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海外市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高盛、小摩调降10年期美债收益率预期,美股涨势更稳了?

第一财经 2021-08-12 10:13:34 听新闻

作者:后歆桐    责编:盛媛

FactSet对分析师平均预测的最新汇编数据显示,分析师们在7月将截至今年底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预期从5月时的2%调降至1.8%。

包括10年期美债在内的美国国债近期持续走出“迷惑”走势后,摩根大通和高盛等一众华尔街投行终于缴械投降,调低了对今年年底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预期。今年初美债收益率持续上涨时,他们普遍预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将在今年底升至2%。

而由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充当着全球资产定价之锚,其近期的走低也令分析师们对美国股市的前景更为放心。

平均预测从2%调降至1.8%

今年夏天,规模22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市场出现反弹,令华尔街大部分人目瞪口呆。令华尔街想不通的是,经济强劲复苏与美联储正计划缩减史无前例的量宽政策这些因素通常都会导致美债收益率上升,但美债收益率却“反常识”走低。

8月初,随着美债价格大幅上涨,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一度跌至1.13%。

虽然此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经开始从近期低点反弹,但分析师和投资者还是被迫重新思考今年初的预测。当时,他们普遍认为,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到今年年底将突破2%。

FactSet对分析师平均预测的最新汇编数据显示,分析师们在7月将截至今年底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预期从5月时的2%调降至1.8%。

美国债券市场的两大参与者——高盛和摩根大通均下调了预测。上周五,摩根大通将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今年底的预测值从1.95%下调至1.75%,称“美联储显然愿意收紧货币政策,应能抑制通胀预期”。

摩根大通表示,债券投资者对通胀深恶痛绝,因为通胀会侵蚀国债提供的收益。因此,未来更为疲软的通胀应有助于缓解美国国债的长期压力。

高盛上周也将今年底10年期美债收益率预测从1.9%下调至1.6%。美国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和荷兰国际集团也都调降了相关预测。

与此同时,投行分析师们也和投资者一起将美债收益率的大幅下跌归咎于技术性因素,指出此前看空美债的投资者的“轧空”推动了此轮美债上涨。他们认为,鉴于美国经济正在快速复苏,近期美债收益率水平所暗示的经济前景过于悲观。

花旗利率策略师表示,这一点可以从企业债市场得到印证。如果美债收益率下降是由于经济前景变差,企业债信用利差一般将会扩大,但目前来看,信用利差并未出现扩大趋势。

此外,花旗表示,任何资产的涨跌都可以从供需两端找到原因。一般来说,夏季美国国债发行量较低,夏季后才会再次出现上升。因此,夏季美债的供应不足,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美债价格的升势,导致美债收益率出现下降。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的数据显示,7月底,投机性投资者对美债期货的看多头寸为近两个月来最多。

美股涨势更稳了?

美债走势不仅对固收资产投资者至关重要,作为全球资产之锚,还影响着美股走势。在美股从去年疫情危机反弹以来,三大股指已创下一系列纪录高点。由于美国企业公布的财报强劲,且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进一步下降,上周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均再创纪录新高。

在今年年初分析师普遍预计美债收益率将攀升至2%时,也曾警示这可能威胁美股涨势。如今,在更新美债收益率预测时,分析师们对于下调美债收益率预期对美股的影响莫衷一是。

股票通常对债券收益率水平比较敏感,较低的收益率会使得持有股票的潜在回报更具吸引力。首席全球投资者(Principal Global investors)的首席策略师沙阿(Seema Shah)表示,如果美债收益率迅速回升至2%,可能会令美股投资者感到不安。

“对于风险资产来说,重要的不是收益率水平,而是收益率上升的速度。”她称,“如果美债收益率在短短几个月内上涨0.7~0.8个百分点,就可能会对股市造成破坏。”

高盛则认为较低的收益率将支撑股市,并将标普500指数的年终目标位上调近10%至4700点。但其股票分析师也提示称,如果美联储加息速度加快,美股可能在2021年底前小幅下跌。

花旗坚持对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今年底将升至2%的预测,并表示此举将“给全球股市估值带来压力”。该行表示,正在将其对美国股市的建议下调至中性,因为美国股市中科技股的权重很大,而这些股票被认为特别容易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

不过,花旗也认为无需过于担心。“目前市场预计MSCI全球指数2021年EPS大幅增长44%,2022年EPS增速达到9%。花旗对2022年全球EPS增速预测更高,达到15%。因此,在未来一年中,企业盈利的上升有望基本抵消实际利率上升对股市的影响。”该行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