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拨开迷雾,看清深层的东西

2020-12-07 18:11:26

作者:秦朔     责编:张健

我们作为商业文明的研究者,承认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不断深化的分工,以及企业家对于财产权的保护,所有这些都促进了经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肯定商业的理念和市场经济的价值。但我自己也有一个隐隐的担心,很担心因此抑制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企业家精神。这个大局就是人类的创新和探索仍在生生不息地展开。

认知一个世界,你需要有自己的清晰的知识论,也就是说,你认识世界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什么。

道格拉斯·诺斯说:“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我们误解现实的概率远比正确理解现实的概率大得多,因而认识现实的本质就很重要。”

我经常有一种感觉,我们所在的时代就像一个列车,在非常快速地往前奔涌,我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车尾,不让自己被列车所甩开。越是接触不同现实里面的利益主体,我觉得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化。

卡尔·波普尔曾说过一句话,我所追求的全部知识,只是为了更充分地证明自己的无知是无限的。这在古希腊的知识论里也有类似观点,就像圆圈,圆圈越向外延伸,你的周长就越大,也越是映射了你外围的无知的空间更大。

所以,我对自己有深刻的限定性。比如,有人觉得自由就是什么都可以做,但我相信弗格森说的:

“自由不是像其字面似乎意味着的,是从一切束缚中解脱。正相反,自由意味着每一种正当的束缚对自由社会全体成员的最有效运用,不论他们是司法官还是老百姓。”

你有什么样的立场和认识论,就会怎样认识世界

因此,世界更好还是更糟,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框架。我们作为商业文明的研究者,承认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不断深化的分工,以及企业家对于财产权的保护,所有这些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肯定商业的理念和市场经济的价值。

从瑞·达里奥(桥水基金总裁)关于1500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兴衰的图来看,也能看到我们中国像一个平底锅的锅底,从最下面慢慢上去,特别是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由于跟市场经济拥抱,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恢复。

一、新时代的挑战

环境异常

有很多研究表明,过去气侯的异常跟各种各样的疫情是有正相关关系,无论是海平面上升还是有记录以来的气侯升温,都给人类带来了很大问题。

大国博弈朝向负面

大国之间的博弈慢慢地在负面化,我们也很有感受。

现在,国际上说3T(Trade、Tech、Titan「贸易、技术、巨头」)都在遭遇挑战。大家最近可以看得非常明显,中国对于互联网科技巨头也在加强监管。这种氛围有着全球性的背景,就是社会对于大的资本的质疑和担心。

如果说过去,对于市场经济更多是鼓励财富创造的一面,现在更多强调了普惠、合规和风险。

我感到历史出现了一些轨道和方向的调整。但我自己也有一个隐隐的担心,很担心因此抑制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企业家精神。

二、我们如何看待今天的时代?

1.既要看到问题,也要看到希望

当我们看到市场经济、资本、科技巨头面对的挑战时,“当我们对于大局感到失望的时候,要关注一个更大的大局”。

这个大局就是人类的创新和探索仍在生生不息地展开。

比如马斯克,他的目标是在2050年以前运100万人到火星去,这是对于太空的探索。再比如,脑机接口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这是对于人在微观意义的探索。

中国经济遭遇了很多挑战,但2020年中国也是全球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一个。最近的RCEP的签署也表明开放合作的潮流依然在进行。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初占全球经济不到2%,现在已经超过全球GDP占比的16%,这个西水东流的趋势也没有改变。

我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思考问题时,永远要看到两面,永远都要有对冲的框架

所以,你会看到从2010年中国人口红利开始下降,2012年起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但几乎每一年都诞生了新的互联网公司,如小米、美团、字节跳动、滴滴、拼多多。

我们也看到,Z世代(1990~2009年出生的群体)会慢慢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个性化越来越明显。

我去B站交流,有两个很明显的体会:

第一,Z世代的的确确有自己独特的一些偏好、话语系统。

第二,Z世代总体上非常自信和爱国。但当这种自信也需要对其他观点有一定的包容性。

2.新消费正在兴起

从新消费兴起的角度,我们能够看到跟人口结构、个性化以及品牌民族主义相关联的东西。

尼尔森的报告指出了如下趋势:

第一,下线市场红利期。三四线及以下地区人口规模巨大,消费需求不断提升。

第二,消费升级与降级。消费降级的观点不绝于耳,但中国整体仍处在消费升级周期内。

第三,人口结构变化显著。出生率下降,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周期,人口代际缺口增大,家庭规模小型化。

第四,需求多元与消费个性化。生活节奏快,收入逐渐提升,使得消费者尝试购买中小/自有品牌意愿增加,非计划性购物需求提升。

第五,品牌民族主义。消费者在更多品类上日益选择国产品牌,背后来自于经济发展驱动的文化自信。

3.技术是把双刃剑

中国大部分消费者,主要是消费金字塔腰和腰部以下的人,他们的时间相对富余,所以不断刷抖音、看直播。

其实直播从购物角度看,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可能你花了几个小时就买了一个很简单的产品,而且还可能是冲动消费,甚至发现大部分产品都不合适,要退货。

但从kill time作为一种消遣娱乐的角度以及杀价获得快感的角度,直播的空间又是巨大的,社会的注意力的的确确被集中在这里了。

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些技术代表了趋势,有助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平权化和普惠化,有很大的作用,能让四五六线市场的人与一二线市场的人享受同样的风尚。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真正提升了经济效益吗?真正解决了中国制造、中国产品的痛点吗?

4.数字经济加速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数字年代的很多变化,对商业文明有着巨大推动。

比如,北大荒的无人农场,播种、耕种、翻土、收割都已经通过数字化和无人设备实现了效率提升。

再比如,很多做生产制造的企业慢慢转向了平台。

比如最近我也看了一些企业,南方城市有一个生意帮,他们在做一个平台,目标是把宁波本地的企业以及它们在全国各地投资的企业连接起来。这些企业中,有的企业具备模具能力,有的企业具备原材料,有的企业具备生产、制造加工能力。

通过这种连接,生意帮参与了很多订单的采购,比如政府要采购10万个智能化电热水壶,生意帮并没有生产过,但能拿到订单,因为报价非常有竞争力。拿到订单后,按照工序把它分成十几道,然后分配给平台上的利益相关方,把它们协同起来。

这其实是平台整合资源的过程,然后无缝对接起来。

这种商业的数字化的发展,将来会重构很多产业的形态、流程,以及分工合作关系

所以,我觉得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要跳出固定的思维。

对于商业文明、企业家精神,其实就是两个要点:企业家精神更多是讲创新商业文明更多是讲正当的规范,以及跟社会价值高度连接的价值驱动

三、商业文明,就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创造

1.商业文明视野下的企业家精神

我认为商业文明就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创造,是用商业方式对人的权利、价值、力量和福祉的实现。

商业文明内部的支柱是创新,行为准则,合作秩序,文化传承。外部的影响因素包括制度与治理、社会与文化、自然禀赋、基础设施。

我为什么不是简单地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在我自己使用的语境里面,跟生产性创新更加关联。

鲍莫尔(威廉·杰克·鲍莫尔,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有时是社会的寄生虫,实际上会对经济产生破坏作用。

他认为企业家有时是非生产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企业家到底选择生产性的创新,还是非生产性的创新,还是破坏性的创新,主要取决于经济中的报酬结构——游戏规则。

做实业、生产型的创新很辛苦,因为是无休无止、不能停的,就像有些生产线24小时都停不了。工业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很强,生产线想转成别的非常难,而且折旧率也是非常高。

所以,做工业、实业的人必须要不断地投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社会的回报结构到底是支持什么,对实业能不能形成激励,就非常重要。

2.企业家认知中常见的误区

我个人认为,基于我们商业文明立场,企业家有很多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企业家就是富豪,但是我认为富豪跟企业家是不同的概念,富豪是有钱,是一个人格化的结果,但是企业家强调的是创新等等。

误区二:企业家就是董事长、总经理,但是你也看到很多董事长、总经理天天打高尔夫,无心恋战或小富即安。

误区三:企业家就是私企老板。最近几十年出现了很多的老板,社会影响力很大,但是他们读书读得并不多,而且很多专家的问题并没有经过思考。

误区四:企业家不是职业经理人。美国财富杂志在《20世纪美国企业家》这篇文章中挑选了20世纪四个企业家,亨利·福特和比尔·盖茨,以及职业经理人斯隆和杰克·韦尔奇。所有者经理人和职业经理人都是企业家。

误区五:只有企业里才有企业家精神。其实你去读一读德鲁克的《创新企业家精神》就会知道,企业家是一种精神的特征和特质。

企业家就是创业者中的创新者。熊彼特讲过一句话:

企业家有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创造的欢乐,他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只要他们实际上在从事‘新的综合’,他们就是企业家,而一旦他们功成名就,他们就不再是企业家了。”

对于企业家的定义,我的理解是:企业家是以企业为家和经营管理企业的专家,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家。

3.企业家跟创业者有什么不同?

德鲁克的观点是,你开一个快餐店就是创业者,但是只有像雷·克洛克(麦当劳创始人)通过管理的概念和技术,使产品标准化、规格化,设计出流程与操作工具,以及分析工作流程与结果并设定标准,并依据该标准培训员工,不但大幅提高了资源的产出,而且开创了一个新市场和新顾客阶层。

德鲁克认为这才是企业家,所以企业家的核心问题是创新

4.企业家精神需要从民族文化的血脉中传承

创新不仅仅是一个观念,而是代表了一个系统,一个体系化的东西。

我们中国今天相当多的中青年企业家,他们接受商业精神的训练、文化的训练,相当一部分是从西方来的,就是西方这一套MBA。但是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也是有一条血脉的,只是很多人都忽略掉了。

我们中国比较完整地守护了一个超级文明,约翰·霍布森(英国政治思想家、经济学家)在《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里面也提到:

“我们需要恢复东方经济活力,以及东方在西方崛起过程中所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

他指出,公元500年之后,东方就有重大的经济发展,而且东方向西方也传播了很多资源,对西方的崛起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觉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如何更加全面地去回溯东方经济的活力,以及我们本土这样一些东西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我们在中国经济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的今天,我们的心态会比较平衡、健康、开放,我写过一篇文章,“用40年代的路寻5000年的根”,就是用今天这种现实体验,去重新梳理我们的历史,我们就有可能去打破一个简单的对儒家文明的否定。

过去中国处于自卑的时候,使得你把很多不满都发泄在历史的长河里面去了,但是我觉得今天我们可以用一种非常强健、开放、谦卑的观点,重新把我们历史中很多优秀的东西传承和发挥。

我们可以从内源性的文明的回溯中得到很多东西,当然,我们也从国际视野中看到了对于企业家新的要求。

5.中国商业文明之路还很漫长

中国很多大的企业都有一个毛病——压榨供应商,或者依靠自己的强势领域去获利。但是在国外有很多企业是真正在关注这种弱势群体,而且实质性地帮他们找到一个可以循环的商业模式。

我觉得新的商业文明、企业的社会责任要跟环境、社会、治理关联,要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关联,要跟社会影响力投资相关联,这其实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文明的要求,更是全球范围内对于一个公司合规性的要求。

我们中国人做生意、做企业,绝对是厉害的,但是我们在合规这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到哪里都是“超低空飞行”,把人家本地的生态都破坏掉了。

我在巴塞罗那的时候,跟中国商会的一个负责人交流,发现中国太厉害了,不管你是做意大利餐、日餐,还是各种各样的餐,只要旁边开一个中国人的餐,肯定是有更好的成本优势,把别人的店挤垮。

我们现在感觉到了国际社会对我们有很多压力,但我觉得最大的压力可能是中国GDP真正变成世界第一后,你要把整个商业的文明带到哪里去。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国际社会过去几十年所形成大量的商业的规范、要求是故意为难我们的,事实上,如果沿着这样一个无所不用其极的商业扩张的路线,最后没有人敢跟你玩儿了。

我们现在的投机主义、机会主义的东西还是非常多的。就像环境,如果没有强势的中央领导人的要求,可能这些年环境的情况会更加糟糕。

我自己在研究商业文明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我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印度Infosys创始人穆尔蒂,他说,即使我们没有钱,刚创业(1981年)时也要遵守公司治理原则。

当年印度从国外进口软件要交纳150%的税,很多印度软件公司把软件包拆成软件光盘及操作手册,因为操作手册不用缴税,他们还把手册定价在整个软件包售价的90%,这样就只要缴交本来150%进口关税的10%。而Infosys决定还是卖整套软件包,因为要遵守公司治理。

再看看一个中国房地产商的自述,他说:“我们偷过红线,改过容积率,在空地盖停车场再改成商业,但最近碰到一个开发商才真算开了眼界。这哥们相信捂‘地’才无敌,死活不开发,等着土地升值。这样下去政府要收回土地的,而且最近几年越管越严。

他就灵机一动,找了几个朋友谋划,用公司名义向他们借钱,故意违约不还,这几个朋友到法院申请冻结他的公司财产,土地就给冻结了。一个官司打了N年,‘地’捂住了。”

人家是价值观导向,他本质上还是赚钱导向。

6.以人为本的现代化

从宏观上来讲,只有准确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才能把握好未来的方向

我个人认为,中国进步背后的核心价值,应该跟以人为本的现代性结合起来

我们可以在领导人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50周年、60周年、70周年这三个座谈会中,看到中国完全承认人类共同价值。

我们现在一提到普世价值,好像就是一个很不正确的概念,但是事实上你去看领导人的讲话,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个是人类共同价值,中国也完全秉持着一个原则,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

“以人为本的现代性”在我们的历史传统文化长河里面,也有一句话可以解释,即“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

我在2012年提出来:

中国现代性的塑造和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既是与世界现代化、现代性演进相联系的过程,也是从自身的精神资源中展开的“内源性生长”和“主体性建构”

而无论现代性还是主体性,都以人的解放、发展、能力的全面提高为依归。如果只讲内源性、主体性,不讲跟世界现代化、现代性的连接,很容易就是孤芳自赏;如果不讲内源性的生长和主体性的建构,又很容易鹦鹉学舌。

我觉得我们的信心来自于现实的中国的成就,更来自明天是否朝着更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的方向演进

中国的成就不是国家主义的胜利,而是国家激发个体发展的胜利,未来也取决于如何进一步激发。

举个例子,1980年前后,整个中国GDP的构成中,76%是国有经济,24%是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只有10万户,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而现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主体接近1.3万亿户,今天中国的个体工商户有8000多万户、3000多万公司,还有几百万的农村集体合作组织。

中国经济今天的成就不是国家管控经济的胜利,是释放万千积极性,让亿万人民去掌握自己命运的胜利。

在我看来,这就是底线的坚持。

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把很多观念梳理出来,还是能够看到非常光明的未来。

新一代企业家的事业,之所以能够超越前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因为有非常独特的、文化的支撑

四、结语

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跟大家的分享: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

虽然今年是一个非常复杂,也是让我们经常六神无主,有时又心力交瘁的年代,但总是有很多的力量让我们可以看到希望,看到穿越复杂性前进的勇气、创新和动力。

 

文章来源:长江商学院

(作者为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创始人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