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播带假货、短信骚扰和快递不送上门,618再现电商“老三样”问题

第一财经 2021-06-25 18:21:45

作者:陆涵之    责编:刘佳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计20天监测期内,共收集“618”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16179110条,日均信息量81万余条。

今年“618”,主流电商平台京东创下了3438亿元的新记录,天猫显示618期间新增近6000万会员,但是消费者表示今年的“618”依然槽点满满。

6月2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1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协会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计20天监测期内,共收集“618”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16179110条,日均信息量81万余条。

本次618舆情中还出现了新的趋势,从消费舆论场的“吐槽”数据来看,今年“618”的热度贡献值却相对较低:“史上最低调”等成为网民“618印象画像”的关键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节日焦点还是会归入常态化,大家对于打折促销的看法已经趋于平淡,尤其是很多直播促销,全年轮动给折扣,所以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还是会在“618”消费,但讨论的声音越来越小。

今年618,“佛系”消费者成为一个新群体。部分消费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618”并没有购买欲望,也没有做攻略或者购物方案。也有一些消费者反映,“今年618战线太长,以为618当天活动力度最大,结果618当天的打折力度不及6月1日,因此没有购物。”

此外,电商“老三样”问题依然是今年“618”期间的重点吐槽话题。

监测发现,今年“618”促销活动期间的消费负面信息却集中表现在了产品质量、假冒伪劣、营销短信骚扰、快递和外卖配送等传统“槽点”上。

第一类消费者吐槽话题为平台主播带假货产品质量藏隐忧。舆情峰值的出现主要聚焦在两个话题上:6月7日,江西消费者购买的七度空间卫生巾内发现针头,舆情信息量较大。此外,6月17日平台主播“驴嫂”夫妇被指售卖的手机涉嫌为假货的事件,网友关注度较高。

直播平台带货的货品质量一直备受争议。对此,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类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于这些行为监管力度不够,而消费者自身维权又面临着维权成本高的问题,很少有消费者通过这个法律途径去维护自身的权利,因此违法者的违法成本较低。

第二个突出问题是广告短信频骚扰营销行为待规范。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广告短信类负面信息64932条。

6月16日,工信部要求严控垃圾短信,规范电商平台“618”短信营销行为。相关微博评论区不少消费者吐槽被各种广告短信打扰,希望严控垃圾短信不仅仅是在“618”期间。

赵占领认为,广告短信泛滥与用户的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泄露有非常直接的关联,因为用户的个人信息被处转卖已经形成了灰色产业链。从源头看,应该对这类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从刑事角度进行打击。即使商家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用户个人信息,但如果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或者用户之前同意后续用户又明确拒绝的情况下,仍然不断发送广告短信,这样的行为也应当加大监管和处罚的力度。

第三个重点维权问题是快递不给送上门与外卖超时态度差。监测期内,共收集快递、外卖配送类负面信息63043条,负面信息在6月2日出现峰值。

消费者吐槽较多的配送类问题主要有:不送货上门、乡村取件加收快递费等问题。监测显示,乡村快递取件加收费用,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外卖配送超时还态度恶劣事件网络舆情关注度较高。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618”活动期间(6月1日至20日),全行业揽收快件超65.9亿件,同比增长24.24%,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84.16%。

物流问题每年在购物节期间集中爆发,盘和林认为,解决该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分散物流集中时间段,不要搞集中单日突袭消费,减轻物流短期压力。另一方面,要探索创新模式,比如前置仓的模式来存放商品,以最短的距离将商品送到用户手中,便捷高效。此外,要注重提高快递员的收入,不能盲目推进快递业价格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