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工业互联网频迎利好 专家预计今年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11%

第一财经 2020-03-20 11:36:35

作者:祝嫣然    责编:刘展超

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防疫物资供需对接、助力企业复产复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新基建”的一部分,工业互联网迎来诸多政策利好,有望开启新一轮投资热点。

3月20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展融合创新应用、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壮大创新发展动能、完善产业生态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六个方面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

反映在国内A股市场上,截至3月20日上午收盘,海量数据(603138.SH)、广东榕泰(600589.SH)涨停,万达信息、汇金科技涨超5%,安恒信息、华宇软件、浪潮信息等大幅上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表示,《通知》的发布,将进一步释放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拉动和融合应用带动等外溢效应,缓解疫情影响,筑牢“六稳”根基,近期支撑全年发展目标的实现,长期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会议指出,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工信部也多次强调要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

辛勇飞表示,我国是网络大国也是制造大国,发展工业互联网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巨大市场空间。在政府引导下和产业各方积极推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功能体系加快构建、融合应用创新活跃、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知》指出,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的高质量外网,打造20个企业工业互联网外网优秀服务案例。鼓励工业企业升级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打造10个标杆网络,推动100个重点行业龙头企业、1000个地方骨干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升级。

为深化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鼓励各地结合优势产业,加强工业互联网在装备、机械、汽车、能源、电子、冶金、石化、矿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融合创新,突出差异化发展,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总结实践经验,制定垂直细分领域的行业应用指南。

《通知》指出,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促进复工复产。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连接优势,鼓励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信息、技术、产能、订单共享,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资源的精准配置与高效对接。鼓励大型企业、大型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工业APP服务。

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防疫物资供需对接、助力企业复产复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金证券计算机首席分析师翟炜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大概有四分之一工业制成品来自中国,中国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疫情会加速企业上云。比如工业互联网精准对接了医疗物资供需,同时,缓解了中小企业因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复工压力,助力其快速恢复生产经营。

《通知》还提到,促进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企业加快工业设备联网上云、业务系统云化迁移。加快各类场景云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工具普及力度,降低企业数字化门槛,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

翟炜表示,为实现国家百万企业上云目标,每个工业产值超2000亿的城市需要上云约 1.5 万家企业,1000-2000 亿城市上云 7500 家企业,500-1000 亿城市上云 3800 家企业,100-500 亿城市上云 950 家企业。最理想方式是建成类似公有云,让制造业企业都能通过上公有云享受服务,从而提升整体效率。

“在整个工业互联网里面做平台会非常有前景。在公有云模式下,各类企业可根据需求付费采购平台上的应用。按照我国大概40万-50万家制造业企业,每家平均10万元-20万元/年付费采购应用来计算,大概就有400亿元-500亿元市场空间。而且购买服务具有可持续性,所以市场前景非常可观。”翟炜说。

平安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工业互联网作为国内“新基建”的代表,也是近年来国家政策引导和发展的重点,在疫情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上也在要求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力度,行业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预计行业从网络基础设施到平台,再到应用甚至是安全等各环节均将受益。从计算机行业角度看,主要业务主要集中在平台厂商、集成商以及部分安全企业上,其中平台企业发力更早,而且正在一些垂直行业的标杆企业中得到应用,凭借着对国内工业企业和所在行业的深度了解,未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辛勇飞介绍,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2.13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为55.7%、47.3%,占GDP比重为1.5%、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7%、9.9%。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约为3.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11%。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