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创新指数持续提升,长三角打造创新体系战略节点

第一财经 2021-06-03 22:57:20 听新闻

作者:金叶子 ▪ 钱童心 ▪ 钱小岩    责编:石尚惠

创新指数提升的背后,是科技政策及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创新指数不断提升。

6月3日,2021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会上,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0》显示,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4位,比上年提升1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

在当日的论坛全体大会上,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又有重大举措。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以及苏浙皖三省领导共同出席揭牌仪式。

王志刚在作主旨报告时指出,要紧紧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在应对全球重大挑战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对新发展格局的支撑引领。他表示,要依靠科技创新筑牢全球公共卫生防线;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为改善民生福祉提供更多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共建国际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浦江创新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对第一财经表示,落实“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有几个方面要引起关注:加强自主创新,注重基础研究;重塑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充分发挥重大专项的作用,全面提升创新系统的能力。探索新的科技创新治理模式,集聚人才、培育市场、提振信心,在创新版图重构和经济结构重塑中把握先机。

国家创新指数升至世界第14位

国家创新指数是反映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中国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知识创造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创新绩效日益显现,创新环境显著改善。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冬梅在解读上述报告时对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表示,从研发(R&D)人员来看,我国始终占第一,近5年来呈现稳定的态势。另外,中国的知识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国家论文数量从绝对量来看居世界第二,和第一名比较接近。

从具体得分看,报告显示,中国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72.5分,比上年提高2.6分,与英国、芬兰、法国、爱尔兰等排名10~13位国家间的差距为0.2~1.8分,差距进一步缩小。

可以发现,中国创新能力大幅超越处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2018年中国人均GDP为9771美元,在世界40个主要国家中仅高于印度、南非、巴西、土耳其和墨西哥。但中国创新指数得分已接近人均GDP在5万美元左右的欧洲国家,是唯一一个R&D投入强度超过2%的中高收入阶段国家。

从各国排名来看,美国优势全面,是世界创新能力最强的一极,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继续占据首位。欧洲地区是创新能力整体表现强劲的地区,9个国家进入第一集团;中国超越新加坡,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创新发展亮点;印度排名第39位,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改善,排名分别提升1位和4位。

创新指数提升的背后,是科技政策及创新体系的建设。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解敏当日在浦江创新论坛上称,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在要素、主体、产业、区域、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目前来看,整个政策体系是比较完善的。这些政策也产生了一些效果,各类创新要素在快速增长。

解敏表示,下一步的政策选择还将坚持“四个面向”,同时坚持改革开放。近期,也将发布新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正在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同时加大基础研究的布局,制定基础研究的十年行动方案,并完善基础制度。

“未来创新政策的方向和着力点,应从打破技术锁定入手,强化绿色低碳技术的开发,建立好的制度环境来激励绿色技术、低碳技术的创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还表示。

长三角协同创新提速

区域创新是当前我国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科技创新高地,长三角地区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去年底科技部发布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长三角地区合作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篇数达到2.5万篇。同时,2025年,长三角要形成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共同体。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共同体。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引领者、国际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世界科技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支柱。

此次浦江创新论坛上揭牌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标志着长三角协同创新迈上新的台阶。

据上海市科委介绍,在总体定位上,创新中心立足于国家重大区域创新战略需求,定位于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为核心使命,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和开放合作,力争突破一批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瓶颈,产出一批重大技术成果,推动长三角若干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长三角区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强劲增长极提供坚实的创新支撑。

在任务布局上,创新中心按照“四个面向”要求,依托三省一市创新资源集聚、产业基础牢固、科教力量雄厚的优势,主要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领域,以及电子信息、新能源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张宓之告诉第一财经,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能加强科技协同创新赋能区域发展,更有利于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协同攻关、重要成果区域转化、促进产业链协同,从科技创新角度推动长三角率先形成内循环。打造成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战略节点、高质量发展重大动力源。

“长三角区域是双循环的重要承载地,三省一市制造业水平较高,市场消费能力较强,外向型经济水平靠前,诸多有益探索将成为其他区域发展的经验和借鉴。”他说。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称:“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多个部门的助力,需要各个学科的交叉发展,希望借助刚刚揭牌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科技战略力量,打造我们国家坚不可摧的生物长城。”

科技界呼吁全球合作

创新在前沿基础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其必要性则得到科技界的广泛呼吁。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强强调:“我们现在要实现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合作,跨学科、跨产业、跨区域、跨国界。”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院士告诉第一财经,目前中国“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已经启动,该计划是一个全球性的脑科学合作项目,将使用最接近人类的非人灵长类等动物模型,在单细胞分辨率上绘制具有神经元类型特异性的全脑联结图谱。

“小鼠的脑图谱会在接下来十年完成,猴子的脑图谱绘制工作可能还要花上10~15年时间。”蒲慕明表示,绘制猕猴的神经连接图谱将有助于人类脑图谱的绘制,因为两者非常相似,另一方面,通过疾病模型的克隆猕猴,将对人类的脑疾病研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格局充满着不确定性,这也使得国际大科学合作项目面临数据共享机制在内的诸多挑战。“前沿科学具有高竞争性特点,每个科学家都希望第一个到达终点,竞争是必要的,但是应当在当中寻求合作。”蒲慕明表示,“国际合作在科研领域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疫情之下,全球范围内巨大的疫苗获取不平等问题亦引发关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在此次浦江创新论坛上指出,全球首批交付的10亿剂疫苗中有83%流向了富裕国家,低收入国家获得的疫苗微乎其微,仅占0.2%。

盖茨特别提到,“我希望看到更多的新冠肺炎疫苗来自中国,并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月1日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中方一贯支持“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已宣布向其提供1000万剂疫苗,有关企业正全力做好疫苗的供应工作。

盖茨表示,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包容性创新的一股重要力量。中国在加大科学研究投入的同时,也努力确保新想法和新工具能够转化为有效的公共产品,这已经帮助挽救了本国和其他国家数以亿计的生命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