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二手房同比涨幅领跑省会城市,沈阳加入楼市调控升级大军

第一财经 2020-09-06 16:02:58 听新闻

作者:林小昭    责编:计亚

沈阳房价明显上涨。

部分热点城市纷纷出台了房地产约束性调控政策。

9月6日,沈阳市房产局等9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从《通知》内容看,主要涉及到提高严控土地溢价率、严格项目竞配建管理、二手房首付比例、增值税2改5等多个方面。

沈阳市楼市调控升级主要是因为房价上涨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7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7月沈阳新建住宅环比上涨0.8%,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位列第4位。另外,7月沈阳二手房同比上涨10.3%,涨幅在70个城市中位列第3,在诸多省会城市中领跑。

值得注意的是,在沈阳房价涨幅较大的同时,近期毗邻沈阳的地级市阜新却因几万块一套的“白菜价”房子现象颇受外界关注。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对第一财经分析,当前辽宁以及整个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化特别明显,在东北地区,绝大多数普通地级市、中小城市都处于人口外流的状态,相比之下,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四个副省级城市仍处于人口流入、城市扩张的过程中。

这其中,沈阳作为东北城区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今年4月初,该市出台了全面取消人才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开落户政策的7条补充意见,真正实现人才落户“零门槛”。户籍的放开进一步促进人口的流入和购房需求的增加。

此次《通知》规定,严格执行个人购买首套商品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0%规定,第二套商品住房首付比例提高到50%。首付款须一次性支付,禁止分期支付和“首付贷”。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根据沈阳过去的购房政策,二套房首付比例为40%,此次提高到50%,其对于二套房的买卖有抑制作用,这也使得部分炒房客的入市门槛加大,有助于减少炒房行为。

另一方面,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由2年调整到5年,也具有非常强的信号意义。严跃进说,目前全国至少深圳、无锡和沈阳已经调整了增值税的政策,即从过去的“满2”调整为“满5”。对于个人购房者来说,若是房屋持有不足5年,那么在房屋交易的时候就需要交付较大额度的增值税,此举有助于打击各类“快进快出”的购房行为。

严跃进说,此次沈阳发布的《通知》响应了此前住建部房地产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体现了稳房价的导向。沈阳此类政策也说明,下半年房价过热的城市,依然会出台各类收紧性的政策。

此前8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会商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有关工作。沈阳、长春、成都、银川、唐山、常州等城市政府及所在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同志参加会商。

就房地产市场问题,中央高层和相关部委近期连续召开三场会议,三度重申“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强调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三场会议涉及至少央行、住建部、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六大部委,以及十几个热点城市以及多家大型房地产企业。

在沈阳之外,自7月以来,包括东莞、杭州、宁波、深圳、南京等多个城市纷纷发布楼市调控收紧。

9月4日,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了《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在无房家庭认定标准上,杭州明确30周岁以上未婚单身且在本市限购范围内无自有住房记录的购房人、离异单身满3年且在本市限购范围内无自有住房记录满3年的购房人,可认定为无房家庭。

9月3日晚间,东莞市住建局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商品住房限购、限转让政策的通知(东建〔2020〕8号)》,进一步确定调控内容。

8月30日,江苏省无锡市正式发布《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此次政策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包括加强土地市场管控、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

此外,7月新房价格环比涨幅排名全国第一的银川颇为引人关注。9月2日,银川市政府官网发布市长杨玉经调研房地产工作并召开座谈会的文章。杨玉经表示,要坚持目标导向,按照价格合理、供求平衡、保障多元、风险可控、预期平稳等要求,明确房地产市场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实现“三稳”目标。

张大伟说,本轮楼市发展分化十分明显,楼市过热需要收紧调控的城市主要是一二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三线城市,预计接下来仍将有多个城市会收紧楼市调控政策。

附件:关于进一步促进沈阳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