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丰富产品种类、完善投融资体系,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国资管市场“十四五”规划畅谈

第一财经 2021-05-20 15:09:52

作者:安永EY    责编:张健

在市场进入“大资管”发展阶段后,行业将迎合“十四五”规划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资产管理行业将在监管的引领下持续调整和创新,在构建更具活力和韧性的经济双循环格局进程中,发挥“助推器”的作用,继续为稳定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发挥作用,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来源,为整个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前言:“大资管”再次启航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百年奋斗的收尾年,资产管理行业伴随我国经济与资本市场一起崛起,为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当前,新的“大资管”格局已逐步形成,行业将在政策引领下继续调整和完善,支持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建设,为投资者分享“十四五”进程中的红利。

一、充当行业引领者——监管助力“双循环”新格局的推进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转型正在资管新规的框架下平稳而有序地推进,各类资管产品逐步向净值化管理转型,整个行业的监管标准在趋于统一,各类资管机构和产品的监管细则也在陆续落地。自2019年证监会公布9项对外开放措施以来,海外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正在大幅降低,我国资产管理机构也在积极地扩展海外市场业务,这些监管举措将持续促进我国双循环经济的发展格局。

至此,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思路和布局已基本清晰。未来,行业监管方向会将“十四五”规划目标融入政策考量,继续引领资产管理行业调整和创新,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等“十四五”规划目标更好地发挥金融中介的功能。

公募基金作为净值化管理的行业典范,在监管支持和引导下,积极投入股票市场,大力发展产品和模式创新,助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监管也为公募基金的发行、销售和运营建立了夯实的制度体系基础,切实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为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些举措将继续迎合“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等“十四五”规划目标。

二、产品种类和资产配置策略——满足居民理财需求、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1. 丰富的产品线和多样化的组合管理

资管产品是我国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十四五”进程中将帮助投资者分享我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红利。其中,货币及固定收益类资产配比将得到低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固收+”资产配置策略或将迎来发展空间;ETF等工具型产品热度不减,继续为投资者分享指数红利;权益投资作为助力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将继续加大投资股票市场的比例。“十四五”期间的第一、二支柱养老体系压力进一步加大。养老目标基金作为公募基金参与我国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今后将在“发展多层次、多养老目标基金养老保险体系”目标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基金大类资产配置业务乘着政策的顺风车迅速展开。无论是人口老龄化政策驱动的养老FOF,还是大资管框架下为优化资本市场长期资金配置、发挥资管机构各自优势而诞生的MOM;再或是从“卖方代理”向“买方代理”转变、连接公募基金与银行理财的基金投顾业务,随着基金大类资产配置大幕的开启,投资者也将获得更为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方案。

私募股权基金面临着严监管和市场环境的考验,正在经历行业优胜劣汰的转变。为满足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十四五”规划明确加强直接融资比重。在下一轮政策引领和市场机遇中,私募股权基金在支持科技创新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战略性作用。

2. 权益资产配置策略与我国经济转型高度契合

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行业始终将发展权益资产配置作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任务。公募和私募基金以专业的主动管理能力积极加大A股市场的资产配置。回顾公募基金A股重仓行业,不难发现,其权益投资趋势与我国产业发展步调近乎一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新经济”企业的起步发展具有较大融资需求,公募基金也加大了创业板和科创板的资产配置。其中,投资创业板行业集中于新能源、高端制造等产业;科创板多配置于半导体等产业,这些新兴产业与我国经济转型的方向高度契合。随着基金投资新三板优选企业的放开、近期首批创业板战略配置基金的获批,公募基金将以产品和模式创新的方式继续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完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基础设施公募REITs正式启航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在阐述“十四五”时期“拓展投资空间”要求中,该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标志着基础设施REITs已成为提升投资效率、促进投资合理增长的重要手段。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中国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的政策逐步落地。

自2020年发布REITs相关政策以来,已有若干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了开展基础设施公募REITs申报发行工作的公告。各大基金公司也在积极筹备REITs相关业务的开展和落地。此次“十四五”规划的计划安排,是公募REITs发展的强大助推,相较此前私募属性的类REITs产品,公募REITs拥有高达90%的强制分红比例,面向广泛的投资者,资产收益及流动性更优。同时,通过基础设施REITs盘活存量资产,有利于引入资金,用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扩大内需,有利“双循环”的构建。

四、后疫情时期销售模式的改变——数字化转型加速、政策持续引导

资管产品在“十四五”时期的销售模式将向以下方向发展:
1、“互联网+”下的普惠金融销售策略
2、从“重渠道”到“重产品”的转变
3、政策引导下的特殊销售模式

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银行凭借其强大的客户基础和获客能力,一直是代销的主要渠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批独立销售机构也异军突起。

同时,在互联网浪潮下,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特别是公募基金,也加大了对电商平台以及直销APP的投入。销售渠道的多元化使投资者更快速、更直观地了解各类资管产品,电商化比例的提高使资管产品可以触及更多的投资者,使人人都能共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过去,资管产品特别是公募基金,更多地依赖代销渠道进行基金销售,随着公募基金的属性更广泛地被普通百姓所了解,各个基金公司近年来已经在渠道服务上增加了很多专业服务、创新产品的提供。将来我们预期更多的基金公司会去做更有特色、更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利于资产管理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跨境金融是“双循环”经济的助推器,政府及监管机构一直都在积极为境内外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之间搭建桥梁。无论是即将落地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还是正在筹划的“债券通”,跨境理财业务的推出是我们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将为国内国际跨境金融服务带来发展新机遇。我们相信,跨境理财产品的投资需求将会推动银行理财、基金公司、券商、保险资管等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发展。

五、投资者行为特征的趋势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公募基金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37%的个人投资者的金融资产规模超过人民币50万元,较2018年的20%大幅提升,近八成的个人投资者投资三类以上的金融产品,表明居民资产配置向金融资产倾斜的趋势在加速。调查结果还显示,最为关注投资品收益率的个人投资者自2018年的50%大幅下降至2019年的32%,而最为关注投资期限的比例自4%提升至18%。这表明个人投资者更加理性和成熟,不仅仅关注短期收益率,而且开始考虑资产配置与投资期限的匹配,侧面证明中国投资者教育工作卓有成效,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理念渐入人心。

另外,77%的投资者主要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交易,2016年这一比例仅为41%。依靠自己分析做出投资决策的投资者比例自2018年的61%大幅下降至2019年的38%,更多人愿意接受专业投顾服务以及根据网络及媒体的投资专家的推介。

另外,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及期货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主要投资于二级市场债券、股票以及公募基金,其投资策略以固定收益、绝对收益和权益类相对收益为主,而另类投资和非标投资策略占比较小。机构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等资管产品时主要考察投资经理投资能力、资产管理人综合实力以及产品收益率等。机构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的周期一般不超过两年,超过五成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期限在半年到两年之间。出乎意料的是,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持有周期平均来说更短。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投资者的年轻化,相比股票和房产,年轻一代更青睐资管产品。有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在中国2000万新基金投资者中,超过一半的人不到30岁。金融科技的革命让投资变得更加容易,与父辈一代通过银行渠道才能购买资管产品不同,当下年轻人只需要在手机上轻松点触就能完成在琳琅满目的各种产品之间的选择与购买,各种可视化信息也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分析决策依据。此外,年轻一代正在将网络粉丝文化带入投资圈,资产管理人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不得不关注这一趋势。

六、人才战略

资管行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尤为渴求人才,通过留住卓越的人才提升价值并超越竞争对手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未来,资产管理人需要依靠强大有效的投研和风控体系以及精细化的运作机制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业绩增长。为实现公司战略,资产管理人必须组建经验丰富、具有新鲜见解和真才实学的团队,成员不仅应包括传统的投研、产品、市场和运营等人才,还应注重数字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一直以来,资管行业的人才流失率较高。留人难,最根本的原因是资产管理人提供的资源不能满足核心人才的需求,例如考核机制、薪酬激励、投研支持、企业文化等等。留住人才的关键是公司是否搭建了完善、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长远来看,资产管理人想要真正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还须靠机制。

除传统的薪酬激励,近年来事业部制和股权激励成为基金公司等一些资管机构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手段。一些股东话语权较弱、管理层强势的管理人往往这方面的变革更加顺利,这是由公司的顶层构架所带来的先天优势。但事业部制、股权激励可能也并非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事业部制可能导致公司内部的割裂,设计和运行的不好不利于发挥公司整体的团队协作和规模效益。股权激励也有其局限性,例如激励对象作为股东的权利和义务的不完整,以及股权无法便利的交易,以至激励效果被淡化。

另外,在公募行业中,部分中小基金管理人仍然关注于打造“明星基金经理”以提高市场影响力,而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是基金管理人的“双刃剑”,明星基金经理可以给公司带来中短期的规模或业绩,但若过于依赖某几个明星,旗下基金的业绩明显分化,对管理人的长期发展未必有利。一些大中型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去明星化”、淡化个人品牌,而更突出公司整体的投研团队、体系甚至是文化。

要解决人才困境,资产管理人需要设计全面多维的战略,“多管齐下”,在自主培养、梯队搭建、投研平台、考核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好一系列的功课,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和成长环境,力图长效激励、久久为功。

结语

在市场进入“大资管”发展阶段后,行业将迎合“十四五”规划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资产管理行业将在监管的引领下持续调整和创新,在构建更具活力和韧性的经济双循环格局进程中,发挥“助推器”的作用,继续为稳定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发挥作用,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来源,为整个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