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一轮促消费政策出炉,专家称长效手段是提升居民收入

第一财经 2020-09-10 13:52:03

作者:祝嫣然    责编:胥会云

推广在线开放课程、互联网诊疗等服务。促进健身、旅游等线上线下融合。探索智慧超市等新零售。加强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

“金九银十”的传统消费旺季来临,国家也适时推出一揽子促消费新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带动新型消费的五大措施,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

业内分析,新消费潜力巨大,国常会提到的新零售、线上医疗、线上教育、新零售、5G、物联网等领域将迎新的发展利好。长期来看,提升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进而提高终端消费能力是促消费的关键所在。

消费制约经济恢复

会议指出,今年消费因疫情受到较大冲击,成为经济恢复的薄弱环节。基于网络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新模式,支撑了新型消费逆势快速发展,且潜力巨大。要打通制约经济增长的消费堵点,鼓励市场主体加快创新,更大释放内需,增强经济恢复性增长动力。

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60%左右。疫情以来,消费等需求端的恢复一直不及生产端,已成为制约经济复苏的堵点所在。

从先行指标来看,国家统计局8月31日发布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从生产方面看,生产指数、采购量和原材料库存指数等,都有不同幅度下降,表明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的活动趋于谨慎;从需求方面看,新订单、出口订单、积压订单等指数,都有小幅提高,表明扩大内需政策效果继续显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解读PMI数据时表示,当前正处于生产与市场需求动态协调时期,需求恢复慢于生产恢复;对经济回升的迟滞作用开始显现。企业调查中,仍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将市场需求不足列为主要困难。应着力加强扩大内需政策的实际效果,尽快提高市场需求的回升速度。

消费复苏乏力,但出现了结构性分化。一方面,网上消费、新业态消费等增长比较快;另一方面,餐饮、住宿以及与旅游相关的服务类消费仍然较为疲软。之前预期的“报复性消费”暂时还未出现,促消费任务仍然艰巨。

3月13日,在湖南省宁乡市灰汤镇灰汤村,张芹在蔬菜采摘现场直播。张芹创办的线上生鲜订购平台“老农快线”既解决了当地农产品滞销问题,也为居民购买生鲜产品提供了便利。新华社图。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1.1%,依然为负增长。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表示,消费或逐渐回暖。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消费回升可能仍偏慢;但同时,经济活动回升,支撑消费进一步回暖。预计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继续回升,增速可能转正。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中国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恢复总体乏力、工业生产也面临瓶颈。未来,面对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宏观政策需更加注重效率和针对性,尽快推动服务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回到正轨,助力经济的进一步复苏。

新消费潜力巨大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互联网诊疗、远程办公等新业态逆势上扬,以教育科技企业作业帮为例,疫情期间企业在线教育相关业务大幅增长,今年暑期付费课学员总人次达780万,同比增长超过390%。不断涌现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成为激活消费潜力的新动能。

国常会明确了促进新型消费的五大措施。包括要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创新无接触消费模式;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新型消费的税收政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相关证照办理;更好发挥传统消费主体作用,增强新型消费带动力,支持实体商业发展线上业务。

会议指出,推广在线开放课程、互联网诊疗等服务。促进健身、旅游等线上线下融合。探索智慧超市等新零售。加强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

沈建光表示,新基建、5G发展、远程医疗等,就是把整个中国经济的产业数字化提到日程上来。疫情过后,包括以数字化、产业数字化为核心的新一轮数字经济革命,会成为中国下一阶段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公布了《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在线教育等数字经济15大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微经济。

业内分析,线上教育、线上医疗等新型消费有望成为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消费领域,因为它们真正捕捉到了广大用户的“痛点”,既是满足人们相关需求的便捷手段,又是未来打破教育、医疗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重要方式。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目前消费是双循环最大的瓶颈之一,近期国家也在部署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有关工作,消费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核心一环,为更好地促进和鼓励消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税收优惠和促进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都十分必要。

长效手段是提升居民收入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实际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对第一财经表示,老百姓不敢花钱消费,本质是收入分配问题,应适当调整收入分配。

“从根本上要推动消费转型,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火车头这个作用发挥出来,必须在收入分配方面做一些有利于消费者部门、居民部门的调整,这是非常必要的。”徐高说。

具体而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陈彦斌建议,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两方面入手,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减轻居民部门住房债务负担,降低居民债务对消费的抑制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根本性地减轻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

王军也认为,刺激消费的长效手段是提升居民收入、改善分配、降低居民杠杆率等措施。同时,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用技术的进步为新消费赋能是新环境下的要求,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为未来消费升级奠定基础。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撰文分析,“双循环”新格局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主轴。为顺利推进这一发展模式转型,除了要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外,在分配环节较快增加居民收入,进而提高国内终端消费能力,将是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战略支点。这不仅能缓解未来商品出口增速放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且也能有效解决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不平衡的问题,让更多民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