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滴滴联手多地政府派发1亿元优惠券 头部平台撬动产业复苏

第一财经 2020-04-30 19:11:34

责编:王媛丽

滴滴联手多地政府派发1亿元优惠券。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一度按下了暂停键的中国经济,正回到正轨。

记者注意到,全国多地政府都在派发消费券,通过刺激消费促进生产,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同时,由政府鼓励消费,也能恢复消费信心,让居民衣食住行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日常生活逐步回归正常。

4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今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5.1%,是最大的贡献力量,也是主导需求的力量。

周四,互联网出行平台滴滴宣布与多地政府联合派发首期总额在1亿元规模的出行优惠券。分析人士认为,政府与滴滴、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平台合作发放消费券,一方面可以保证发放程序公开透明,另一方面,可以借互联网平台的规模效应,大大提高消费对经济拉动的效率。

多地派发消费券刺激经济

受今年1月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我国GDP增长同比下降6.8%,是有统计以来首次录得单季负增长。不过,3月数据显示出经济正在快速回暖,其中消费成为经济三驾马车中最强的动力。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当前经济工作进行部署。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要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

“一些地方政府推出的消费券政策,对扩大当地居民消费、促进市场活跃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毛盛勇在同一天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根据商务部数据,截至4月9日,全国已经有7个省20多个地市组织发放了不同形式的消费券,并且范围仍在不断扩大。另据媒体统计,截至4月27日,全国共有52个城市和地区宣布向居民发放消费券,总额最高的高达20多亿元。

和过去主要以投资基建等方式拉动经济的模式相比,政府派发消费券的做法摆脱了钢筋水泥思维,着力于需求侧,由需求带动供给,保持经济的活力。

记者发现,这些消费券的使用范围多与为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饮、出行、住宿、旅游、教育等领域,属于刚性需求。从发放的渠道来看,微信、滴滴、支付宝、拼多多等互联网平台的渠道最为热门。

一位长期观察互联网行业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依托互联网平台发放电子消费券,首先是因为他们覆盖的产品多、地域广,有巨大的规模效应,本身就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能有效满足用户的需求。

其次,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和定位,精准地触达消费者,能保证发放程序公开透明可回溯、效果可追踪。

而且,政府在考虑发放消费券时,通常会选择能够带动产业链上游发展、或横向关联行业多的品类,比如高频刚需的交通能够利好运输流通行业,餐饮消费能带动上游种植生产行业复苏等。

记者注意到,各地政府都把交通出行纳入消费券的发放。如在河北、天津、成都、厦门、长春、重庆、南京、青岛等地,滴滴和当地联合派发的出行礼包首期总额超过1亿元,其中仅广州市派发规模就达2500万元,以拉动消费。

多地还与微信、支付宝合作,进行家用电器专卖店、书店、餐饮企业、景区门票、酒店住宿、美容美发等多种场景适用的消费券分发。餐饮方面,银川市与美团点评合作发放了500万元消费券。电子券上线的三天后,当地餐饮订单交易额周同比增长6倍。

消费券撬动经济产业复苏

由于疫情席卷全球,不少国家都通过派发现金或代金券来刺激消费、保持经济的活力。如美国向低收入人群每人发1200美元,以解燃眉之急。日本则面向所有国民每人发放10万日元补助,不过,许多家庭都决定把钱存起来。

和直接发放现金相比,国内的消费券更能够发挥杠杆效应,撬动更多的消费。受消费刺激和经济回暖影响,A股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等大消费板块持续上涨。

4月27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蚂蚁金服研究院发布一项研究结果。通过观察杭州地区消费券使用效果,研究人员发现,每1元消费券能带动3.5元的新增消费。

由于出行类消费券能够连接不同的消费场景,因此对消费的放大效应,还要超过餐饮、百货类消费券,能最大程度发挥消费的乘数效应。

“不同于其他平台即买即用的工具属性,出行平台在激发消费上更具有前置激发效应。当用户打开滴滴App时,除了出行产生的消费,到达商场、餐厅等目的地后也能激发在其他场景的消费可能性,因此出行类消费券能引发多重消费可能。”前述分析人士认为。

从行业角度看,以互联网平台为抓手,其作用不只局限于提振消费,还能有力带动上游产业链,从而在疫情冲击下,维持行业生态的稳固,促进行业的复苏。

以出行行业为例,由于疫情期间各地居民减少出行,司机订单量骤降,而上游租车公司除了各种刚性开支,还要偿付银行贷款、保险保费等等。一旦任由租车公司资金断流,可能会导致行业生态的长期恶化。

今年2月,滴滴与3000多家合作租车公司分别展开沟通,呼吁全国范围内的租车公司暂停收取司机当月租金。据统计,疫情期间,滴滴平台的合作租车公司已累计为全国近30万名租车司机提供近10亿元的租金延免等各类帮扶。

租车公司天津时一有限公司副总裁叶郁萌对第一财经表示,公司响应滴滴的倡议,为司机师傅提供了租金的延租方案。90%以上的司机师傅都选择了延租方案,总数近万名。

滴滴还排摸了租车公司金融负债的情况,牵头与金融、保险机构沟通,为租车公司提供贷款延期、展期、流动贷款等金融支持。

​“经过与20家金融机构交流,很多机构愿意为冲击较大的租赁公司提供最长3个月的贷款展期,为租车公司纾困解忧,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滴滴相关负责人表示。

平台经济成为抗疫复工抓手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近日撰文称,疫情发生以来,共享经济平台在满足非常时期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社会应急状态下关键物资供需调配、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灵活就业机会和增加人们收入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

她建议,应充分发挥共享经济新业态对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激发消费市场潜力、促进和稳定社会就业等方面的潜在动能。

截至1月25日,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覆盖超过12亿人口。1月23日,在武汉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要求下,武汉市内公共交通全面暂停运行。

为了保障市民必须的出行需求和生活物资运输,滴滴1月24日即动员了1336名志愿者司机,组建 “社区保障车队”,供武汉当地社区调遣。此外,滴滴还成立了“医护车队”,免费接送武汉一线医护人员8600余人。

随后,滴滴医护车队逐步从武汉拓展至上海、北京、厦门、宁波、南京、成都、济南、长沙、合肥、重庆等城市。截至3月中,车队已在全国15个城市负责2.5万名医务人员的通勤。

为支撑志愿者车队的运营,滴滴投入了2亿元专项资金,用来支付司机津贴、采购防疫物资等等,展现了头部互联网平台强大的资源调配和快速的动员管理能力。

由于互联网平台能够在全国迅速落地产品服务的安全标准,因此也是政府推进防疫情和稳生产的重要抓手。

2月18日,滴滴设立1亿元基金,在全国230多个城市为滴滴网约车免费安装防护隔离膜,防止飞沫传播。滴滴还在各地防疫站向司机发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要求司乘必须戴口罩、司机上报体温、车内勤消毒勤通风。

并且,滴滴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利用AI防疫质检系统、口罩佩戴识别技术、智慧防疫码等技术手段,确保司机做好个人防护,车辆消毒信息透明可查。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告诉第一财经,司机佩戴口罩、安装隔离膜等安全标准,提高了网约车在疫情期间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乘客乘坐网约车的顾虑。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更多的司机参与到抗疫行动之中,扩大网约车供给,为社会基本出行提供保障。

为了保障司机利益,滴滴还宣布,2019年12月15日至新冠肺炎疫情结束期间,所有完成线上订单的司机,包括确诊和因疑似被隔离的司机,自隔离或住院之日起至出院,都可获得每天300元住院津贴,特殊情况下可获得最高50万元的专项保障金。滴滴还给予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司机及其家庭提供一次性5000元确诊补助金。

此外,虽然宏观经济受到冲击,但互联网平台在保就业方面仍大有可为。

近日,滴滴与退役军人事务部签署了退役军人合作协议,滴滴将为退役军人提供超过1.5万个就业岗位。除此之外,滴滴还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荐的线上平台机构之一,向更多人群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出行行业就业者复工。

由于出行生态得到保护,运力有了安全保障,加上全国逐步走出疫情的阴霾,近期全国居民出行消费发生了显著的反弹。

据知情人士透露,滴滴平台上网约车订单在3月初较2月平均水平大幅攀升一倍多,并保持快速增长趋势。3月,网约车完单量在两周里提升了超过50%。预计4月末的完单量将恢复到去年同期的八成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后疫情的经济复苏进程中,互联网平台可以打造“需求——生产——就业——收入——需求”的产业闭环。在这个闭环中,互联网平台不仅衔接了需求和生产端,同时推动就业和收入端,对每个环节都产生正向影响。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