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家航母级金融集团的长期主义坚持 平安"3+3"投资体系解析

第一财经 2021-02-19 11:26:26

作者:沈安蓓    责编:黄鑫

投资市场永远充满意外,刚刚过去的2020年,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意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势不可当。长期投资机构,特别是保险资金资产管理者,都是且必须是长期主义者,最重要的,是做好长期、稳健的风险控制,当意外发生,也能及时弥补,把一个长周期的损失率降到最低。

农历年前的华夏幸福爆雷,是过去一年投资市场的几大重磅意外之一,对其第二大股东、掌管着9万多亿投资组合的平安集团而言着实是个"大意外",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据了解,平安内部已将此作为进一步检视、优化其投资体系的警示案例。据记者了解,从平安的投资决策体系、流程、结构来看,是完善的,从平安总投资长期回报及损失概率来看,是稳健且优于市场的,从单一风险集中度来看是偏高的。

当然,偶发个案的风险和损失,不是判断一家长期投资机构水准的指标,将个案放在大投资体量、长投资周期下得出的损失率,才是客观、科学、最重要的标准。

从平安集团2020年报业绩数据可见,过去十年的净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都超过了业内平均水平和精算基准线。保险资金投资的核心原则,是追求资产负债的久期匹配和收益匹配,从这个角度来说,平安集团近20年来的投资收益一直是业内前列,按其9万亿资产组合计算,损失率也是相当低的。这也是这家综合金融集团上市以来年均超20%的增长率和ROE的重要支柱。

要长期保持稳健的投资收益,并将损失率控制在最低,投资决策及风控体系是关键。平安业绩发布会后,有券商分析师直言,平安在投资组合管理和风险偏好上,一贯秉持稳健谨慎的态度。平安经过二十多年的专业积累,组建了专业投资团队,建立了独特、成熟、完善的投资决策与风险管控体系,历史投资业绩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出险概率较低。记者采访多方信源,梳理出了平安的投资决策及风控体系,即平安内部所称的"3+3"投资决策与风险管控体系。

"3"层投资决策组织体系

平安经过十多年摸索,建立了一个着眼长期、以流程控制为主的投资决策组织体系。

第一层,是子公司层面的投资管理委员会。平安集团内产险、寿险、信托、资产管理等各子公司都设有投资管理委员会,由自身专业投资团队和外部相关领域专家组成,对资产配置项目先做第一层筛选。

第二层,是集团层面的投资管理委员会。集团投管会组建了联合决策专家团队,聚集了外部在相关投资领域拥有丰富成功经验的一流专家,以及来自集团内不同子公司的优秀投资专家,成员平均投资相关经验超过20年,外部专家占三分之一。对平安的各类投资项目,这些专家会从各自经验和角度做出价值判断和风险评估及提示,实行集体决策,并给出风控策略建议,对各子公司的投资决策明确落实责任到人,做好过程监督。

第三层,是平安集团的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开展重大项目投资的最高决策机构。

"3"重投资配置决策体系

这个三重结构,可以说是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层面,从战略、策略到执行层面相结合的综合投资配置决策及管控体系。

第一重,是Top SAA决策委员会(顶层战略性资产配置,Top Strategic Asset Allocation),由集团CO-CEO、CFO、CIO等组成,从宏观层面、顶层设计上,根据大环境趋势和公司自身可承受风险水平,制定整个集团投资策略,明确大类资产配置的战略方向。

第二重,是SAA(执行层面的战略性资产配置),由平安集团风险管理执行委员会负责,评估保险子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政策,确保符合风险管理总体目标和基本政策,并审议保险子公司年度战略资产配置规划和风险预算,动态检视保险子公司SAA 执行情况和风险状况,监督子公司制定、落实SAA 计划调整方案。

第三重,是TAA(战术性资产配置,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由专业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负责,成员均为来自各投资子公司的专业投资人士,按照各自分工,按照各自市场趋势、行业规律和年度计划,做出各类具体的投资决策。

不断压力测试自我考验

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投资和生意,也不存在完美无缺的投资决策及组织体系。为了防范意外和风险,很多金融机构会对投资风险做一项工作,叫"压力测试",简单说,就是看看如果遇到重大意外,甚至是遭受最极端冲击,投资组合会不会崩溃。如果答案是"不会",那就是投资组合经受住了压力测试的考验,有足够的"安全垫",反之则必须严格检讨投资组合的合理性、安全性、稳定性。

十多年来,平安一直持续根据集团的整体风险偏好,定期测试集团和各子公司在重度强压的情景之下,其偿付能力充足率能不能满足监管不低于120%的底线要求。从审慎角度考虑,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宏观经济指标及市场数据,结合专家经验,分别设定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压力测试,分别是3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的风险情景,每季度测算压力情景下偿付能力的变化,确保不突破底线要求。

平安集团从2018年开始采用新金融会计准则,该准则要求根据压力情景下的违约概率测算预期损失,并计提相应的准备金,确保拨备能够充分覆盖外界压力下的信用损失。同时,平安集团对交易对手的授信采取最高审慎原则,充分考虑压力情景下交易对手的评级下降和违约概率上升,并在出现预警信号时,对授信额度进行动态调整及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

这种组织体系和决策流程,比其他大部分公司多了中间的一层,不可避免会造成更长的流程和较低的效率,对市场机遇的反应不够快,稳健有余、灵活不足。并且,因层级较多、组织结构较复杂,投资后管理容易责任不清、深度不足,即使投资时标的公司是"香饽饽",也可能因为疏于投后管理和监督造成个别项目的风险。

据说在平安内部,投资经理要完成一个项目,最占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之一,就是完成集团整个投资决策审批,有时不得不眼睁睁看着一个机会被平安的投资决策流程"耗走",一旦有所抱怨,就会被一句"宁错过、不放过"冷冰冰地"怼"回来。所谓"宁错过",是宁愿错过机会,"不放过",是不放过风险损失的可能性。换句话诠释,无非就是老话说的"小心驶得万年船",或许,这就是这家所谓"大而不能倒"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执拗"地坚持的长期主义吧。

尽管有很多成功的投资,保险资金的投资和银行信贷业务必然要产生的逾期、不良或者坏账,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关键不是看某个标的的投资得失,而要看长周期的、整体的投资收益情况。保险资金投资和基金业、证券业的投资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前者考验的不是短期、单个标的的业绩,而是长期的能力和耐力。有券商分析师表示,任何投资都伴有风险,个别标的出现风险在所难免,重点在于整体风险管理与应对、覆盖能力,从总体投资规模与偿付能力来看,平安是实力强悍的。

业内人士指出,在二十多年的专业积累下,平安已经具备相对科学、完善的投资管理体系,投资战略并未出现方向性问题。无论如何,平安仍是保险投资领域的佼佼者。预计未来加强投后管理、风险集中度管理,会是这家航母级金融集团着力于"不放过"、更极致追求长期主义的重点。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对话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平安的改革永远在路上

马明哲说:平安永远不要去想守业,想守业的话,那就不是平安。

03-28 10:30

首批中证A50ETF成立 约165亿增量资金来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截至3月7日晚,备受市场关注的首批中证A50ETF全部成立。根据合同生效公告,有4只产品的首发规模为20亿元,分别是平安中证A50ETF、摩根中证A50ETF、华泰柏瑞中证A50ETF和大成中证A50ETF。目前已经披露了成立公告的10只产品,共募集规模约165亿元,点燃今年ETF赛道的“第一把火”。除此之外,根据平安中证A50ETF和摩根中证A50ETF已经公布的上市交易公告书,险资无疑是这两只产品的购买主力,前十大持有名单都出现了多家险资的身影。

03-08 12:08

焦点资讯:首批中证A50ETF成立 约165亿增量资金来了

截至3月7日晚,备受市场关注的首批中证A50ETF全部成立。根据合同生效公告,有4只产品的首发规模为20亿元,分别是平安中证A50ETF、摩根中证A50ETF、华泰柏瑞中证A50ETF和大成中证A50ETF。目前已经披露了成立公告的10只产品,共募集规模约165亿元,点燃今年ETF赛道的“第一把火”。

03-08 12:03

神秘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雅各布·罗斯柴尔德去世,享年87岁

他被誉为卓越的金融家,对艺术与文化有着深厚的热爱和独到的见解,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公仆和环保事业的积极推动者。

02-27 15:15

ETF规模三年翻倍,券商抢占份额谋求财富管理转型

有券商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围绕ETF展开的一系列业务已经成为震荡行情下,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重要支点。

02-22 19:0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