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时尚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动可持续时尚,上海时装周今年做了哪几件事?

第一财经 2021-04-21 21:25:44

作者:NinoTang ▪ DiHuang ▪ 辛未    责编:李刚

产业链前端、创意端和消费者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谈论着同样的话题?

疫情成了可持续时尚进程的推手,也让人们反思可持续时尚到底该如何践行。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刚发布的《新纺织经济:重塑时尚的未来》报告显示:时尚产业目前是世界第二大污染行业,仅次于石化产业,每年要排放12亿吨的温室气体,50万吨塑料微纤维流进大海,并且是排放最多废水的行业之一,预计到2050年时尚产业将向海洋排放超过2000万吨塑料微纤维。即使如此,全球服装生产的速度和数量依然逐年递增。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不断提及,可持续时尚的概念引发持续热议,但或许这只是一场浮于表面的热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层对全球50个主要经济体在疫情背景下制定的财政纾困和复苏计划进行了全面分析,报告显示,目前真正落到实处的可持续策略少之又少,大企业的承诺远远超过实际行动。

这不禁让我们陷入思考——产业链前端、创意端和消费者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谈论着同样的话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在推动可持续时尚方面的努力备受关注,辐射全中国乃至亚洲的时尚中心上海,也正在成为可持续时尚的领跑者。近年来,专注支持可持续时尚与新生创意力量的上海时装周,以平台的力量推动可持续时尚的进程,从2021春夏季便开始尝试以新视角面对可持续时尚的发展,直指产业源头,将人们对可持续的关注从设计端、消费端延伸至生产端。

本季上海时装周期间,MODE展会的特色板块“有料SPACE”迎来第三季,以“循环·共生——时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呈现了创意新生、时尚关怀、和源头革新三个单元,分别探讨可持续时尚设计、可持续时尚的人文关怀、可持续时尚的源头革新三大议题。

第三季“有料SPACE”

此外,上海时装周还携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了一场主题为“有才·有料,循环·共生——关于可持续时尚发展的探索”的专题研讨会。除了有助于增强产业内各方面沟通之外,也将促进相关机构及政府层面对可持续时尚的重视,进一步对未来行业相关新政和标准的推出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从讨论中得知,在纺织服装的节能减排和循环再利用方面,已经有更新的技术可以支撑到品牌方、设计方、供应链方。但是同时也看到这些环节是脱节的,我们急需把相关方聚集在一起。希望跟时尚行业相关的各个方面能够共同协作,不但包括产业内的政府政策支撑、材料和技术革新、消费者认知唤醒,还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和金融财政的助力。”中欧市场营销学教授、中欧-瑞安全球品牌战略与时尚产业研究基金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王琪教授说。

项目脉络看似简单,但三者相互联结,也道出了如今可持续时尚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产业的共识是,可持续时尚不仅应该体现在呼吁,更应体现在实践;另一方面,信息差成为可持续时尚从呼吁到践行的最大阻碍,“前端供应商、时尚设计者与消费者三方,在可持续时尚方面对彼此的信息或认知存在不对称。”有料项目顾问胡玥玲说。

“有料SPACE”的意义便是整合可持续产业链资源,激活产业上下游对话,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差,促成可持续时尚的各方合作,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

第三季“有料SPACE”以创意新生单元开始,创意环保发声人崔丹为此集结了一众中国当代年轻设计师品牌,如8ON8、PH5、PRIVATE POLICY、ShieLyu、SHUTING QIU、SUSAN FANG、untitlabTM等,从各个层面展示推动可持续时尚的成果,例如采用可持续环保面料,对回收面料和剩余材料的再利用,在面料创新上探索可持续等。在时尚关怀单元,可持续时尚品牌再造衣银行Reclothing Bank、LANGERCHEN(朗格陈)以及时尚创意组织Neon Cloud Hat System(N・C・H・S)分别呈现了可持续时尚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可持续发展之于时尚的意义。崔丹认为,“可持续发展议题非常综合,但它一定与我们的产业和生活息息相关,应该把它融入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去再走进产业里去,而不是让生活、观念跟真正的产业行为断裂开来。”

ShieLyu展台

不难看出设计师们认识到了可持续时尚的紧迫性,超前、新颖的概念不断迭代。但事实上,受限于技术壁垒以及相对高昂的成本,设计师品牌探索可持续时尚产品商业化的道路迢遥艰辛。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找到可替代的绿色材料进行量产并走进消费者心中,是最实际的问题。

让品牌和设计师们认识材料供应商应该是第一步。

“有料SPACE”的第三单元源头革新便提供了供应商与设计师交流的平台,在产业链路的前端——推动行业技术革新的供应链企业与科技公司提供一个展示可持续发展成果的舞台。张家港牧羊人服饰有限公司、青甲智能科技、UPW、Kane Top勤拓集团、犀有、LeDumco、上海数圃科技等推动行业技术革新的供应链企业与科技公司,从多个维度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方案,从面料到生产工艺、从设计工具到商业模式,力图从源头创造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与设计师有了很好的合作案例。

可持续服饰全面解决方案提供者Le Dumco异客与设计师品牌MINNANHUI、MinuitCode,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设计美学、面料技术与环保理念的结合。既解决了设计师在供应链方面的壁垒,同时也为设计师打通了一条可持续时尚的通路,MINNANHUI的设计师惠敏楠说,“即便我是一位设计师,过去我对可持续时尚的概念只是停留在‘噱头’和营销策略上,但当合作成品出炉后,我才发现如今可持续性面料的替代性已经如此之高,可以解决设计中的各个需求,甚至为消费者‘量身定做’。”

杜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战略转型,致力于可持续材料的研发生产,公司通过提取植物糖分进行生物发酵,制作Sorona纤维,代替石化工艺。据Sorona纤维负责人李克洁介绍,这种纤维不仅可以在不同层面代替不同的面料,在储热、弹性方面甚至超越了部分传统石化材料,她说,“我们参加的多数行业盛会都是B2B的模式,但酒香还怕巷子深,我们更希望将可持续理念通过一些B2C的渠道,让更多的设计师、时尚买手和消费者了解到最新的绿色环保原材料。”

全球最大的粗纺供应商UPW携“可持续触手可及”主题,呈现品牌遵循可持续研发和生产要求推出的的产品和技术。品牌旗下以可持续发展和创新为核心的工作室U-LAB,在数字化技术和全新虚拟编织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了不需要进行实体样衣生产的运营模式,大大节约了生产所需要的时间和材料。UPW负责人表示,“作为供应链端,我们可以将正在做的事情分享给品牌方,而我们也能直接倾听品牌和设计端对于可持续时尚的意见,从而去思考如何通过更优的方式实现他们的可持续理念。”

观众与参展商互动

借助上海时装周,Le Dumco、UPW、Sorona纤维也得以将这种共赢的合作模式更广泛地传播。

过去,产业链信息不透明,以及消费者教育不普及所造成的供应链、服装设计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沟壑、沟通断层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可持续时尚的发展。

产业链路的另一端,供应商也难以找到有意愿使用可持续材料的品牌。而对于消费者而言,缺乏对可持续时尚产品购买渠道和信息通路,多数消费者对于款式设计的关注仍大于对可持续性的重视,不能真正理解并为可持续时尚买单。

“有料SPACE”的初衷便是激活材料供应端、时尚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对话,填补认知差产生的鸿沟。让品牌从设计端便开始思考整个产业供应链对可持续的影响,从材料的需求开始践行可持续,并用品牌的产品将可持续理念传达给更多的消费者,胡玥玲补充到,“品牌应为他们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的来源负责,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部分决策。而产业链前端致力于研发可持续材料的绿色供应商,也需要推崇可持续时尚理念的品牌选择它们的面料——这就是可持续消费时尚、可持续消费的具象化体现。”

对于这些供应链企业和科技公司来说,作为中国乃至亚洲市场的时尚前沿阵地,上海时装周汇聚了一大批具有前瞻性思考的时尚设计师和买手,并搭建了供应链与消费端沟通的桥梁,为可持续时尚理念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传达和落地创造了可能性;对于设计师来说,对产业链前端的认知将直接影响到设计师未来体现创意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坚固可靠的基础;而之于消费者,可持续时尚的再教育也在慢慢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这些角色都为整个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未来,联合起来的产业端如何向消费者传达可持续时尚理念、进行消费者教育,如何传播品牌产品的可持续设计和面料亮点,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怎样去构建一个信息畅通、购买便捷的可持续产品购买渠道,也许会是时尚从业者以及上海时装周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崔丹眼中,“有料SPACE”虽在初级阶段,但已经抓住了可持续时尚的痛点,“通过‘有料SPACE’的组织策划以及最后的落地,我认为这是有重大含义的,虽然目前只是一个初级阶段,但对产业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

而在这个切入点上,上海时装周又迈出了实验性的一步。近日,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官宣,李佳琦即将担任上海时装周可持续时尚宣推官。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吕晓磊在采访中表示,此前上海时装周大多聚焦行业面向B端的对接,疫情之后,受“云上时装周”的启发,面向大众的链路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零售的渠道一定要做,我们希望通过李佳琦的声音和他的消费群,先从宣传角度对大众进行可持续的普及。同时,上海时装周也在和一些商场进行沟通,为关注环保的年轻的设计师提供更好的呈现平台。”吕晓磊表示。

可持续时尚面对的难题不只一道,幸运的是,解决的方案也不只一个。

(图片由上海时装周提供)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