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交行无缝连接国际资本来华,多元投行服务护航实体经济

第一财经 2020-11-24 21:59:04 听新闻

作者:周艾琳    责编:石尚惠

“双循环”的加速器就是金融供给侧改革。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推出了“双循环”战略,在立足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也将中国金融开放的步子迈得更扎实、坚定。“双循环”的加速器就是金融供给侧改革,借助中国金融的综合化服务能力,保障国内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吸引国际资本长趋势流入,与多元化国际伙伴合作双赢。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唯一身处上海这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下称“交行”)扮演着重要的基石和桥梁作用,同时也努力提升自身金融服务能力,实现自身服务实体经济、落实国家战略和推动市场开放、搭建国际化桥梁的投行业务“双循环”。

发力“债券通”业务,无缝连接国际资本来华

今年,持续居于高位的中美利差和强势的人民币吸引国际投资者加码人民币债券。中债登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为境外机构托管债券面额达26826.76亿元,环比增加866.21亿元,增幅为3.34%,自2018年12月以来,已连续23个月增加。

在这一盛况背后,“债券通”的作用不容小觑。近两年,“债券通”已成为了国际投资者布局中国债市的主要渠道。交行高度重视债券通项目,是“债券通”业务首批做市商之一,力争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早在2017年7月3日“债券通”正式上线首日,交行就达成市场首笔交易,交易标的为国开债。“债券通”上线至今,交行债券通成交金额已超4000亿元,其中2019年成交量1887亿,同比增长628%,市场份额达7%以上。

2020年,交行荣获“债券通”优秀做市商大奖,客户群体覆盖主要的大型外资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类机构。同时,交行香港分行、交银信托是债券通全球托管行,其中香港分行获批成为外汇香港结算行之一,承办“债券通”境外投资者的资金汇兑和结算业务,做市和托管业务相互促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1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政府共同印发“金融开放30条”,其中提及研究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金融市场法律制度对接效率,允许境外机构自主选择签署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中国证券期货市场(SAC)或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衍生品主协议。一直以来,国际投资者都惯用ISDA,而如今交行在面对国际交易对手方交易时,也接受ISDA协议,为无缝连接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多元化投行服务,坚定落实国家重大战略

发展投行业务是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更是商业银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必然选择。投行业务以其反应迅速、形式灵活、落地深入等特点,成为交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支持疫情防控、发展普惠金融等战略指示的重要力量。2020年1~10月,交行累计承销境内信用债同比增长66.87%,跑赢大市,并在多个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积极作为。

为推进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早日实现打造“长三角龙头银行”的愿景目标,交行对长三角地区进行投行业务专项授权,1~10月累计为长三角地区企业发行债券同比增长18.83%,并实现在双创债、基金债、绿色项目收益票据等多个创新产品上的突破。

为保障疫情防控相关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畅通,交行今年进一步提高债券承销等投行业务效率。南方航空占湖北市场份额近40%,交行自2月4日收到南航要约报价后,在4个工作日内完成全部审批流程,于2月12日成功发行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六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中不少于10亿元用于疫情防控,极大缓解了企业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资金压力,“交行速度”也得到了人民银行的肯定和认可。2020年至今,交行在湖北地区累计发行债券位列当地市场第一名,疫情防控债位列五大行之首,坚定响应中央关于“湖北胜则全国胜”的号召。

为进一步帮助民营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交行近年来大力发展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创新业务产品,通过增信方式切实帮助企业提高债券发行成功率、降低发行成本,截至目前已累计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10单,帮助企业成功发行债券累计63亿元,凭证创设金额排名银行市场第二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中资美元债市场一度因全球疫情的冲击剧烈震荡,一级市场发行一度“冰冻”,但交行在跨境发行方面仍表现亮眼。在2020年农历新年后,交行接连助力华泰证券3年期4亿美元债成功发行;2月13日,助力上海电气美元债券成功发行,发行利率为2.3%,创下中国国企五年来最低发债成本;5月12日,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10年期6亿美元债券成功发行,交行担任唯一承销商。截至目前,交行在中资美元债市场承销规模位列全市场第三(排名涵盖汇丰等外资银行)。

点击此处可观看更多长江经济带专题内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