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硬科技创业大热,“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孵化模式

第一财经 2020-09-02 21:45:08 听新闻

作者:邱智丽    责编:胡军华

科技孵化机构与科研机构在创业服务体系合作上的有益尝试,有望为科技学术成果转化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近日,联育StartHub创业营在上海张江开营,三十多名创业者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新材料及电子信息科技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创业团队大多由上海高校及科研机构孵化,并且得到国有资本投资。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开始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中国站在了转变发展模式的关键期,在这一大趋势下,双创市场亟待创建新的孵化模式。

硬科技创业当道

“能源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石,未来氢能将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借助技术和产业资源优势,打造一个全球领先的氢能生态系统。” StartHub创业营二期学员岚泽能源技术负责人陈慧超告诉第一财经。

作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四梁八柱”之一的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的孵化器和投资平台,岚泽能源聚焦于打造“制氢、储氢、用氢”全产业链条氢能生态系统,创始团队主要来自于中科院。

从全球视角而言,氢能产业处于快速发展前期,预计随着技术研发和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未来10~20年全球氢能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相较于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的优势在于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燃料加注方便,这一优势在重载及物流运输领域尤为明显。

岚泽能源项目负责人李海千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外纯电动重卡续航里程主要集中在200~300公里,且充电时间长;而氢燃料电池重卡续航里程可比肩柴油车,且只要10~15分钟就可以加满氢气,与传统的柴油重卡加注时间一致。

优势显而易见,但同时氢能领域也是中国急需突破核心技术的关键领域,当下我国氢能在核心技术能力、关键部件与装备等环节仍面临挑战。据了解,在包括储运、加氢站及燃料电池领域,如电堆、催化剂以及压缩机等核心设备和技术指标,国内外存在一定的差距。“发展氢能的关键是要提高全产业链的国产化率和技术水平。”陈慧超说道。

突破氢能“卡脖子”技术,正是岚泽能源当下的工作重点。依托于中科院技术背景支撑,以及股东上海联和投资、陕煤集团等产业资金和资源优势,短短一年时间岚泽能源就与宝武清能、上汽捷氢、驿蓝能源等企业及山西、青海及临港新片区等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联合科海总经理王梅同样来自科研机构,其所在的公司是由上海联合投资与日本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共同成立的中外合资环保公司。公司的核心技术典型膜法系统工艺主要应用于饮用水及工艺用水处理、市政污水与工业废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领域。

膜技术是水处理主要方向,当前国内纳滤膜仍以进口为主,尤其是在反渗透膜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作为水处理行业的重要元件,反渗透膜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个行业。

基于这一趋势,联合科海于2017年开始进行业务转型,集合技术优势研发适合中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膜应用技术和工艺。2019年公司承接了山东某市政污水10万吨MBR(膜生物反应器)膜系统,公司整体营收已超过3000万元。王梅认为,伴随节能环保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膜技术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创业孵化器需要业态创新

“国际国内形势再次表明,科技是大国的脊梁。”联合投资副总工程师陈斐利指出。联育孵化器是联合投资等几家国有股东与运营团队合资发起成立的针对硬科技赛道的孵化器。疫情加速创新孵化业态优化洗牌,加之高精尖技术对于产业转换提出的新诉求,“高校+科研院所”主体的参与正在创新孵化模式。

科创时代,科研人员正在成为创业的先锋大军,相较于互联网创业,硬科技创业存在研发风险大、投资周期长、缺乏资本支持等难题,创业者如何兼具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为企业谋求长远发展,成为当下不可忽略的创业要素。

“科研成果转换在国内仍然是一个短板,很多高校专注于发高质量的论文,但将论文转化到生产力很困难。工科有技术背景的人创业的确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技术如何转化为产品、挖掘细分市场需求、公司管理、商业谈判等方面都需要加强。”李海千表示。

接力基金主要投资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所投的上百家企业中理工技术创业者占到了80%,接力基金主管合伙人祁玉伟发现,创业者普遍面临认知偏差,认为拥有好的技术就有好的产品,引进成熟的流程和体系会事半功倍,科技创业最需要科学家精神等,但事实上这些都并非创业的标准答案,从科研到产业化会面临“死亡谷”,创业者需要迈过认知鸿沟。

基于这些需求,以联育StartHub为代表的创业营应运而生。据联育孵化器董事长李怀宇介绍,创业营主要聚焦于硬科技创业赛道,通过专业的创业营课程和鲜活的创业案例,帮助科技创业者将成果转化,找准创业切入点,进行产品匹配逐步打开市场。同时也会帮助潜力种子企业引入投资机构,为它们提供资金帮助。

从创业营课程设置来看,记者发现主要包括“创业第一课”、“产品与营销”、“管理与运营”、“融资与股权”四大模块,基本覆盖了创业公司发展各阶段的需求。尤其是在去年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新增了企业财务知识、现金流管理以及产品观和创新思维打造等实战内容。

伴随一年运营,这一孵化创新模式已经开始发挥效应。据悉,首期创业营覆盖了集成电路、智能穿戴、材料及工艺、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产业领域,在过去一年很多营员突破了核心技术,逐步打开市场空间,其中不乏叠境数字、光惠激光、睿驱微电子这样的创业新秀。

反观当下,受疫情冲击不少孵化器面临经营困境,如何打造综合创业服务和资本赋能加持的新型孵化模式迫在眉睫。据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创业孵化中心主任雷亚洲介绍,目前上海张江拥有90多家孵化器,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储备吸引了众多创业公司入驻,其中科技孵化机构与科研机构在创业服务体系合作上的有益尝试,有望为科技学术成果转化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