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基建来了,智慧交通还远吗?| 新基建,融合加速键

2020-06-13 21:15:17

责编:张煜可

“我们是地地道道的交通大国,但我们不是交通强国,我们希望借着新基建的东风,使我们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加速迈进。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我们的畅想,人悦其行、物畅其流、国以其强,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路海空(华为政企交通业务总经理)

6月12日19:30,「新基建,融合加速键」系列云上会的线上空间,汇聚了国际道路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杰,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博导张卫华,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大数据实验室主任教授刘一,华为政企交通业务总经理路海空,以及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

本场云上会由华为云WeLink提供技术支持

 

以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还有区块链等等这些作为数字的技术核心基础新基建将会为交通行业带来一次非常深刻的数字变革,也将会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强力引擎。在新基建的浪潮之下,不难想象,交通将不再仅仅是传统上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几个垂直领域独立的客运或者货运,而是围绕着旅客的出行流、货物的运输流、交通综合的监管流而形成的一个综合立体的大交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体系。在这个过程当中,新基建的作用是什么?会如何来落地?会为现有的交通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智慧交通的出现又会为未来的出行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五位重量级嘉宾分别从自己的专业角度给出了答案。

洪方明:华为云与行业结合,赋予交通领域“智能”

华为云在新基建当中面临着一个非常巨大的机遇,我们看到的是华为云本身与行业的结合。我们经常会讲目前处在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时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工智能带给每一个行业的变化,华为云除了做好自身的能力,另一个优势就是云+5G+人工智能对于每一个行业的赋能,华为云和行业的结合体现了一个变化方面,华为云自身构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平台,华为芯片级、多元的算力是我们的基础。

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生产的关键要素。通过人工智能和云技术、大数据的引入,大大地减轻广大交通领域工作人员繁重的劳动,在相对比较恶劣的环境下,可以通过5G的技术,把相关的信号、运行情况、状况反馈到办公室进行分析,缓解工作人员压力的同时,交通方面会更精细、安全。我们同样也可以对其他行业进行应用,包括高速公路、车路协同、视频等等,它们背后就是我们的平台,云的技术。

我经常在全国跑,到了雨季,我经常是晚上的航班,会在机场等到晚上三四点钟,这反映了恶劣的天气、外部环境导致交通调度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信息数据目前机场互相的打通这一块共享还不足,航司和航司之间,数据没有做到打通,我们通过华为数字化的能力,通过知识的积累,未来可以把机场之间的数据打通,把人流物流打通,航班信息、航司、航路的打通,会带来非常多的便捷,整个运行效率、出行效率会带来很大的变化。

 

路海空:适配不“错配”,交通行业新基建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华为的视角来看交通行业的新基建,我觉得首先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不管从交通强国的国家战略来讲还是从现在新基建的政策层面来讲,都是对整个行业巨大的利好。另外随着5G、云、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催生的动力。华为恰恰是在技术方面准备最充分的,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当然,机遇也是和挑战并存的,我们认为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技术的准备度和行业或者场景需求的适配,怎么样更好地满足特定场景的需求,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新基建是从传统物理交通的基础上再造一个数字交通,从数字交通来讲,首先是大量的物理设施,大量的路边设备首先都要完成数字化和数据化,这个时候就结合了物联网的技术和云的技术。第二,在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之上进行万物互联,把所有已经完成数据化的基础设备联接起来,使数据自由流通。华为就是做通信起家的,我们说交通是物理世界的通信,通信其实是数字世界的交通,华为在数字世界构筑和积累的能力,可以完美地在新基建浪潮下与传统交通结合,构造一个泛在的连接。在泛在联接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洞察行业的需求,结合我们的实践和行业的标准和规范,构建一个行业的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构筑一个立体的体系,以这样一个体系为基础,进行整个传统交通新基建向数字交通基建融合和转变。

今天我以机场为例,我们跟深圳机场在2017年的时候开始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把深圳机场的数字化转型作为我们双方共同拓展的目标。在2017年开始,我们对深圳机场进行整个数字化的重构,包括全面感知、泛在的连接,在机场搭建一个数字化平台,再与各个行业应用相结合。深圳在繁忙期间基本上每天的航班起降次数超过1000架次,在高峰期不到一分钟就有一架航班起降,过去每天要有值班员和航空管制员对机位进行人工分配,每次分配机位要花三到四个小时,而且一旦有航班延误会导致重新分配,那样根本来不及,我们经常会碰到机场明明有廊桥,但是飞机靠不过去,只能坐摆渡车,我们现在通过和深圳机场深度行业的洞察,给他们做了一个云+AI智能机位的分配,每天1000架次的航班,现在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智能的分配。如果出现故障问题,重新刷新迭代也是在一分钟之内,这个非常实用,我们通过一个小点简单的创新,算下来每年可以让深圳机场有400万人少坐摆渡车。这就是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在出行过程当中感受到数字化转型和新基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就是说技术是有温度的。

 

刘文杰:交通领域新基建三要素 信息、协同、创新

我理解的新基建最简单的概念就是智能交通,它是数字化的交通设施和智能化的运输服务相结合的一个概念。既然叫新基建,它和传统的老基建有一个大致的区别,它是信息+基础设施。新基建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人提出来的,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为了解决技术瓶颈不足,经济动力不足的问题,当时克林顿上台时间不长,就推出了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计划叫NII,也就是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的信息高速公路。从字面上来说,可以理解这个信息高速公路它和交通有一个天然的联系。

新基建的内涵,实际上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第一,信息;第二,协同;第三,创新。信息就是信息基础设施,要求我们要广泛地采用信息技术来推动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的融合,包括它的建设,包括它未来的发展。协同要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来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的升级,解决交通运输更高的品质,更安全,更便捷,更绿色,更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另外创新就是不断地提升交通运输的科技研发等级,聚焦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来推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解决重大的短板领域,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这一次正在疫情发生的大背景下,我觉得新基建概念的提出对于社会的发展有更深层的意义。大家知道1998年第一次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高速公路产业的大发展,2008年美国引发的次贷危机,全球的金融风暴,4万亿投资的拉动,当时有2万亿投向了高速公路,应该说2008年这一次带动了高速公路的发展。我认为这一次新基建将大大地加快智能交通体系的建设,对未来智慧交通的发展会带来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刘一:新基建能化解行业痛点,坐飞机也许不再那么麻烦

新基建会带来信息的联通包括智能计算能力的提升,给航空运输业一个极大的赋能。比如说我们能够更好地保障飞行安全,当前我们民航安全局局方以及多家公司已经实现了航空安全预警。在高效运行的领域,民航运行的大数据也可以助力航班和空中交通流量的顺畅,每一架飞机每天要飞三、四个航段,航班的运行控制,编排和地面保障需要采集的数据非常多,计算以及辅助决策的要求也是非常复杂的,一些自动化的数据采集技术,包括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技术需求很迫切。

我想着重提一提旅客服务领域。大家可能都有感受,坐飞机或多或少都有比较麻烦的感觉,比如去机场,因为机场离市区一般比较远,经常怕晚点,很早去,结果到了那里有可能飞不了,等着。办理值机,安检、登机也很麻烦,好不容易办完以后,有可能还要再坐摆渡车,也很麻烦,到了目的地以后还要等行李,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借助与新基建,打造面向行业应用的大数据中心,实现各个领域数据的共享,能够让我们的航班流、旅客流、行李流、货物流和综合交通流更加顺畅,所以说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机遇。

我觉得我们这种行业级的新基建,和所谓通用级的新基建和数字化转型还有所区别。我们以民航为例,需要更多地针对我们这个行业痛点深入的剖析,不能够简简单单的做一些信息技术和算法的平移,需要我们对于这个行业的痛点有深入的理解,回归解决问题的本源,坚持需求导向,不能仅仅是技术导向,更不能是产品导向,我们已经见到了很多人工智能在航空业当中的应用,有的效果比较好,有的效果一般,之所以这样,就是说很多行业的问题,比如我们的航向规划,航班正常性的问题以及航空器异常检测的等等问题,需要很多专业人员的知识以及业务逻辑,它和通用的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的问题不完全一样,所以不能仅仅的做技术的平移。所以说在数据以及技术方面,我们需要发挥更多行业的工匠精神,聚焦行业的数据治理和信息化的核心关键技术,这样才能够有所突破。

 

张卫华:新基建下的轨道交通这样布局

在新基建当中,轨道交通本身也是新基建的内容,不仅是5G。我是搞轨道交通的,围绕轨道交通的发展内涵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最近云南省、浙江省等很多省都针对自己各省的发展需求提出了新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规划,通过这些轨道交通规划项目实施来构建更加完整的轨道交通体系,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也就是说“新”其实是建设项目的“新”,我认为这是最近几年最基本的“新”的体现。

在最近这些交通规划当中,我注意到有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一些新的技术,包括比亚迪推出云轨、智轨甚至还有空智,浙江省轨道交通发展规划里面明确提出了上海、南京、杭州区域建设高速磁浮的事项,最近两会上面,C919总设计师还提出京沪之间修建高速磁浮的提案,所以可以看到轨道交通还会体现在新技术的应用,咱们现在交通强国提出了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进一步提高它的速度目标,这就是国家现在支撑的方向。

新项目的建设、新技术的应用,新基建更大程度赋予了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这样一些新技术在轨道交通的应用,智能铁路、智能高铁,实际上我们现在国铁集团已经作为十三五的重点发展方向,京张铁路,已经实现了智能驾驶的技术,同时,整个列车都有了智能化的技术。现在城轨交通也在发展一体化的城轨交通体系,所以说随着新基建的实施,轨道交通插上了新的翅膀,有了新的技术和发展的前景。

 

点击链接进入金句专区,GET更多本场精华。

https://m.yicai.com/topic/100531228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