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着招工复产的企业主担心着求职者的安全风险,已经复工的办公族关注着身边同事的健康状况,交通站点、社区楼宇等场所都希望能对人员风险有百分百的精准把握。一个集合国家卫健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和铁路总公司等国家权威实时数据的大数据平台正在提升复工人群对风险的把控度。
基于国家各部委的权威实时数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集团总经理吴曼青牵头数百名技术人员开发,于2月3日推出第一版密切接触者测量仪,于2月20日成体系发布了“一网畅行——复工复产通用管理系统”(下称“一网畅行系统”),免费面向公众开放使用。该系统由一个风险人群感知大数据中心、一个智能指挥平台,以及若干个细分场景应用组成。
用大数据替代“自证安全”
风险人群感知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源包括:确诊/疑似病人数据、密切接触者数据、乘坐飞机/火车的密切接触者数据、部分道路交通的密切接触者数据、近期去过湖北的人群数据、湖北流出的人群数据等。大数据中心将人群的风险等级做了具体界定,并以四种颜色标识予以区分。
在风险人群感知大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接入全国行政区划图,即能形成全国、省级、地级、县级四级地域风险等级,自动构建四级指挥平台。
目前已推广的场景应用包括可自查是否是密切接触者的“小护士”、为社区楼宇人员进出开发的“小管家”、为交通卡口和站点开发的“小战士”、为企业管理员工健康和活动轨迹开发的“小帮手”,以及为劳务输入和劳务输出对接而搭建的“小达人”。
中国电科软件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电科软信”)董事长、中国电科集团第三十二研究所所长江波告诉记者,该系统的核心在于实时更新的客观数据,“除了卫健委、交通部等部委的实时数据外,还包括所居住楼栋的风险数据,一共有9万多条实时数据。通过数据的比对,基本可以得出这个人是不是密接人员,现在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9%。”目前,最先推出的“小护士”的查询人次已经超过2亿,“小帮手”累计服务部门或企业430家,全国各重点省市确诊病例提前1天平均预测误差为0.75%,提前5天平均预测误差为2.48%。
据江波介绍,目前各地多以人工输入数据结合各部委的信息来进行风险管控,“这实际上是一种自证安全的方式,我填表告诉你是否去过高风险地区、是否发烧。通过实时的大数据库生成的密接人员应该是更可靠、更精准的,而且可以大幅减少社区人员的工作量。”
物联网起了大作用
目前,一网畅行系统正在上海市嘉定区进行推广。对于以“数联”见长的中国电科来说,此前在嘉定铺设的“物联网”在大数据抗疫中起了重要作用。
此前,中国电科以嘉定区为试点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中国电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群力在去年全国人大期间曾表示,在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除了光线、光缆、路由器等传统设施外,还延伸到感知器,全面打通实现了“物联、数联、智联”,将所有信息基础设施的节点交互相连起来,实现了资源层面的突破。
江波表示,基于嘉定区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城域物联转网,计划将“物联”和大数据平台的“数联”结合起来,做成一个示范案例。“小区里的摄像头产生的图像数据,转化成能够查询的二进制代码数据,再传送到应用平台做查询,通过时空比对形成密接数据,就能为小区的精准管控提供参考。比如我们之前在每栋楼布了摄像设备,就能通过算法调出在家隔离的人出没出过门,做到闭环控制。”
据江波介绍,除了摄像头,信息基础设施还包括门禁入口处的刷卡信息、烟感传感器等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去年,电科软信已在嘉定区的两个社区布了1万多个传感设备。
在上海其他区域,电科软信也在借助已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平台推广。“上海本地企业已经在各个区布了很多传感器,物联是他们的强项。通过和本地企业的合作,就能将嘉定模式迅速往其他区域复制,也把上海整体的新一代基础设施整合起来。”
地域和场景的可复制可推广
刚投入应用不久的劳务配对应用“小达人”,目前已经服务了33家单位。企业可查看系统推荐的个人求职信息,以不同颜色标识求职人员的密接情况;个人可查看企业招聘信息,系统同样以不同颜色标识企业所在区县的疫情情况;企业遇到隔离、交通、住宿等招聘人员无法到位情况时,可寻求政府协助,政府用户可查看本地企业发出的协助信息,针对性提供协助。
除了目前已经推广的5个场景应用外,中国电科于昨天推出了适用于学校复学的学生管理应用“小班长”,在今天又推出了“小雷达”,用于实时了解社区或单位周边的风险程度。
基于成熟的数据库,在半个月内开发出7个场景应用并不是难事。江波表示,“实际上开发的是数据接口,它背后的数据库是相同的。有了权威的数据库、精准的时空比对和核心的算法,我们就能瞄准不同的需求和数据群体,很快地做出新的应用,未来可能还会推出更多的具体应用。”
在应用推广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已经在使用“小护士”来查询就诊患者。“九院把‘小护士’用于查询来就诊的病人,以及陪同的家属。像牙科、眼科这些科室,就可以先把就诊人员筛选一道,如果属于重点关注人员,医生就要多做一些防护。”根据这一推广,江波认为同样可以针对不同细分行业做专门的应用。
目前,电科软信正在将物联和智联的集成应用平台往上海其他区域推广,作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进一步往长三角辐射。
据介绍,该项目主要生产工艺废气处理设备、真空设备以及温控设备等。
上海F1赛事三天观众超22万人次,票根联动销售额1.12亿元
在一份宣传资料上记者看到,这家公司将个人用户分为9种类型,个人标签达到3800项,网站2亿多个,互联网品牌6万个,每日处理数据量达到了100亿条。
信用的力量正在重塑交通行业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