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WHO:新冠疫情下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遭严重干扰

第一财经 2020-06-01 22:31:12 听新闻

作者:冯迪凡    责编:王蕾

WHO资料显示,每年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致死4100万人,相当于全球所有死亡人数的71%。

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最新调查显示,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开始以来,非传染性疾病(NCD)的预防和治疗服务受到严重干扰。

WHO的此项调查由155个国家在5月的3周内完成,调查证实了这一影响是全球性的,不过低收入国家受影响最大。

WHO指出,这种情况非常令人担忧,因为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罹患严重新冠病毒肺炎相关疾病且死亡的风险更高。

WHO总干事谭德塞对此表示:“这项调查的结果证实了我们在最近几周来从多个国家方面了解到的(事情)。”

“自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开始以来,许多因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需要得到治疗的人就没有获得他们所需的医疗服务和药物。”他指出,“至关重要的是,即便是在同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的同时,各国必须找到创新的方法来确保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服务可以持续。”

普遍出现卫生服务中断情况

WHO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国家的卫生服务已部分或完全中断。在接受调查的国家中,其中超过一半(53%)部分或完全中断了高血压治疗; 49%部分或完全中断了用于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服务, 42%部分或完全中断了用于癌症的治疗,31%部分或完全中断了用于心血管紧急情况的服务。

报告指出,尽管康复是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在罹患严重疾病后健康恢复的关键,但调查中近三分之二(63%)的国家/地区的康复服务已中断。

同时,在94%的受调查国家中,在非传染性疾病领域工作的卫生人员被部分或全部调动到抗击疫情的部门。

亦有超过50%的受调查国家表示,公共筛查计划(例如乳腺癌和宫颈癌)的推迟也很普遍。

据悉,中断或减少卫生服务的最常见原因是取消计划中的治疗,公共交通减少以及人员缺乏。

在报告卫生服务中断的国家中,有五分之一的国家(20%)则指出,中断卫生服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药品、诊断和其他技术方面的短缺。

WHO并指出,一个国家在治疗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服务中断水平与该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进展之间似乎存在关联,这并不令人惊奇:随着一国国内疫情从零星病例上升至社区传播,卫生服务就会变得越来越混乱。

从全球来看,也有三分之二的国家报告说已将非传染性疾病服务纳入其国家新冠病毒疫情防备和响应计划 。在高收入国家中这个比例是72%,而低收入国家则为42%。

在这些国家中,最常提供的非传染性疾病服务包括针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牙科服务,康复和戒烟活动通常没有广泛包括在应对计划中。

IHSMarkit生命科学主任依兹米莉埃娃(MilenaIzmirlieva)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卫生系统的医疗激增能力不足。

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减少病床压力的一种可能的解决办法是,将医院其他病区的病人转到社会服务机构中,以便医院能更快地将重症病人转到低依赖性的普通病床上,而另一种选择是推迟非紧急手术。然而,这些措施对其他患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一些紧急手术程序也可能被推迟,尤其是在医生、护士生病的情况下。

实施持续护理的替代策略

不过,WHO这份报告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感到鼓舞的调查结果,即大多数国家已经制定了替代策略,以支持风险最高的人群能够继续接受非传染性疾病治疗。

在报告上述非传染性疾病服务中断的国家中,在全球有58%的国家现在正在使用远程医疗(通过电话或在线方式提供咨询)来代替面对面的咨询; 在低收入国家,这一数字为42%。 同样,超过70%的国家指出,他们已经收集了患有非传染性疾病NCD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人数的数据。

WHO非传染性疾病司司长麦克莱森(Bente Mikkelsen)博士说:“要知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卫生保健中断对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全部影响,恐怕仍尚待时日。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是,不仅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更容易感染该病毒,而且许多病人无法获得所需的治疗。” 他指出,“非常重要的是,不仅要将对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照料纳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应对和准备计划,而且还要发现实施这些计划的创新方法。”

WHO资料显示,每年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致死4100万人,相当于全球所有死亡人数的71%。其中每年有1500万人死于30至69岁的非传染性疾病;这些“过早”死亡中,有超过85%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