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聚焦全球合作与绿色增长

第一财经 2021-04-20 23:03:08 听新闻

作者:冯迪凡 ▪ 金叶子 ▪ 张苑柯    责编:计亚

在迈向碳中和的道路上有哪些挑战?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20日上午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的主旨演讲。

今年年会主题为“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面对“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这一重大命题,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出“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要开放创新,开创发展繁荣的未来”、“要同舟共济,开创健康安全的未来”以及“要坚守正义,开创互尊互鉴的未来”四点倡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以视频方式出席了开幕式,她在谈及世界大变局时表示,全球多个重大变局相互交织,而每一个都是实现更美好未来的契机,她认为,世界目前面对三个重大变化,分别是从深度衰退向经济复苏的转变,因疫情加快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全球转向低碳、稳健的经济增长。

作为今年世界上首个以线下会议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本次论坛年会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名代表与会,着力碰撞出更多“博鳌方案”。诸如“打造后疫情时代国际合作新格局”“逆势上扬的‘一带一路’合作”“2021全球经济展望”……分论坛的一个个议题紧扣当下热点,着力为世界开出一份新的“博鳌方案”。

“我非常期待本届博鳌亚洲论坛成为一个沟通的平台,来增强全球的合作,重建强大的多边主义,不仅仅能够克服新冠疫情大流行,同时也能够应对气候危机。”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在博鳌亚洲论坛20日举行的2021年年会“迈向碳中和之路”分论坛上发表在线主旨演讲时表示。

推动绿色增长

习近平在演讲中表示,要深化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建设,推进基础设施联通,畅通经济运行的血脉和经络。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习近平还强调,要加强疫苗研发、生产、分配国际合作,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让各国人民真正用得上、用得起。要全面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加大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解决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关切。

在将同各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方面,习近平则提出建设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紧密的开放包容伙伴关系,为人类走向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他表示,我们将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多边合作平台,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格奥尔基耶娃则表示,欢迎中国作出的在206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承诺,其他主要经济体也作出了类似的承诺。为实现这种增长所需的绿色投资,可以起到“一石四鸟”的功效,其对民众、环境、增长和就业都将大有裨益。IMF的分析显示,如能协调推动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加上碳定价,全球GDP将在未来15年每年提高0.7%,同时创造数百万计的就业机会。

2020年是一个启始年,各国开始走向碳中和。“我非常高兴亚洲各国在这个进程中发挥了牵头作用。韩国和日本已经宣布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排放降为零的目标,中国也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一点非常的突出。”潘基文在前述分论坛上表示。

迈向碳中和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在19日接受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有重大的积极性,它将在根本上重建中国经济。

“我国人均GDP在1万美元左右,还要继续发展。所以,中国国民经济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远远高于欧洲等发达地区。这就使得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排放非常困难。我们的模型预估到2050年左右,中国经济可能会翻番再翻番,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能源消耗基本上维持不变,还要下降,能源效率需要大幅度提高,碳排放几乎降到零,中国经济的结构压力是巨大的。”朱民表示。

朱民还强调了碳中和的重要性。他说,人类的经济活动、能源消费、碳排放与气候变化、环境密切关联。中国作为全球的一分子对全球的气候变化负有责任。另外,中国经济从人均GDP1万美元走向高收入阶段之时,也会发生一系列结构的变化,比如老龄化的挑战等。在此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以及科技的发展特别重要,而碳中和为提升劳动生产率、推动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抓手。

在朱民看来,碳中和背后是科技创新,这也是驱动我们走向科技之路,走向重造经济基础的思路,“通过碳中和将在世界上创造一个全新的绿色模式,这是未来的制高点,挑战是巨大的,但是意义也是巨大的”。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裁金立群在前述分论坛谈到碳排放的问题时,提到了要重新思考碳排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他表示,人们往往把它们看作是二者取其一的选择,“要么排放,要么经济发展放缓,这种取舍的思维,是在很多人思想里根深蒂固的,这种思维方式消极地影响了促进从高碳到低碳转型的投资”。他表示,我们需要把这种传统取舍的思想转变为一种相互促进的思维。

实现碳中和,需要社会创新型的变革,也需要在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在迈向碳中和的道路上有哪些挑战?对此,安顾中国CEO思勇明(JürgenSchmitz)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要达成这一目标,经验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政府的政策、行业的支持以及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当然,技术发展也非常重要,来帮助上述三要素落地,实现碳中和。”

他认为,消费者要接受这一新趋势。在欧洲,碳中和的措施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进展缓慢,目前欧洲各国正在不断努力,以期在最后期限之前达成目标,“我对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倍感鼓舞,这表明政府将在碳中和问题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将有力地解决这一问题。”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实现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20日在论坛上表示,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资金需求巨大,仅靠政府资金远远不够,应推动有效市场和政府更好结合,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他提出,要着力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探索可持续的融资模式,而开发性金融正是助力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金融力量。目前,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国内的绿色信贷余额超过2.3万亿元,累计发行人民币绿色债券700亿元;在“一带一路”沿线及共建国家的国际业务余额超过1600亿元。

据他介绍,亚洲是该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点区域,支持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项目在建成后平均每年发电量可达32亿千瓦时,每年减少碳排放350万吨。

淡马锡中国区总裁吴亦兵表示,中国具备发展绿色金融的能力和条件,也有巨大的绿色金融需求,这方面潜力巨大,但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和挑战。

挑战之一是需要推动绿色标准的升级和国际化。推动海外权威机构和国内外绿色标准的互认以及高效的转换。其二是,需要利用金融科技实现绿色金融溢价。推动绿色数据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行业的信息透明度,以数字化赋能各类市场主体,从而实现降本和提效。最后,需要支持超大型项目和特定行业的金融需求,树立行业标杆,也需要高效配置政策性和海外的资金,同时协助绿色金融资产的流转。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2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从人民银行的角度,有两项重要工作要持续的推进。一是继续落实绿色投资原则。人民银行将继续鼓励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投资过程中评估环境和气候的风险,加强信息评估。二是多渠道加强绿色发展能力建设。人民银行将继续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增强他们自身绿色转型,为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金融的相关能力建设。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