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涉及三省,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开查” ,重点关注工业聚集区

第一财经 2020-08-24 14:11:00 听新闻

作者:章轲    责编:刘展超

入河排污口有多少、排到哪里、谁在排、排的是什么,是需要掌握的关键性基础性问题。

继长江流域、渤海海域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之后,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今天“开查”。第一批300多名排查人员今天下午开始在甘肃、青海黄河干支流域现场徒步排查。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此次排查重点关注工业聚集区或工业园排污口排放情况,重点关注藏在城镇居民区的工业类排污口和混杂各类污水的雨洪排污口。

在生态环境部今天(24日)上午召开的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培训视频启动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表示,排污口作为污染进入河流的关键节点,是当前水生态环境管理上的短板和薄弱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着重治理。

翟青说,入河排污口有多少、排到哪里、谁在排、排的是什么,是需要掌握的关键性基础性问题。只有真正摸清排污口底数,才能进一步梳理分析问题及成因,开展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不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今年5月26日,生态环境部以视频会议方式启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要求全面摸清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底数,推动建立“权责清晰、管理规范、监管到位”的排污口管理长效机制,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

24日上午,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培训视频启动会青海省分会场。摄影/章轲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和我国第二大河,黄河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统计数据显示,黄河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却承担着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以及60多座大中城市和国家重要能源煤化工基地的供水。

据生态环境部介绍,与长江、渤海相比,黄河流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资源分布不均和生态脆弱问题十分突出。长期以来,黄河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加之尾矿库污染,导致黄河部分流域水污染加剧,“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生态环境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黄河流域137个水质断面中,劣V类水占比达8.8%,明显高于全国3.4%的平均水平。黄河流域整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总磷。今年1-7月,黄河流域水质良好,但水质断面仍有劣V类水。

第一财经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此次排查,将对黄河支流的湟水河、黄河干流的甘肃段率先开展排查(黄河支流的汾河将于9月开查),覆盖两侧岸线3096公里,涉及甘肃、青海、山西3省12地市(州)。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集中了青海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矿企业,水污染排放强度相对较大,在黄河上游具有代表性。黄河干流甘肃段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地形多样。汾河是山西母亲河,也是黄河第二大支流,之前黄河流域劣Ⅴ类水质断面主要集中在该流域。

湟水河航拍。摄影/章轲

 

2019年黄河流域水质状况。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介绍,此次排查,以所排查河流(段)两侧的现状岸线为基准,向陆地各延伸1公里,有条件的可结合实际进一步延伸范围。河流(段)两侧10公里内有工业聚集区的,将整个工业聚集区纳入排查整治范围。检查的排口包括所有工业企业排污口、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及其他通过管道、沟渠、涵闸、隧洞等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排口。

工业聚集区列入重点排查范围十分必要。第一财经记者今天拿到的《2020年6月湟水流域(西宁段)水环境质量月状况通报》显示,当月,甘河工业园区地表水水质考核断面中,甘河入湟口断面氨氮超标,断面水质现状为劣Ⅴ类(目标考核为Ⅳ类),而其余断面均达标。

“对工业集聚区或工业园附近排口,应坚持全覆盖走到,力争无遗漏。特别是对一些装备水平低、环境设施差的园区企业,要重点关注。”视频会上,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副局长隋筱婵说。

2019年,生态环境部采取“试点先行与全面铺开相结合”方式,分批分步完成长江流域、渤海海域的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共发现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60292个,是之前(1973个)的30倍以上;发现渤海海域入海排污口18886个,是之前(718个)的26倍,几乎涵盖了所有入河入海排污的“口子”,基本实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目标。

这之后,长江、渤海沿江沿海省区市加大排污口及污染源整治,收效明显。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长江流域好于Ⅲ类断面比例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渤海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同比上升12.5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面积比例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