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投资稳定增长对当下经济复苏有重要意义

2021-09-08 21:20:04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许云峰

从历史经验看,每当经济增长遇到困境时,基建投资往往都能起到托底作用。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前高后低”趋势开始显现,为确保稳增长,让经济保持持续复苏状态,稳投资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愈显重要。

9月8日,国家发改委就稳投资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稳投资成效并部署下阶段补短板稳投资重点工作。从数据上看,今年1~7月投资同比增长10.3%,比上半年回落2.3个百分点,8月份数据虽然还没有出来,但总体上是“前高后低”的恢复增长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公开场合提到“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和服务供给”,这一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说法,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之所以要倍加重视投资,经济稳增长似乎是最重要的因素。下半年开始,陆续公布的经济数据多不太理想,其中7月份的生产、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速均较上月有所下降,8月数据虽未悉数公布,但房地产“由盛转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下滑0.3个百分点至50.1%、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5%降至临界点以下,均体现阵阵“秋意”。

而从传统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和投资来看,社会总需求不振让消费疲态颇为明显,短期内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较为困难;出口也将在国外疫情好转之后回归常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次降低。加上房地产投资在全面严厉调控的政策下增速下滑,稳增长就越来越倚赖通过政府及民间对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

其实,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在投资方面下功夫,统计显示,今年前8个月新增地方债发行完成全年额度近六成,其中8月份发行规模创年内新高;预计9月份地方专项债将迎来发行小高峰,对基建投资形成支撑。

从历史经验看,每当经济增长遇到困境时,基建投资往往都能起到托底作用。目前看,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尚有一定空间,数据显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2.4%,低于预期。

不过,加大基建投资力度也不可盲目,前些年低效、无效投资遍布的教训殷鉴不远,所以下一步要精准聚焦补短板重点领域。此次国家发改委也提到,要聚焦重点领域来稳投资,具体为发挥好“十四五”规划《纲要》102项重大工程的牵引带动作用,结合各地区、各领域实际,加快将102项重大工程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

目前来看,传统投资角度而言,我国在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养老、婴幼儿托育等领域的相关设施还存在不少短板,租赁住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设施改造等也应该是重点。新经济角度看,物联网、数字经济等方面是未来的重点,甚至可以适度超前进行布局。

资金来源方面,除了地方债等国家财政的支持,还应该加强资金保障并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发改委提到,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如广西7日发文,力争PPP项目新入库规模每年增长30%以上,到2023年全区入库规模8000亿元以上、总体落地率60%以上。

应该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投资的需求依然巨大,也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而要发挥好投资的重要作用,关键在于紧扣国家发展战略,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选准投资领域和项目,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提高投资的有效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