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基建股涨停潮背后:重大项目有序复工 稳投资发力稳增长

第一财经 2020-03-02 16:14:47 听新闻

作者:祝嫣然    责编:刘展超

稳投资不代表重复建设,不能以经济结构的逆向调整和转型的成果为代价,即使在非常时期,优化产业结构也必须成为投资的基本导向。

随着逆周期调节力度加码,基建继续承担稳增长重任。国内A股市场上,3月2日大基建板块爆发,水泥建材、工程建设、园林工程等涨幅靠前。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东方园林等多股掀起涨停潮。

多位专家分析,疫情之后基建投资下半年有望进入加速上行的阶段。稳投资能够防止疫情从短期流动性冲击向中长期的投资影响演变,将影响周期压缩到最短,经济影响程度降到最低。但是,稳投资不代表重复建设,不能以经济结构的逆向调整和转型的成果为代价,即使在非常时期,优化产业结构也必须成为投资的基本导向。

重大工程有序复工

随着复工复产逐步推进,重大项目率先启动。能源、交通、水利、电力等领域的重大工程项目有序复工。近期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强调,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在投资端精准发力、提前布局,确保计划中的投资项目顺利开工,减轻疫情对于投资的负面影响,以稳定经济显得更为重要。要鼓励民间投资,进一步改善投资预期,增强民间投资的信心,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认为,当前中央重视稳投资,是针对疫情对投资的动态传导进行的前瞻性部署;此时出台稳投资政策,能够防止疫情从短期流动性冲击向中长期的投资影响演变,将影响周期压缩到最短,经济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2月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指出,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面做好“六稳”工作。

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快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加强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

水利部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9日,在建的110项重大水利工程中,已有22个省份的80项工程实现复工,占工程总数的72.7%。如不计算湖北和东北、西北地区因气候原因尚不具备复工条件的26项工程,重大水利工程复工率已达95.2%。

全国各地一批铁路重大工程项目陆续开工建设。3月1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基础配套设备设施工程——云约站正式进入复工建设。云约站是连接我国大宗商品铁矿石、煤炭、化肥等重要战略物资的中转基地防城港和其附近的企沙工业区的铁路专用线接轨站,建成后将实现工业区内千亿元产业集群的原材料、成品与铁路之间零距离接驳。

目前,广东省19个在建铁路项目已经陆续复工。辽宁省两条在建的高铁:朝阳至锦州海的朝凌高铁,内蒙古赤峰至朝阳喀左的赤喀高铁也已经全面复工。3月2日,浙江省首条自主建设的电气化铁路金台铁路南庄岭隧道贯通。这是浙江省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复工复产以来首个铁路项目重要节点的贯通。

电力方面,南方电网公司工程项目已全面复工。截至3月1日工程开工复工项目数达6664项,带动电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南方电网公司供应链管理部经理吴海泉介绍,疫情发生以来,该公司与1000多家供应商联系采购,有近七成反馈可投入生产。这些企业来自全国各地。变压器、电抗器这些主要设备是河南、辽宁生产的,通信光纤厂家是江苏等地的,塔材、母线生产的省份就更多了。

各地重点项目应开尽开

近期,多部委陆续推出政策、加速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快项目审批速度,要求重点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快开。

各地也将重大项目作为稳投资的重要抓手。2月以来,北京市、福建省、河南省、云南省、江苏省、四川省、江西省、山东省多地发布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

根据北京市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北京市2020年重点工程计划》,100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度在662亿元。而在2月23日晚间,云南省提出的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总投资预计达3.6万亿元。

2月26日,贵州省发改委透露,贵州省发改委联合贵州多家金融机构日前建立了贵州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融资对接保障机制,设立1800亿元补短板稳投资专项融资资金,用于支持贵州省的疫情防控重点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建设。

据悉,这笔专项融资资金重点支持贵州省脱贫攻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治理能力和应急能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民生领域补短板、重点保障生产企业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优先支持列入国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近期复工开工重点项目名单和列入2020年省重大工程项目名单、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名单、基础设施“六网会战”项目名单的项目。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经济展望》提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基建投资将成为稳增长的关键支撑。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稳投资作为 “六稳”的核心部分,是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手段。 只有地方政府妥善处理隐性债务问题,做好隐性债务平滑工作,才能为基建投资争取更大的发力空间。此前针对专项债的政策预调微调也是在为未来专项债的发行做铺垫,提前解决发行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并通过调降利率的形式为专项债的发行提供更好的流动性环境,以保证在项目额度下达后,能更快更好的发挥专项债资金稳增 长、补短板效应。

稳投资要与高质量发展对表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逆周期调节叠加资金面回暖,继续看好基建板块。从需求来看,新冠疫情的确对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酒店、餐饮、电影等消费类行业。从近期政府会议来看,全年经济目标并无变化,认为疫情平稳后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加码,基建可能再次承担稳增长重任。

上述研报指出,从宏观环境看,近期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表述均较为积极,2月17日,央行开展2000亿元MLF操作,中标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3.15%。2月20日,LPR随之下调10个基点,专项再贷款、定向降准等政策也均有空间,判断市场流动性充裕有望维持。

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蓓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消费需求受到一定的限制,投资端发力以稳经济显得更为重要。一是政府牵头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对于保障设施的高铁、公路、港口等继续投资建设,提高社会基础设施能力。

二是对基层医疗领域加大投资。本次疫情爆发,凸显出基层医疗的不足。加大对社区医院、三四线城市医院的硬件投资,鼓励生物制药、基因研究领域的投资。

三是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发挥经济中最活跃的民营经济的积极性,研究制定投资抵减税收、递延纳税、财政补贴、金融贴息等政策,引导社会资金进行投资。

四是继续加大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带动创新领域的产业链投资。

刘哲也认为,稳投资不能以经济结构的逆向调整和转型的成果为代价,即使在非常时期,优化产业结构也必须成为投资的基本导向。稳投资并不意味着要重复建设,而是要与高质量发展对表,与民生改善对接。稳投资的关键是稳制造业投资,而制造业投资更多地受到市场需求、经济预期、要素条件等市场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大改革力度,落实减税降费,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定企业家对于经济和经营的预期,实现从预期改善到投资改善的传导。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