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回暖信号频现,中国经济底部回升势头仍待巩固加强

第一财经 2020-03-31 18:14:10

作者:祝嫣然    责编:杨志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撰文分析称,通常下半年经济总量占全年55%,上半年占45%,其中一季度占20%左右。只要二季度后经济加快恢复,我们有机会弥补1~2月份的经济损失。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以及逆周期调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3月中下旬以来,经济频现积极的回暖信号。

但当前经济运行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3月份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专家分析,必须加快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更紧密地衔接起来,确保中国经济底部回升势头不断得到巩固与加强。

经济进入温和恢复轨道

从先行指标来看,3月份PMI指数出现V型反弹,显示复工复产成绩显著。国家统计局3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制造业PMI为52%,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上月回升22.7个百分点。

这一数据发布后,3月31日,沪深两市冲高回落,截至收盘,沪指涨0.11%,深成指涨0.58%,创业板指涨0.61%。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表示,本月PMI数据反映企业当前复工进度较好,国内供需两端均出现明显恢复。目前政府和监管层短期内出台的各项针对疫情的政策已经较为充分,随着政策的加快落地和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政策效应已逐渐显现,国内经济开始进入温和恢复的轨道。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30日表示,从最近调研情况看,多数地方反映,3月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明显好于前两个月,一些行业产能利用率稳步回升。3月中旬,国家电网旬日均发电量同比下降2.9%,降幅比2月下旬收窄5.6个百分点。另据相关行业协会调查,机械行业开工率达到93%,轻工、纺织行业重点企业开工率分别达到90.6%和97.1%。

工程机械数据被认为是经济的晴雨表,相关设备需求正迎来恢复性增长。太平洋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预计3月份国内挖机销量将突破4万,相比去年同期仅个位数下滑,在今年开工延后一个月的情况仍实现这一销量,超市场预期。特别是在3月中旬,随着各地项目复工加快以及物流等渠道畅通之后,开工和销售呈快速上升趋势。

3月27日的政治局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到将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这将为后续基建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弹药。

上述研报称,基建和地产投资有望加速,并在二季度或将面临较强的抢工预期,有望刺激行业下游客户反而加大对设备的采购力度,开工潮后延设备需求有望在二季度迎来释放,工程机械销量将迎来强劲增长。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撰文分析,疫情冲击不改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疫情没有伤及“筋骨”,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1-2月份主要指标占全年总量较小,后期弥补损失的机会较大。通常下半年经济总量占全年55%,上半年占45%,其中一季度仅占20%左右。只要二季度后经济加快恢复,我们有机会弥补1~2月份的经济损失。

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虽然经济已经出现了诸多积极的变化,但说经济全面企稳还为时尚早。3月份PMI指数处于荣枯线上,并不能表明经济活动已全面恢复。3月份PMI较2月份明显上升是反映当前多数企业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比上月有所改善,但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常情况下,当PMI连续三个月以上同向变化时,才能反映经济运行的趋势性变化,仅仅单月数据升至荣枯线上,并不能判断我国经济已完全恢复正常水平,实现趋势性好转,还需持续观察变化。

上述负责人强调,3月份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仅凭3月份PMI数据尚不能判断经济是否已经企稳回升,经济是否回暖还要看未来几个月采购经理指数能否延续扩张走势,后期走势仍需密切关注。

当前经济运行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由于疫情在国外快速扩散,多国经济受到较大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环境趋于严峻,我国出口压力增加。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4%,处于收缩区间。

章俊表示,海外疫情继续蔓延拖累全球经济进入技术性衰退,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当前全球“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低生产率增长”环境对货币政策调控构成挑战。

受疫情影响,不少外贸企业面临复工难、运输难、履约难、接单难、贸易壁垒增多等阶段性难题。随着国际疫情进一步扩散,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3月27日在“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与市场展望”在线论坛上表示,外贸压力骤增,疫情下生产受阻是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出口下滑,将造成长远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在今年1~2月下跌了17.2%(美元计价),进口同比-4%,虽略好于2008年同期,但由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处于早期阶段,随着企业逐步复工,国内出口产能有望恢复正常,但后续需关注海外疫情扩散对外需的影响。

政策有待继续发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要充分认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空前严峻和复杂,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更紧密地衔接起来,确保中国经济底部回升势头不断得到巩固与加强。

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为了避免国内经济陷入“债务-通缩”螺旋式恶化的资产负债表式衰退,短期内仍有必要加码货币财政政策。未来在货币财政政策上仍有可能从以下两大方向进行加码:

第一,央行不仅会加大定向降准或专向再贷款等措施力度,也会进一步下调MLF和LPR利率以稳定企业生产经营预期、切实降低企业融资压力,并适时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以优化银行负债结构,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第二,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带动更多基建投资增长,托底经济运行。同时将预算赤字率提升至3.5%,并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来为新基建提供融资保障。

沈建光认为,经济衰退的持续时间大概率不会持续超过一年。目前各国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做好疫情的防范与控制,尽量缩短疫情冲击的时间。另外,还应该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配套社会公共政策、财政货币政策,防范因金融资产的恐慌性抛售造成的流动性危机以及各种连锁反应。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