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直播带货潜能大但问题也不少,代表建议加强审核监管

第一财经 2020-05-22 16:47:08 听新闻

作者:章轲    责编:胥会云

有关部门应细化对直播带货的监管措施,将直播带货纳入市场监管正轨,打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

某短视频平台上400元一斤的网红产品烤虾,有消费者购买后发现是“三无”产品;直播明星在一场近400万人观看的直播中卖出的阳澄湖大闸蟹,被曝出并非产自阳澄湖;被众多网红称为“遛娃神器”的儿童轻便童车,抽样结果100%存在安全风险;走红的美白产品暗地里添加了违规的化学成分,使用时会释放出甲醛……

作为技术革新升级与网红“粉丝聚焦效应”融合共生的产物,直播带货销售方式已成为电商行业最受热捧的潮流。但也暴露出产品质量及安全无保障、虚假宣传、维权无门、税务合规等问题。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国君今天(22日)表示,有关部门应细化对直播带货的监管措施,将直播带货纳入市场监管正轨,打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

“透过火爆的直播间,可以看到中国直播经济的巨大潜能,但以直播带货方式销售的产品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岳国君说。

3月3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担心商品质量没有保障”和“担心售后问题”是消费者不喜欢直播电商购物的两大主要顾虑,分别占比60.5%和44.8%。

消费者没有使用直播电商购物的原因 资料来源:中消协《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3月15日发布的《社交类应用软件“隐形电商化”行为调查报告》也显示,47.26%的消费者表示收到的物品质量一般,18.28%的消费者表示质量不太好。此次调查样本中的50件商品,有9件商品分别存在无商品信息、无生产日期、无材质证书等证明材料,以及包装简陋、有瑕疵、胶痕明显等问题。

岳国君告诉记者,某明星主播直播首秀在网民中引起不小轰动,其总销售商品数量超过91万件,超1.1亿元,而这次直播带货的多个产品或企业曾遭行政处罚:列其直播商品销售榜第一名的某品牌麻辣小龙虾,当日销售额超过1300万元,但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其运营主体曾被当地市场监管局处以罚款;该主播售卖的某品牌雪糕也在2019年因发布违法广告被市场监管局处以罚款。

岳国君在此前的调研中发现,直播带货中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频现。同一产品,某明星直播间的价格比电商平台贵出不少,不符合直播间宣传的“全网最低价”。某主播在今年3月的一场直播中宣传使用了“最新鲜、最好”等极限用词,误导消费者,已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及《广告法》。

岳国君说,直播带货中主播与平台角色不清,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该向谁维权、如何维权却困难重重。主播们到底是广告代言人、广告发布者,还是销售人员,仍存在一定争议。而主播身份的不确定性,导致其违法或侵权行为适用的法律,以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存在不确定性。

消费者认为直播购物存在的问题 资料来源:中消协《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

另外,税务合规问题也时有发生。岳国君说,头部直播带货明星月入百万、年入千万的行业收入水平早已人尽皆知,网红直播引发千万人追捧,也必然因为其收入可观。然而,由于网络主播收入来源较为复杂,直播带货中也普遍存在私下交易的情况,偷税漏税的传闻时有爆出,且金额巨大。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达到4338亿元,预计今年受疫情“宅经济”影响,市场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

岳国君表示,直播带货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说明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没有跟上新商业模式的发展需求,加快规范直播带货行业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岳国君建议,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电子商务法》等现有法律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强化监管措施。厘清不同主体的责任边界,加大对平台、经营者、主播的审核、监管力度;强化平台的监督管理责任,强化监管责任划分与协同,同时建立统一的直播带货违法举报及维权平台,将直播带货置于全民有效监管之下,对于随意夸大其辞、欺诈和误导消费者的直播带货行为纳入社会诚信考核体系,将违法情节严重、劣迹较多的主播拉入黑名单,实行市场禁入,提高违法直播带货成本,增强监管震慑力。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今年两会上,已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加强直播带货的监管。全国人大代表曹金萍表示,网络空间的无地域性、直播的即时性、主播的低门槛准入性等给监管及取证带来极大困难。目前对直播带货新业态从国家层面还没有明确的规范,亟须建立规范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张兆安也建议直播电商建立自律机制,做到产品合规、销售合规和售后合规,解决监管难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