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非接触”催热自动驾驶投资,产业协同提速商业化进程

第一财经 2020-03-27 21:06:27 听新闻

作者:邱智丽    责编:宁佳彦

需求倒逼技术革新,尤其是5G、新基建投资力度的加强,使得无人驾驶赛道有所回暖。

疫情催生的非接触式服务需求,让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普通消费者视野。以无人快递车、无人消毒车为代表的低速无人配送小车的应用,客观上也推动了整个市场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关注。

从VC转向产业投资

“人员的隔离,会使货主和传统运输企业更多地关注无人驾驶商业化的前景,政策方面也会有倾斜。市场开始慢慢吸收这一项新的技术,感受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高效。”图森未来副总经理薛健聪告诉第一财经。

需求倒逼技术革新,尤其是5G、新基建投资力度的加强,使得无人驾驶赛道有所回暖。

今年一季度包括Waymo、驭势科技、小马智行等在内的自动驾驶公司纷纷拿到大额融资,融资规模超过25亿美元,除了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外,以丰田、博世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厂商和一级供应商巨头也在加速入局。

从投资主体来看,无人驾驶赛道开始从财务型投资,转向资源型投资和产业合作,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以及细分场景应用方。在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贺雄松看来,无人驾驶和互联网创业最大的区别在于硬件是很重要的一块,迭代速度需要整个供应链的配合。

唯有科技企业、传统主机厂、新创主机厂共同定义自动驾驶平台,迅速扩大自动驾驶车辆,来积累在路上真正行走的车辆数据,补充、提升自动驾驶的功能,才能加速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

“现在正是无人驾驶从VC投资向产业投资转变的阶段,无人驾驶的价值和需求已经得到产业认可。”在近日一场线上分享会上中科创星创始人合伙人米磊表示,他认为无人物流需求的爆发和牵引,会导致一些乘用车车商把一部分产能转移到生产物流车,2020年自动驾驶领域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2020商业化元年?

几家欢喜几家愁,正值自动驾驶市场融资全面开花,有的公司却倒在了黎明前。

一周前自动驾驶卡车创业公司Starsky Robotics在经历缩减车队规模、大规模裁员风波后,依旧未改变宿命,最终因资金链断裂宣布关闭。该创始人在自我复盘中详细介绍了自动驾驶当下面临的问题,包括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以及自动驾驶赖以生存的监督学习技术并非如宣传中强大,技术瓶颈难以突破等。

抛开技术路线问题。贺雄松认为自动驾驶的迭代需要慢慢积累,它的容错率可能是百万分之一,这就对算法提出极高的要求,需要到各个场景去做测试,寻找问题所在。刚开始问题会出现的比较快,但越往后可能很长时间都找不到一个问题,按照车规级的标准,要达到系统的容错率,就是一个漫长的路程,正因如此跨界整合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客户不为技术买单,只为产品买单。对当前的自动驾驶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从技术到产品的落地,是否有落地的场景、能够真正解决客户的需求。”米磊强调。

这促使无人驾驶投资标准也发生变化。以往行业更偏向于拆解自动驾驶,从核心技术的角度进行布局,聚焦于视觉识别、激光雷达、高精地图、计算平台等单点技术投资。如今更偏好从场景出发,在能够看清商业化路径的前提下去落地场景,围绕场景来做投资。

2020年究竟能否成为自动驾驶商业化元年?对此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朱岩曾告诉第一财经,一方面要看主机厂愿意付出多少溢价,来购买自动驾驶方案或零部件,依靠技术的先进性可以定更高的价格,赚取更多的毛利,这是最直接最清晰的商业化方式。其次是否存有新的商业模式,例如订阅式,按照服务、流量、体验去付费,在新的车联网时代这一模式将有可能大规模推广。

“无人驾驶的量产,一方面依赖于技术的成熟度,这个技术包括软硬件多个层面的成熟。”薛健聪强调。此外无人驾驶能够真正去帮助到实体经济,也大大依赖于法律法规的健全。目前,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在政策及商业化落地层面给予很多必要的支持。例如很多城市已颁发出了无人驾驶公开测试牌照,积极支持路测,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