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复苏低于预期,提振消费还有什么新招?|七问经济大势

第一财经 2021-10-04 11:39:42

作者:缪琦    责编:任绍敏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促消费政策进一步发力,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消费在疫情中受到了严重冲击。疫情后,消费复苏持续回暖,但在稳增长的压力之下,消费实际修复进度相对迟缓,全国消费复苏低于预期,近期的消费增速更是呈现出明显放缓的迹象。

商务部网站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上月回落6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3%。

为什么消费增速明显放缓?接下来消费提振还有哪些新举措?消费复苏的进度备受市场关注。

消费增速“前高后低”

在9月26日商务部召开的“保障节日市场供应 促进消费潜力释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分析称,近期消费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这一轮疫情、汛情等短期、局部性因素的影响,“但消费回升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来源:统计局

王斌表示,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消费大幅回落,下半年逐月回升,8月份以后基数不断抬高,所以今年下半年以来同比增速有所回落,总体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格局。

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在9月16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出,近期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主要是受汛情、疫情双影响,部分地区的住宿餐饮、文化旅游这些聚集性、流动性、接触性消费受到冲击。

常铁威认为,目前看这些冲击还是暂时性、局部性的,总体上还在可控范围。后期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促消费政策进一步发力,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

“我们分析,10月份乃至整个四季度消费仍将延续平稳恢复态势。预计全年社零总额有望达到4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12.5%左右,比2019年增长8%左右。”王斌这样说。

不过,王斌表示,同时也要看到,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居民消费预期尚不稳固,消费回升基础还不牢固,实体商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仍比较困难。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功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全国消费复苏乏力的首要原因,还是经济复苏的动能不如预期。从目前的经济数据看,虽然在复苏区间,但经济的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实体经济增长困难重重。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对第一财经表示,消费增速放缓还因为前段时间互联网平台经济领域受到了整顿,网络平台企业正在对照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有序落实完善公司治理、防范资本无序扩张、合规审慎开展互联网存贷款业务等多项整改内容,“这时候线下实体店还没有完全补上空档”。此前互联网的无序扩张,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线下实体店的发展。

魏建国认为,消费增速“前高后低”是暂时的,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这一大目标没有改变,中国目前的最终消费占GDP比重约六成,下一步在推动共同富裕等相关举措中还有继续扩大的可能。

在他看来,居民消费愿望和能力并没有明显减弱,只是消费的环境受到了疫情的影响。随着疫苗的普及,服务型消费的上升速度将尤其突出。中国完整且正在加速转型升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也将为消费提供“多云见晴”的可能。

来源: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增幅较高,主要是受去年上半年低基数影响;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长7.4%,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2%,略低于同期经济增速,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来源:统计局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47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4%,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11.0%,两年平均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实际增长3.2%。

来源:统计局

提振消费有何新招?

刘功润表示,从供给侧而言,消费复苏的当务之急,是要想方设法发展经济,尤其是帮扶实体企业持续“强基固本”、发展生产。从需求侧着眼,居民消费抑制主要表现为不敢消费和无从消费,那么就要在消费提振方面出实招、想新招。

“对于普通的低收入居民而言,提高收入依然是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刘功润说,因此要鼓励分配更多向一线职工倾斜,增加基础性岗位的工资水平。提振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力,可以通过直接发放消费代金券的形式,促使其投入消费市场。

常铁威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从长期看,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这里面也孕育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升级需求,将有力支撑消费总量扩大和质量改善。

据常铁威说,下一步发改委将充分发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统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考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消费发展需求,系统全面促进消费供给体系、需求结构、流通网络和发展环境提质升级。

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打通堵点,也是扩大消费的一大着力点。

对于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认为包括三类,一是过去受到限制的中高端消费,包括服务类消费,主要是针对行政部门的;二是针对居民消费的一些限制性措施,如汽车的限号限购等;三是一些医疗方面的限制性消费,不在医保范围内。放宽这些措施,能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同时让中高端消费本土化,扩大内需市场。

对于相对富裕群体或者相对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区域,刘功润提出,可以出台消费引导型举措,突破一定的消费限制壁垒,尽可能释放消费头部群体效应,带动主体消费市场的活力。

刘功润强调,需要意识到消费复苏不是简单消费的“昨日重现”。经济在发展,消费的形式、倾向和品类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因此,提振消费在注重提振存量的同时,更要积极关注新消费趋势,顺势培育新消费动能,打造新消费品牌。

一年之中,“金九银十”和岁末年初的旺销季节成为促进消费的有利时机。为此,商务部近日部署从三个方面推动消费持续稳定恢复。其中一个方面即促进新型消费加快发展。

新型消费是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点,其中,1~8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6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占社零总额比重达23.6%。8月份,新能源汽车销售32.1万辆,同比增长1.8倍,创单月历史最高纪录。

根据商务部的部署,下一步要支持传统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鼓励发展智慧商店、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商业场所、闲置厂房等改造为新型消费载体,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

在刘功润看来,目前消费复苏的突出亮点是新消费的增量型“崛起”,新消费的兴起又催生了许多新消费品牌的诞生。而这种新消费潮流在上海表现抢眼,成为沪上消费复苏的重要力量。

根据中商数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上海新开首店513家。其中,全球首店、亚洲首店6家,中国大陆首店69家,华东首店7家,上海首店431家。

除了稳住大宗消费重点消费,商务部还部署优化提升消费平台载体。其中就包括将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充分发挥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5个培育城市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秋节假期3天,全国累计国内旅游出游8815.9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8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1.49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78.6%。

在今年的国庆长假,各地也掀起了消费热潮。其中,海南离岛免税店在假期首日,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71亿元,同比激增122%。

根据第三方平台预测,国庆期间,全国国内游人数将达6.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八成以上。

东兴证券研报认为,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十一”黄金周的出游距离和时间,但整体可控,人均旅游支出有望延续向好趋势,旅游收入有望进一步边际改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