40:21 听新闻

作者:杨小刚    责编:杨小刚

病毒一旦确认,就要及时公布信息,没有必要因为害怕民众恐慌而延迟公布或隐瞒公布,因为这需要以更多民众的健康甚至生命作为代价。

始发于武汉的不明原因肺炎,随着信息的公开透明,各方面情况正逐渐明晰,自从确认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后,从病毒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到病例的及时通报,再到医护人员的感染情况,以及各地防控措施,都在向公众公开。

据最新消息,截至1月21日12:48,我国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33例,其中确诊病例219例(武汉市198例,北京市5例,广东省14例,上海市2例);疑似病例14例(四川省2例,云南省1例,上海市4例,广西壮族自治区1例,山东省1例,浙江省5例)。

国际上,日本通报确诊病例1例,泰国通报确诊病例2例,韩国通报确诊病例1例。

医护人员方面,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央视采访中提到,有14名医务人员在护理一名患者过程中被感染。

国家最高领导人也及时作出批示,要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集中救治措施等。

最新的措施是,国家卫健委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应该说,此次事件较当年“非典”的应对,都有了很大进步,但在此过程中,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鉴于疫情防控的科学性,信息的公布还应该更及时,更公开。

比如14个医护人员的感染,只是通过媒体对钟南山教授的采访才披露出来,官方为何不以正式通报告知公众?医院是整个防控体系的关键一环,医护人员要直接面对各种患者,如果能早点公开医护人员的感染情况,告知大家他们是什么时候感染的,何时确诊,分布在哪些医院,这对其他医护人员,会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会加强自身的防护。

除了医护人员的感染信息公开不足之外,感染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例信息公布的及时性也有改进空间。此前,官方的公布只是局限在武汉,其他地方并没有一例发布,直到周边国家和地区逐渐有病例发现,国内其他地方才开始逐渐公布情况,武汉当地的案例也突然增多起来。这种滞后的信息公布,显然错过了最佳的防控时机,大量人员的流动,加上春节前夕的密集迁移,显然会扩大病毒的传播。

而且,当初“未见明显人传人现象”和“可防可控”的说法,也让公众放松了警惕。第一财经记者到事发地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采访,发现当地的店员大多没有戴口罩,没有进行基本的防护,很多人都若无其事。这是当地职能部门对问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没有把信息宣传到位,没有把问题公开到位。

我们认为,还是应该及时而全面向公众公开信息,普及一些科学防护和检验工作的常识,包括检测流程、时间与最后确认。如果说从发现到确诊需要一点时间,此前的谨慎是正常的,但一旦确诊和确认,就要及时公布信息,没有必要因为害怕民众恐慌而延迟公布或隐瞒公布,因为这需要以更多民众的健康甚至生命作为代价。

在这方面,政府部门传统的信息发布方式也是有问题的。此前建立的政府发言人制度,现在比较少见了,在疫情发布方面,更多的是通报会,记者连提问的机会都没有。

很多恐慌的产生,其实是受众获得的信息不科学、不完整造成的。权威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是人心的最好稳定器,也是谣言的最好消毒剂,遮遮掩掩,反而容易激起一些不负责任信息的传播。

这方面,香港地区的一些经验,值得内地学习。

在香港出现第一例疑似案例后,即使没有确诊,香港特区政府仍然迅速采取防疫应变方案,宣布三项应急措施:于出入境口岸加强健康监察,一旦有怀疑个案即到公立医院接受隔离治疗;要求前线医护人员提高警觉,安排怀疑个案接受隔离治疗及尽快安排化验测试;要求各私家医生及医院加强留意及转介。

香港方面还设立通报机制,卫生防护中心开启相关事件专页,媒体天天追问报导疑似个案情况进展。

尽管到目前为止,香港还未确认一例患者,但这种防范于未然的作法,值得内地借鉴。这些措施,没有增加香港民众的恐慌,反而增强了民众的自觉性。一些去过武汉的发烧咳嗽病人,会自行申报,自觉到医院接受检测和隔离,各公立私家医院及医生都非常配合。

很显然,这次新型肺炎的出现,触动了香港人的神经。这一次,香港吸取了17年前的惨痛教训。

总之,在重大疫情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面前,来不得半点马虎,治疗和防护需要科学,信息的公开和社会治理水平,也要讲究科学和时机。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正如习总书记所言,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黄俊:市场风险偏好有所谨慎 逢低布局适当均衡配置

市场风险偏好有所谨慎,逢低布局适当均衡配置。关注年报业绩超增长并估值有优势的蓝筹股。行业研读:航空运输行业。今年春运民航恢复超预期,航班量超2019年同期。“探亲+旅游”双重驱动推高航空运输景气度;国际线明显修复,出入境政策利好显现;淡季商务恢复确定增强,期待“五一”旺季来临。

03-08 12:01

春运期间新能源汽车高速公路充电量同比增长近七成 充电桩建设加速​​​​​​​

记者从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了解到,2024年春运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公路充电量大幅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七成。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期间,新能源汽车高速公路充电量达到1.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35%;高速公路充电订单达到596.36万笔,同比增长53.29%。东海证券称,充电桩建设加速,行业需求向好,各车企新能源新产品迭代迅速,对市场销量构成有力支撑。行业供给端有序调整,价格趋稳,工业级、电池级碳酸锂供需双方继续深度博弈,价格震荡下行。

03-08 11:59

84亿人次大迁徙的春运收官:民航旅客量创新高,票价在春节后已“跳水”

不少平台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周,国内和国际机票的平均价格降幅就都超过10%。

航空那些事儿
03-06 16:13

民航春运收官:累计运输旅客834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春运期间,民航运输持续呈现高位运行态势,旅客运输需求充分释放。

03-06 14:29

对跨省劳动力流动倾向下降要防止趋势性误判

尽管中国劳动力跨省流动的趋势下降,但2024年春运的人员流动量显示“流动中国”的活力。

03-05 14:0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