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邢自强:“十四五”双循环的双支柱 ——人民币国际化和产业链升级

第一财经 2020-12-04 19:26:11

作者:徐燕燕    责编:于舰

邢自强在9月初的研究中称,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正迈向快车道,各种地缘政治、金融噪音之外,全球对于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将不断上升。

2016年6月成为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时,邢自强只有34岁。4年后的今天,在首席经济学家中,他依然是最年轻的那股力量。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驾轻就熟、眼光独到。

2020年,邢自强研究的两条主线是中国产业链优势和人民币资产国际化。过去数年的贸易摩擦,叠加今年的全球疫情冲击,导致这两个问题堪称本年最受关注的话题,而他率先在一众观点中发出不一样的声音,贡献了一份又一份论据扎实、逻辑缜密的研究报告。

新冠肺炎疫情之初,市场高度担心全球产业链搬迁、脱钩,甚至“去中国化”,邢自强却在4月初发表观点:“产业链搬迁可能被延后甚至更不必要,因为中国相对于其他市场的优势尽显:供应链全面完整,产业组织灵活,本地消费市场大,且还有进一步开放的空间。此轮疫情作为一项全球压力测试,中国率先通过,其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可能不降反升。”当时,这一观点较为小众,一石激起千层浪。然而,此后大半年,中国制造业订单强势复苏,出口数据不断超预期,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验证了他的这一判断。

此外,这两年来,市场担忧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给中国资产带来潜在冲击,今年也格外担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币值,邢自强在9月初的研究中称,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正迈向快车道,各种地缘政治、金融噪音之外,全球对于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将不断上升。

中国加大开放,保持产业链升级势头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担心疫情引发外商直接投资撤离、产业链搬迁之声不绝于耳,但邢自强的观察视角却不一样。在他看来,产业链布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层面的商业理性决定,而这次全球新冠疫情导致的大衰退,实际上短期内更可能放慢企业界自贸易摩擦以来的产业链搬迁趋势,而非加快。

分析原因,邢自强认为,一方面搬迁意味着新的投资,但全球衰退阴霾笼罩,企业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倾向持有现金,无人愿投;另一方面,以TMT产业链为例,不少在多国都有布局的龙头企业,经历了本轮疫情“中国先进先出”,但海外工厂则身处第二波疫情,何时可控仍难料,因此进一步加强了对于中国“世界工厂”稳健性的信心;最后,即便长期而言,部分企业逐步采取多元化产业链的举措,但“产业链多元化将是场长期慢镜头电影,中国加大开放力度可对冲。”邢自强在今年4月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邢自强认为,无论海外风云变幻,中国要做好自己的事,这就是通过城市化改革和数字基建,发掘内部潜力;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吸引跨国企业“在中国,为中国”。

首先,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而下一阶段的城市化2.0有助于推动这种潜力释放。

“十四五规划中,户籍和土地制度改革得到进一步落实,辅以数字化基建,推动城市群集聚效应,未来5-10年,中国有望形成5个平均人口1.2亿的超级都市群,规模上相当于5个日本。”他表示。

其次,邢自强预计,新基建七大行业每年总计将投资1800亿美元,比过去3年翻了一番,尤其是5G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展开速度在全球领先。数字基建成为疫情后世界的商业基础设施必备,未来中国的营商优势将得到加强而非削弱。

与此同时,邢自强认为,逆全球化潮流之下,中国亟须居安思危,落实开放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来夯实对于全球产业链和高水平外资的吸引力。

人民币国际化走上快车道

今年,邢自强的另一条研究主线是人民币资产国际化。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疫情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今年经历了一番起伏。随着近期人民币持续走强,关于人民币汇率走强的背后成因、给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邢自强主张,与其聚焦于短期汇率波动的寸土之辩,不如着眼于新的大趋势,即人民币国际化在目前的内外环境下,对中国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意义。今年以来,面对全球局势的巨大变化,决策层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发展方向,力求做大做活国内市场,并继续坚持开放以促进产业链持续升级。

在他看来,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格局需着力打造两大支柱:在实体经济层面,支柱是促进新型城市化,保持产业链齐全;而在金融体系层面,支柱则是人民币国际化,保证资金和金融畅通。双支柱齐头并进,才能确保在逆全球化的外部格局下保持经济发展。

首先,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冲突,以及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突出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保障中国资本流入、减少融资风险,实现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重要性。面对美元在全球金融和支付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国应未雨绸缪,以保证资本流动的畅通性,减少国际融资和支付风险。

其次,在当前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推动人民币资产国际化,也面临着更好的机遇。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的空前刺激政策易放难收,譬如美联储极低的利率和宽松环境可能维系至2024年。在超低利率的环境下,中国当前保持了常态化的货币政策,人民币主权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对于长线投资者和外汇储备管理者颇具吸引力,为人民币资产的进一步国际化提供了良机。

他认为,决策层已明确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第一,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以资本市场改革吸引外国投资。第二,通过国内改革提升生产率,为投资者创造回报机会。第三,通过汇率逐步市场化以及涉外交易鼓励人民币结算,来拓展人民币的使用范围。第四,为妥善应对资本流入流出的波动性,监管层对居民和非居民、长期投资者和短线投资者,做出比较明确的监管区分,提早出台更加透明的监管法规。

以上的改革路线图如能继续实施,人民币资产对于全球长线投资者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邢自强在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蓝皮书”中预测,2021年~2030年,中国年均资本净流入将可能达到2000亿~3000亿美元,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在疫情后的多极世界迈向快车道,最终促使全球货币体系趋于多元化,预计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有望于2030年达到5%~10%,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也为中国在人口老龄化、储蓄下降的挑战下,实现新型城市化、产业链自主升级,提供坚实的资金与货币保障。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