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医疗器械从低端制造迈向高端出口

第一财经 2020-10-21 20:02:08

作者:钱童心    责编:刘佳

近几年来,我国医疗器械的出口也正在迈向高端化,这一部分原因是跨国医疗巨头加大了中国的生产能力,也表明中国的制造能力得到了全球的认可。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医疗健康产业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本周举行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上,包括GE医疗、西门子医疗、锐珂医疗、联影医疗等在内的国内外厂商带来了最新的技术。

随着老龄化以及人们对医疗保健和生活质量要求逐步提升,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增速远超全球其他国家。数据预测,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6000亿元。到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接近8000亿元。

在多方政策的鼓励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就在上个月,上海自贸区推出了“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的改革新举措。

疫情后的首次国际级展会

本届CMEF展会是疫情以来首个国际级别的医疗器械展,疫情后如何重塑全球供应链的话题倍受关注。全球巨头GE医疗携十余款国产创新成果参展,并展出全新的智能和数字化解决方案。

新冠诊断方案成为展会的热点。丹纳赫带来了赛沛XpertXpressSARS-CoV-2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定性检测,只需不到一分钟的手动操作,最快可在30分钟内报告检测结果。

国内厂商也展出了预防医患交叉感染的智能天眼CT、大载重三轴客车车载天眼CT、智能公卫防控解决方案等。

尽管经历了十多年的长足发展,但是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特征是“散”,中小企业林立的局面尚未改变。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数以万计,但是具备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仅12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的占比不到3%。

2019年中国医疗企业上市公司营收最高的是迈瑞医疗,全年营收166亿元,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的分别是新华医疗、迪安诊断、乐普医疗、鱼跃医疗,全年营收分别为88亿元、85亿元、78亿元和46亿元。

其次,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仍然以中低端为主,我国禁固件生产企业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生产工艺等方面与国外相比都由较大的差距。行业中的大多数小企业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规模较大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也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医疗设备市场依然是中国医疗器械最大的细分市场,市场规模占比约为56.8%;其次为高值医用耗材市场,市场规模占比19.7%。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中,高端产品约占25%份额,其中70%由外资占领。高端医疗设备包括X光机、CT、核磁共振、超声、血管造影机、核成像等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体外诊断、监护仪器等中小型设备,心脏支架、起搏器等高端耗材等。

在高端医疗器械的绝大多数领域,外资企业在技术和质量上遥遥领先于国内企业,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5%。

重构全球供应链推动中国出口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的医疗器械出口带动了中国外贸出口实现强劲增长。在疫情的背景下,医疗设备和家庭工作的数字化商品出货量支撑了中国的外贸,出口连续第六个月超过市场预期,增速创下除年初以来最快。

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增加,一方面受到中国制造业迅速恢复的提振,另一方面,中国自贸区的设立为医疗器械设备的出口提供了便利。中国总部位于上海自贸区的美国锐珂医疗也展出了首个本土生产的DRX移动式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

锐珂医疗的前身是美国柯达医疗,拥有一百多年影像专业领域的历史。锐珂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刘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疫情是一个不幸的事件,但是对企业来讲也是个机遇,我们正在重新思考怎样来重塑产品结构。”

过去几年,锐珂医疗在中国营收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尽管新冠疫情令企业增速放缓,但公司表示正在利用上海自贸区的优势,重构全球供应链,未来将在中国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刘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的全球供应链非常广,零部件厂商遍布了欧洲、美国、中国等地,在重新定位了全球供应链后,我们目前已经在上海建立起一条完整的生产线。”

锐珂医疗落户在上海自贸区,利用自贸区政策便利优势,锐珂医疗也正在准备向全球出口中国制造的医疗影像设备。“自贸区的设立使得我们在包括零部件的进出口和维修方面更加方便,在货物和资金方面都能够自由流动,这也加速企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供应链布局。”

尽管中国长期以来中低端医疗企业产品大量出口海外,并且受到疫情影响增长趋势显著,但过度依赖低端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医疗器械的出口也正在迈向高端化,这一部分原因是跨国医疗巨头加大了中国的生产能力,也表明中国的制造能力得到了全球的认可。

GE医疗是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领域出口最多的医疗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GE不仅没有减少对中国的投入,反而是加大了投资,并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把X光机和呼吸机全部转移到中国生产制造。

GE方面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GE医疗和中国合资成立的GE航卫(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CT工厂目前供应了GE全球三分之二的CT设备。在CT的供应链上,超过80%的零部件已经实现完全的本土化,并出口到全球市场。

然而,在跨国巨头大力发展中国本土生态系统、培育供应链的同时,一些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仍然掌握在国外厂商手里。业内呼吁要提升本土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实力,同时加强国际的跨学科合作,真正让高科技产品在国内发展起来。

“医院信息化趋势催生了医疗器械需求的增长。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医院管理的发展方向,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一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需求的增长。”GE医疗中国分子影像产品部总经理高伟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