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欧盟发布限制疫苗出口草案,谁受影响最大?

第一财经 2021-03-25 18:15:20 听新闻

作者:康恺    责编:盛媛

英欧双方官员称,不要对疫苗出口限制政策有过度解读。这不是一个供应协议,而是谈判的开始。

欧盟委员会(下称“欧委会”)24日发布限制疫苗出口草案。该草案称,在现行欧盟疫苗出口制度中,需要引入互惠和相称原则。

欧委会称,在评估是否出口疫苗时,需要多考虑两点内容:其一,疫苗出口目的地是否通过法律或以其他方式限制了疫苗或相关原材料出口;其二,从疫情状况、疫苗接种率和获得疫苗机会等指标来看,疫苗出口目的地疫情及疫苗接种情况是否好于欧盟。

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称,在经合组织内部,欧盟是唯一一个向数十个国家大规模出口疫苗的主要生产地。疫苗出口的过程应该是双向的,这是欧盟在疫苗出口过程中引入互惠和相称原则的原因。但是,欧委会亦警告称,不要对该草案有过度解读,这是疫苗出口谈判的开始。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限制疫苗出口,部分原因在于欧盟本土疫苗供应不足,这与其采购政策有关。目前强生疫苗并未正式使用,欧盟将新冠疫苗采购押宝在了阿斯利康、辉瑞和莫德纳这三种疫苗上,并未向其他国家生产疫苗“开绿灯”。此外,欧盟对自身新冠疫苗的产量也存在一定程度误判,欧盟认为在2021年底之前可生产出至少20亿剂疫苗,但就欧盟疫苗生产情况来看,这个目标恐怕难以实现。

或影响辉瑞疫苗在英接种

欧委会称,自欧盟启动对外疫苗出口机制以来,已经批准了向33个不同目的地的疫苗出口请求,总计出口疫苗约4300万剂。英国、加拿大、日本为欧盟主要疫苗出口对象,欧盟总计向上述地区出口疫苗1090万剂、660万剂和540万剂。

英国媒体援引欧盟官员言论称,欧盟不太可能对美国实行出口禁令,因为美国向欧盟提供了一系列疫苗生产的原材料。

加拿大政府亦表示,在宣布该草案时,欧盟已向加拿大政府保证,该举措不会影响对加拿大的疫苗出口。迄今为止,加拿大所得到的辉瑞和莫德纳疫苗均产自欧洲。

英国媒体认为,欧盟出台疫苗出口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对英国疫苗出口。一方面,英国是欧盟最大的疫苗出口目的地,另一方面,英国的疫苗接种推进速度快于欧盟。

西班牙外交部长冈萨雷斯(Arancha Gonzalez)24日称,欧盟此举是为了使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履行对欧盟供应疫苗的承诺。该公司曾承诺,在今年一季度向欧盟供应9000万剂疫苗,但最终只供应了3000万剂。近日,阿斯利康又表示,二季度向欧盟供应疫苗数量仅为承诺的一半。

英国媒体称,一旦欧盟禁止向英国出口疫苗,将影响阿斯利康和辉瑞两款疫苗在英国的接种速度。尤其是辉瑞疫苗,初次接种该疫苗的民众可能会面临很长时间都无法再接种第二剂的情况。

英欧双方仍留有余地

欧盟限制疫苗出口草案并未最终敲定,最短将有六周的磋商时间。欧盟各国领导人将于25日召开的欧盟峰会上继续探讨此事。在欧盟内部,目前,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盟内大国对如何最终实施疫苗出口限制意见不一。

意大利总理德拉吉态度最为强硬。他于24日表示,在疫苗出口方面,欧盟应动用各种工具开展疫苗管制措施,并要求制药公司充分遵守合同义务。意大利曾采取措施,限制将阿斯利康疫苗出口至澳大利亚。

法国总统马克龙虽然曾对德拉吉的立场表示支持,但是,他也表示:“彻底禁止疫苗出口毫无意义,因为我们也依赖非欧洲地区国家生产疫苗。”

德国在疫苗出口的问题上立场稍显柔和。德国总理默克尔24日称,在全球疫苗生产的供应链中,各国相互依存。“我们在呼吁实行全面出口禁令时必须非常谨慎,我们必须非常仔细地审视供应链。”她称。

英国媒体援引24日一位德国高级官员的言论称:“如果有出口限制,我们不会觉得很好。但是,也并不是说所有(疫苗)出口都可以一直得到批准。”他警告称,欧盟在疫苗出口问题上所采取的行动,都可能引发针锋相对的反应,并危及全球疫苗供应链。

在欧盟外部,英国首相约翰逊23日表示,虽然欧盟颁布了疫苗出口限制草案,但是英国不想与欧盟在疫苗出口问题上针锋相对。希望英欧可以合作,继续提供疫苗推广服务。

实际上,就在欧盟在颁布限制疫苗出口草案几小时后,欧盟也留给英国一定空间。英欧发表联合声明称,希望在疫苗出口方面实现双赢。

联合声明称,鉴于英欧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英欧双方正在努力采取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具体步骤,为所有的公民扩大疫苗供应。双方官员还警告称,不要对疫苗出口限制政策有过度解读。这不是一个供应协议,而是谈判的开始。

据英国媒体报道,未来英欧就疫苗出口谈判焦点将聚焦在阿斯利康在荷兰的工厂,双方有可能共享在此地的疫苗生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