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持续见效,铜铝锌等国家储备将继续分批投放

第一财经 2021-07-19 17:37:49 听新闻

作者:齐琦    责编:钟强

下一步将继续分批组织开展铜、铝、锌储备投放

7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改委”)举行7月份新闻发布会,回应了关于国民经济运行、猪价调控、大宗商品价格、绿色金融等热点问题。

从大宗商品价格方面来看,前期一系列调控举措已取得初步成效。市场普遍预计,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措施持续见效,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近日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发布信息称,组织完成了第一批国家储备铜、铝、锌投放。就此,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袁达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将继续分批组织开展铜、铝、锌储备投放,进一步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

Wind数据显示,19日国内商品期市午盘涨跌互现,截至发稿,有色金属方面,铜、铝、铅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分别微幅下跌0.66%、0.97%、0.66%。锌期货主力合约微涨0.81%。

继续分批投放有色储备

5月下旬以来,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国家各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给过热的商品价格降温。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指出,5月中下旬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联合约谈铁矿石、钢材、铜、铝等重点企业及行业协会,多次赴有关交易中心、地方及重点企业进行联合调研和专项调查,督促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持续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组织完成首批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投放。

目前看,上述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回落态势,钢材、铜、铝等价格比5月份的年内高点下跌3%~14%,带动6月份PPI环比涨幅比上月大幅收窄1.3个百分点。市场普遍预计,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措施持续见效,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万劲松称,下一步将继续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测,组织好后续批次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投放,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情况。持续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违规价格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据袁达介绍,7月5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粮食和储备局通过网络公开竞价方式投放了第一批国家储备共计10万吨,其中铜2万吨、铝5万吨、锌3万吨;200多家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企业参与竞价;成交价格比当日市场价格低约3%至9%不等。目前看,此次投放初步达成了预期目标。市场普遍认为,储备投放释放了国家开展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积极政策信号,稳定了市场价格预期;同时,定向投放为中下游加工制造企业提供了补充库存的机会窗口,并降低了部分企业原材料成本。

袁达会上透露,下一步将继续分批组织开展铜、铝、锌储备投放,进一步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

电力保供,平稳迎峰度夏

近期,随着全国气温不断攀升,空调用电快速增长,全国用电负荷和日发电量持续攀升,7月上旬均已经突破去年夏季峰值,局部地区高峰时段供需出现偏紧。基于此,动力煤价格再度攀升,去年四季度以来,动力煤期货价格持续上行,年内累计涨幅超30%。

7月19日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表示,今年以来,全国用电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为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地方和有关电力企业,全面分析研判迎峰度夏供需形势,制定电力保供方案,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

7月15日,为做好迎峰度夏煤炭供应保障工作,国家发改委提前制定煤炭储备投放预案,准备投放规模超过1000万吨,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几十个储煤基地和有关港口,能够根据需要随时投放市场。

发改委19日发布消息称,预计今年新增煤炭先进产能超过2亿吨。具体来看, 今年上半年全国合计新增优质先进产能1.4亿吨/年以上,目前,已完成产能置换、正在办理核增批复的煤矿产能4000万吨/年以上,加上还有7000万吨/年的在建煤矿陆续建成投产,下半年还将新增优质产能近1.1亿吨/年。

金贤东也在例会上指出,接下来将从5个方面入手,保障电力运行平稳有序。

首先是密切跟踪电力供需形势变化,特别是关注经济发展和天气变化对用电增长的影响;其次是着力提升各类电源发电保供能力。推动重要新增电源按时投产,指导地方和企业促进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电力多发满发,优化发电机组检修和保障火电机组燃料供应,着力提升各类电源顶峰发电能力;

此外,会着力提升电网资源优化调度能力、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以及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

从目前来看,全国电力供应安全可靠,电网运行平稳有序。金贤东会上透露,下一步将会同各地区、有关部门和电力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能源安全保供与绿色低碳转型,保障电力迎峰度夏平稳有序。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